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89字,閱讀完成約需4分鐘) 前言:原陸軍11軍31師廖師長軍旅生涯中,經歷三次即將離隊或轉業的時刻。第一次是當班長超期服役時被列入退伍名單,卻非常渴望留下來。被識人善用的某首長批準留下繼續服役提干,后來參加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一個英雄團長。 第三次是指揮1984年“兩山”之一的者陰山作戰,戰前計劃打完仗后轉業離隊,結果打出了一場被公認為“有魅力”的高水平戰斗,一戰成名,這時想轉業也不能了,走上更高一級領導崗位。 機會,永遠垂青那些時刻準備著的人。 一、他非常喜歡軍人這個職業,雖為軍事尖子,經歷兩次提干無望卻不得不離開部隊 他就是廖錫龍上將(以下稱“廖老兵”)。廖老兵,貴州省思南縣人,1940年出生,1958年12月入伍,原為貴州省軍區49師145團四連戰士。廖老兵入伍后,嚴格要求自己,訓練刻苦,很快脫穎而出成為軍事尖子,由戰士提為副班長、班長。 ![]() 參加1979年作戰的廖老兵 1963年,表現優秀已超期服役2年的廖老兵被列為提干對象,卻因只有高小學歷沒通過。在1964年6-8月開展的全軍大比武中,廖老兵獲得了昆明軍區對抗刺殺比賽第一名。但因在當年9月3日銷毀施工后剩余的一枚雷管時,右手手指致殘,錯過了1964年的提干機會。 廖老兵超期服役已三年,兩次提干無望,被連里列入退伍名單。但他本人太喜歡軍人這個職業了,真不想離開部隊,希望留下來繼續為國效力。 機會來了。1964年底,一位師領導來連隊觀看“郭興福教學法”匯報表演,對廖班長的表現贊不絕口,稱他是一位“很有指揮才能的干部苗子”。于是他又被從退伍名單中劃出,得以在部隊繼續服役。 1966年1月,廖老兵任四連排長,后任副連長和五連連長。因工作扎實,帶兵、訓練、指揮有方,5年后的1971年2月,被調到11軍31師91團作訓股任副股長。同年5月,師領導看中他的能力,被調到師里,先后任師軍務科副科長、作訓科副科長。無論在哪個崗位,廖老兵總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認真、細致并能創新,不拘一格。 1978年,31師精簡機關人員,廖老兵又被列為精減轉業對象。這時關福成副師長說,“廖錫龍當戰士時就是軍事技術的尖子,軍事技術過硬,帶兵訓練有兩下子,還是讓他留在部隊,到步兵團去帶兵吧。” 1978年11月,廖老兵離開工作8年的師機關,到31師91團任副團長。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廖老兵作為副團長,在帶領三營攻打班繞散戰斗中,雖接受任務緊急、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準備時間短促,邊打邊準備,攻得猛、打得狠,91團戰后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等功臣團”的光榮稱號。 1979年8月,廖老兵升任31團團長。一個差點復員的優秀班長,通過戰爭證明自己留下來不是為升官發財,而是時刻為謀打仗、保邊疆。 二、計劃打完者陰山收復戰后轉業,結果卻打出一場漂亮的“魅力之戰”,走上軍領導崗位 1984年,廖老兵已升任31師師長。從部隊駐地大理到達集結地西疇縣后,廖老兵一次次親自帶領參謀深入楊萬戰區前沿,勘查地形,指導部隊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戰勤保障等。親力親為,反復修改作戰方案,把準備工作做透,做扎實。在4月4日的一次勘查中,甚至遭到敵人炮火襲擊,就在其前面200米開闊處。 ![]() 3月2日,11軍后勤部擔心31師前運后送保障能力不足,遂向軍里匯報,有領導建議增加兵力,將駐大理某縣的31師91團的一個營調上前線,專門用于31師的戰勤保障。 11軍軍政委曲明耀和副軍長何其宗覺得有必要,但得聽取31師首長的意見。軍首長馬上趕到31師前指,講明來意后讓師里先碰頭考慮一下,晚上開會討論定方案。 會議開始,軍、師主要領導都到了,唯有廖老兵因有事耽擱,聲明晚一會到。等了一會,廖老兵還未到,軍政委曲明耀流露出明顯不高興的樣子,沒有人敢多說話,會場陷入沉寂。 又過了一陣,廖老兵終于匆匆趕到會場,向各位說有事耽擱了。曲政委不悅道:“這么多人開會,就等你一個人!”廖老兵不客氣回應道:“你們盡管訂方案,我執行就是了,開會不用等我。再說打完這一仗后,我計劃轉業。” ![]() 此言一出,會場氣氛頓時升溫。曲政委沉著臉說道:“關于你轉業的事,打完仗后再說。現在需要明確是否需要再從大理調一個步兵營上來專門彌補你們師運力不足的問題。” 廖老兵胸有成竹,果斷回答:不用。然后簡明陳述了自己的方案,從戰前、戰中和防御三個階段分析。戰前階段運輸問題不大,重點是戰斗發起前夜,將加強的作戰物資從集結出發地運到進攻出發地,這階段將師機關和直屬隊中沒有作戰任務的工兵連、警衛連、防化連及高炮營、工兵營、汽車連、司訓大隊等所有不再動車的駕駛員抽調出來,組織前運和后送是沒有問題的。 ![]() 原11軍最后一任軍長廖老兵(左)和曲政委(右) 關于主攻團92團主攻、助攻方向的保障任務及進攻轉防御后的保障計劃,廖老兵也早有安排,思路清楚,方案細致,可執行,可操作,條分縷析,清楚翔實,對于可能出現的錯亂及問題,都提前預判并有對應保障措施,分毫不亂。 聽廖老兵講完,曲政委如釋重負,接著說道,既然你早有安排,為什么不早說呢,讓我們白跑一趟費這個心。軍首長簡單討論后,認為廖老兵的設想不錯,就按這個方法辦,馬上落實,不再增加兵力保障。 散會后,軍首長們放心地轉身離開,其實也有點窩火。 后面的戰斗進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4月28日,老山方向首先發起戰斗。那邊戰事一結束,4月30日,者陰山方向開打,廖老兵指揮31師打得相當漂亮,5小時30分鐘的時間干凈利索結束戰斗。 ![]() 廖老兵確實有大將風度,吸取4月28日老山方向作戰的教訓,兩次推遲原定的總攻時間,讓掉隊的部隊全部趕上來到達指定位置,讓已到達沖擊出發地的部隊稍事休息喘口氣,恢復下體力后才發起總攻。 4月28日5:56,老山方向40師發起總攻時,很多攻擊部隊還沒有到達任務位置,體力消耗大,匆忙到達后還來不及喘口氣就投入戰斗。有的連隊甚至慌亂中走錯了道路,打錯了高地。相比老山方向的總攻發起時間,廖老兵硬是后延了近50分鐘,6:40才發起總攻。 最關鍵的是,者陰山之戰以最小的傷亡實現了最大的勝利。戰前師組織科長全力與地方溝通,緊趕慢趕制作了200口棺木還怕數量不夠擔心師長怪罪。結果廖老兵說,如果這一仗下來能用上200口棺材,那是我這個師長的失職,100口就夠了。組織科長佩服至極。 ![]() 廖老兵送別犧牲戰友 老山之戰打得慘烈,者陰山之戰打得最有魅力,開戰后的下月即1984年5月,廖老兵火線升任11軍副軍長。4個月后,接任11軍軍長,年底被評為1984年“全國十大風云人物”。1985年百萬大裁軍,原11軍撤銷,昆明軍區并入成都軍區,廖老兵升任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這樣一來,廖老兵的轉業計劃泡湯了,想走也不可能了, 三、結語 廖老兵一生共三次險些離開部隊。前兩次非他個人所愿,被列入退伍名單,卻在最后關頭都留了下來。第三次他個人很想離開,卻反而被連續安排到更重要的崗位。他的經歷說明,無論做什么,目標和態度都很重要,少抱怨,多磨練,先把技能和本事練好,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抓住。 ——全文終,感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