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嚳氏族形成于少昊金天氏政權時期,興起于中國西部的陜甘地區。其父系先祖為黃帝氏族,母系先祖為炎帝氏族。 帝嚳氏族共分為三大支脈,一支在甘肅,一支在湖北,一支在河南。河南的一支勢力最為強大,是帝嚳氏的主力軍。 顓頊政權晚期,帝嚳族自陳倉(今陜西寶雞市陳倉區)向東遷移,進入太行山以南的河洛地區,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后來遷居于濮陽地區,成為顓頊政權的核心力量。 帝嚳族首任大酋長姜岌,在位執政虛記五年(公元前3430-前3426),死后由弟弟姜夏執政。 帝嚳族第二任大酋長姜夏,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五年(公元前3426-前3402),傳位于兒子姜未。 帝嚳族第三任大酋長姜未,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三年(公元前3402-前3380),傳位于兒子姜嚳美。 姜嚳美就是帝嚳,被祥象封在高辛,號高辛氏。姜嚳美繼任帝嚳族大酋長以后,立刻率本部族東征反叛的共工氏族,共工氏兵敗后向北方逃竄。因顓頊政權已經完全衰落,中原各大部落共同推舉姜嚳美為帝。于是,姜嚳美建立帝嚳高辛氏政權。 帝嚳高辛氏政權共歷二十一任帝,傳國虛記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3380-前2799)。 第1帝嚳美(男),姜姓高辛氏,推舉代取顓頊政權為帝,在位時間,公元前3380-前3354年,都野狐(今河南洛陽市伊川縣城西南)。 帝嚳政權時期,中國的農業、漁牧業、手工業已經比較發達,社會活動的分工也日益明顯。人類社會不僅出現了貧富懸殊的不同等級,而且按照社會分工,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勞動群體。如農民、漁民、牧民、陶工、木工、石工、冶金工、紡織工、士兵、藝人等等。 帝嚳執政時期,社會人群的階級分化更加明顯,家庭奴隸已經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不僅“天子”家中有大量的家奴,許多部落酋長和貴族家庭也都擁有數量不等的家奴。這些家奴多數都是貧困的平民家庭,他們為了生存而賣身于貴族,已經基本上喪失了人身自由。 第2帝沙芙(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嚳美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354-前3340年,都野狐(今河南洛陽市伊川縣城西南),遷都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 第3帝剛歌(男),姜姓高辛氏,繼承兄沙芙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340-前3307年,都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 第4帝香莫(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剛歌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307-前3266年,都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 第5帝長晝(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香莫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266-前3240年,都亳邑(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遷都告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告城鎮)。 第6帝姜散(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長晝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240-前3209年,都告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告城鎮)。 第7帝姜千(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姜散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209-前3178年,都告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告城鎮)。 第8帝桑甘(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姜千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178-前3141年,都告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告城鎮),遷都平頂山(今河南平頂山市東北)。 第9帝姜沒(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桑甘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141-前3117年,都平頂山(今河南平頂山市東北)。 這時候,興起于太湖地區的防風氏逐漸強大起來,在伏牛山以南修筑方城,不斷侵擾帝嚳高辛氏的疆域。 前3117年,姜沒親率征西軍出平頂山,經魯山,直逼伏牛山防風氏的領地,被防風氏打的大敗,死傷大半,他逃回后不久離世。 第10帝杜里(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姜沒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117-前3106年,都平頂山(今河南平頂山市東北),遷都舞陽(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 前3115年,防風氏大酋長自立為王,號稱吳王,率領族民沿大別山、桐柏山進入南陽盆地,建起了方城。旋即兵出伏牛山,向帝嚳高辛氏的疆域發起猛烈地攻擊,很快攻占了魯陽一帶,鋒芒所向,直指帝都,姜杜里將帝都東遷于舞陽(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防風氏部族占領了帝嚳族西部的大部分疆域,原來的都城成了防風氏的天下。 姜杜里遷都舞陽后不久,防風氏又開始從南部向舞陽以東進軍,并且在那里修建吳城,向帝嚳高辛氏政權示威。 第11帝姜牡(男),姜姓高辛氏,繼承兄杜里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106-前3067年,都舞陽(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遷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姜牡是在帝都舞陽危急的情況下即位的,即位后為了擺脫眼前的危險,便率領族人遷都舞陽東北的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前3101年,防王再次舉兵攻打帝嚳族。 盤瓠是濮水伯(首領)的兒子,他帶著獒犬潛入防王帳中,獒犬將熟睡中的防王當場咬死。姜牡見盤瓠殺了防王,立刻任命盤瓠為大將軍,兵力交給他指揮,盤瓠率軍反攻防風氏,一個多月時間便收復了所有失地。牡旋封盤瓠為定邊候,以會稽大茅山為封國,號稱盤瓠王。防風氏之亂平定,帝嚳高辛氏政權重新興旺起來。 第12帝姍先(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姜牡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067-前3045年,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姜姍長子叫森浸,次子叫閼伯,三子叫實沈。 第13帝森浸(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姍先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045-前3025年,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森浸的二弟閼伯聞三弟自建都城,前往帝都面見兄長帝森浸,請求出兵討伐三弟。森浸認為,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互相殘殺,由著他去吧。閼伯也在自己的封地修建了商丘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境內),還組建了一支戰斗力很強的軍隊,對抗三弟姜實沈。 森浸見兩個弟弟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開始擔驚起來。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他娶夸父氏女子為妃,與夸父族結盟,借助外族的力量來震懾兩位弟弟。 第14帝姜謠(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森浸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025-前3003年,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遷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鎮)。 姜謠即位后,他的三叔實沈不服,逼迫他讓位。姜謠任命二叔閼伯為護國大將軍,帶領本部軍隊迎戰三叔實沈。 前3023年,姜謠將帝都遷到原己的封地亳城。亳城以北就是二叔閼伯的封地,不久,姜閼伯擊敗了三弟姜實沈,姜實沈服輸,于是,戰亂平息,叔侄和好。 第15帝親義(男),姜姓高辛氏,繼承兄姜謠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3003-前2971年,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鎮),遷都高辛(今河南商丘市西南高辛鎮)。 第16帝上施(男),姜姓高辛氏,繼承伯父親義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971-前2952年,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鎮)。 第17帝森輩(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上施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952-前2923年。都高辛(今河南商丘市西南高辛鎮)遷都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南陳留鎮)。 第18帝山回(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森輩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923-前2899年,都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南陳留鎮)。 第19帝立庫(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山回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899—前2865年,都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南陳留鎮),遷都浚邑(今河南鶴壁市浚縣)。 第20帝將肅(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立庫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865-前2836年,都浚邑(今河南鶴壁市浚縣),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市龍華區)。 第21帝巴加(男),姜姓高辛氏,繼承父將肅帝位,在位時間,公元前2836-前2799年,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市龍華區),遷都莘邑(今山東聊城市莘縣)。 姜巴時期,各氏族聯盟紛紛叛離。先有東夷少昊族團的陽夷、風夷、鳩夷、于夷、方夷、修夷、玄夷、赤夷、白夷、黃夷等諸夷反叛,繼而又有娵訾氏、鄒屠氏、陳豐氏、有邰氏、有娀氏、畎夷氏等相繼叛離。帝嚳高辛氏政權很快成了一個空殼。 公元前2799年,帝嚳高辛氏最后一帝巴加死后,中原各大氏族推舉青陽氏的姜角為帝,建立帝摯青陽氏政權。帝嚳高辛氏政權宣告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