細致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是做好基層各項工作的前提,是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的可靠參考,為干部發現問題創造思路,為工作成果確定努力方向,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扎實起點。 結合實際情況,創新調研方法。長期以往的實踐給我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如入戶走訪、調查問卷等傳統調研形式直接面向群眾個體,仍然是最直接、最真實、最易獲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應當繼續堅持。但同時,調研工作也應順應時代趨勢,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法,“實際”主要從地域和人口兩個維度考慮。在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可充分發揮網絡和大數據優勢,降低信息獲取成本,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和質量,在提高干部工作效率的同時,讓群眾可以足不出戶建言獻策。任何地區都存在基本完整的年齡構成,而其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就是日益龐大的老齡群體,在這個維度上,調研就不能只考慮效率,而需要向傳統調研方法傾斜,以保證調研質量。把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才能對真實情況有更客觀、深入、全面的把握。 務必求真務實,尊重調研成果。干部在面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時,要有深挖細挖群眾需求的認識,要有直面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狀,要將調研視作工作上的指路明燈。在調研中堅持實事求是更是重中之重。調研關鍵在“實”。基層干部要掌握讓群眾說真話、道實情的技巧,要打消群眾看待調研的疑慮,要保證群眾反映事實的權利,力求后續舉措能夠更有針對性,提高調研工作帶來的改善效能。 善于抽絲剝繭,有效針對落實。調研不能只看表面現象,不能只看問題,也不能只看成果。基層干部要細致分析調研事實,全面了解來龍去脈,在發現問題時總結原因,在看到優秀做法時借鑒經驗,切忌為了調研而調研,銘記為了提高而調研,調研的一切努力最終指向有效落實。有些干部調研能力很強,但解決問題的定力不足,一旦調研完成,就因為畏難情緒一再拖延,將調研成果束之高閣,實質上是前功盡棄,因為調研之一重要特點為其時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采取行動產生的效果或將漸漸減弱,最終導致沉沒成本越來越大。為了將調研成果發揮作用,干部要有著眼長遠的意識,要切實領悟策略要求,制定落實確切目標,真抓實干、勇顯擔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