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著作。由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匯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內容多為孔子思想言行的記錄,亦有弟子之間、弟子與再傳弟子之間的談話記載。本書漢代有余文《魯論語》、《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三種,后兩者已佚。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以《魯論語》為基礎參考、混合各本遺存編集而成。注本以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宋邢昺《論語疏》見重于時,何“解”邢“疏”被收入《十三經注疏》。今人楊伯峻有《論語譯注》。孔子的思想完整地體現在《論語》一書中。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表現形式是“禮”。“仁”即“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禮”是社會道德規范和個人行為的儀則,是孔子用以調整君臣、父子等人倫關系的工具。“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該名副其實。他提倡“為政以德”,反對苛政。不相信鬼神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在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上,主張“有教無類”,學思結合,因材施教,倡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客觀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勤學敬業的高尚精神。《論語》一書已有多種外文版本,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光燦奪目的珠璣。 章節列表 |
|
來自: 新用戶4541Ay47 > 《儒家哲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