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稱為“關外第一盜墓高手”的姚玉忠,還是難逃法律的審判:2017年他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出生于1962年的姚玉忠會看風水、分金定穴,常年實地考察古墓。與一般盜墓賊不同的是,盡管只有小學文化,他熱愛讀書,對相關考古專家的論文深有研究,常在各大博物館參觀、學習文物知識。 以姚玉忠為1號人物的盜墓案告破后,警方聯合考古專家確認,累計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 這些文物市場拍賣價格逾5億元。此案也被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無論是對充滿傳奇色彩的姚玉忠而言,還是對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紅山文化而言,這都是一個悲劇。 ![]() 1971年8月,內蒙古赤峰市一位農民在修梯田時,意外發現一塊鉤子狀的東西。他以為是廢鐵,帶回家打磨后,卻發現“鉤子”光澤明亮,是一塊玉。 十年后,經專家確認,那是碧玉雕龍,出土于紅山文化。它被譽為“中華第一龍”,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源頭。 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稱號,得到實物證明。同時,玉龍背后距今五六千年前,遼河流域先民建造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等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遺址,也被揭開神秘面紗。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將中華文明史往前推進了一千多年。紅山文化,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 中華第一龍 數千年風雨后,赤峰當地紅山文化時期的墓穴,早已與自然融為一體。有時下雨,當地農民可以從地里撿到大量玉器。 盜墓賊,聞風而至。 與盜墓小說中無所不能的摸金校尉不同,在這里,墓穴相對較淺,大多距離地面僅有幾十公分,盜墓賊的作業難度只有一個:精準找到墓葬的位置。 今年61歲的姚玉忠最擅長這個,他被盜墓界奉為“盜墓祖師爺”。過去幾十年的盜墓經歷中,他極少失手,盜取的紅山文物不計其數。 揭開姚玉忠盜墓案的真相,還要從遼寧省朝陽市一個基層警察王紅巖說起。 ![]() 2013年,遼寧省朝陽市的基層民警王紅巖接到群眾舉報有人盜墓,緊急趕往現場。 據舉報人稱,他們四五個人,半夜在荒郊野外盜墓,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盜坑。王紅巖經過仔細排查,在現場發現了一個不被人注意的細節——一個煙頭。 他緊急將煙頭送到省公安廳進行DNA鑒定,希望得到盜墓者的信息。這個發現,也讓蹲守在此多年的他,看到了破獲盜墓大案的希望。 結果很快出現,是一個叫做白國忠的人。王紅巖沒有立馬進行抓捕,已經前期準備近3年的他知道,這是一整個盜墓團伙,一網打盡的時機還不成熟,不可打草驚蛇。 經過多次走訪排查,白國忠等盜墓賊常聚集在當地一個叫“寶之都”的文玩店,背后老板馮杰只出貨,不進貨。 王紅巖意識到,或許馮杰就是整個盜墓團伙中的一號人物,幕后老板。 但同時,另一個疑問也涌上心頭:長期進行排查,他聽到的都是“老姚”的名字,為何老板卻是馮杰?難道是化名? 他仍選擇靜觀其變,一定要抓捕到那個被稱為第一高手的“老姚”。 ![]() 王紅巖和老姚的第一次相遇,是在2013年的一個夜晚。 當時,他和巡邏的民警在牛梁河遺址附近,意外碰到了正在盜墓的盜墓賊。果斷出擊后,盜墓賊聞風而逃,狡猾地鉆進了玉米地。 王紅巖大失所望,蹲守數日,抓捕行動失敗。但這次行動也并非一無所獲,他聽到盜墓賊在交流時,多次喊到一個名字:老姚。 后來他才知道,當時跑掉的那個人,正是姚玉忠。當晚他跑進玉米地后,摔斷了一根肋骨,為了不引起懷疑,他故意和人打架,謊稱肋骨是當時打斷的。 通過跟蹤馮杰,王紅巖發現了馮杰團伙的核心技術支持者姚玉飛。王紅巖判斷,這個人或許就是“老姚”。 為了摸清整個證據鏈條,王紅巖又發現,姚玉飛有個三哥,叫姚玉忠。他名下擁有多處裝修豪華的別墅,但他既沒有生意,也沒有開礦。 ![]()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玉豬龍 同時,姚玉忠嗜賭成性,曾經一個晚上輸掉7000萬。有時候錢全部輸光,賭紅眼的他,會直接拿文物在賭場抵押。 原本價值100萬的文物,他僅抵押50萬,最瘋狂的時候無論價值,他都以10萬元一件的價格當場抵押。 這些文物大多出土自紅山文化遺址,有人問,他就說自己上山撿的。 警察鎖定了最核心的人物姚玉忠,抓捕時間,定在了2014年12月7日。 抓捕前的深夜,負責整個任務的時任遼寧朝陽市公安局局長李超十分焦慮,他要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姚玉忠仍然在山中作案,無法確定準確位置,是否要繼續抓捕行動。 當時,遼寧省公安廳出動800余名警員,分成78個抓捕小組,趕赴全國七個省區,幾乎同時出現在犯罪嫌疑人周圍。 為了防止走漏風聲,只有警察小組組長進入指定位置,才可以打開看到裝有被抓捕人信息的文件袋。 高度機密的任務,一旦無法確認主犯姚玉忠的位置,目標暴露后,是一整個連鎖案件的抓捕失敗。 凌晨2點,意外出現了。天降瑞雪,天氣寒冷,姚玉忠被迫停止盜墓行動,下山回到賓館。 李超當即下令,立即抓捕。 ![]() 姚玉忠被捕后,朝陽警方迅速采取行動,就地審訊,最終一舉破獲了這個被“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在一審判決中,案件的主要被告人、有著盜墓界“祖師爺”之稱的姚玉忠被三罪并罰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即便入獄,一些疑團仍未解開:在提訊過程中稱“鑒別紅山文物就像普通人區分男女那么容易。”的姚玉忠是如何學習的盜墓知識? 為何抓捕姚玉忠后,發現他幾乎身無分文? ![]() 1962年,姚玉忠出生在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新房村。這是位于一個大山深處,貧窮、凋敝的北方村莊,村里大多數人以種地為生。 姚玉忠的父親,并不是傳說中的摸金校尉,這個在三國時期由曹操創立的機構,專門負責盜掘古墓中的陪葬品,填補軍用。 姚玉忠的父親擅長編草席和木筐,當地稱為“篾匠”。姚家有8個孩子,姚玉忠的母親身體孱弱,8個孩子被高粱面喂養大。 家境貧窮,姚玉忠小學還未讀完,就輟學回家幫助父親編筐。他聰明、好學,是幾個兄弟中,編筐編得最好的人,父親對他委以重任,讓他騎上家中的自行車,走街串巷賣筐。 生意越做越好,除了木筐,他也販賣過羊絨、豬皮、豬鬃等。周圍人評價姚玉忠熱心腸、老實。也是那些年四處做生意,他得以充分了解附近的地形,聽到很多老人講述當地傳說,對歷史有了極大的興趣。 與其他兄弟和周圍人不同的是,即便僅有小學文化,姚玉忠極愛看書,對歷史、占卜、星象、風水學的書,格外著迷。 他的母親說,姚玉忠從小就機靈,總想著“賺大錢”。 ![]() 玉豬龍(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遼寧朝陽“11.26”系列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追繳一級文物 成年后,兄弟分家,姚玉忠不再編筐賣筐,反而去磚窯做工,沒多久后,他辭職在家待業,誰也不知道他做什么。 只是村里人常看見他一個人背著包去后山,一轉就是一整天。 姚玉忠平時的著裝也變了。他不再一身樸素的衣服,而穿起了熨帖的長褂,視力良好的他還戴上了金絲邊的眼鏡,談吐頗為儒雅。 姚玉忠的親弟弟姚玉飛回憶,那段時間,三哥買了一大堆書。很多書上的字,姚玉忠認不全,就抱著一本新華字典,一邊翻書,一邊查字典。“都是風水、易經之類的書,天天在那看。” 姚玉忠還會做實驗。一個人站在山包的這邊,耳朵貼地,另外一個人站在幾十米外的地方跺腳,耳朵貼地的人,能聽見土堆里傳來空洞的“咚咚”聲。 能聽見聲音是因為土堆里面是空的,有古墓。 ![]() 紅山文化考古現場 姚玉忠所在的內蒙古赤峰市,位于內蒙古、遼寧、河北三省交接處,赤峰意為“紅色的山峰”。 20世紀初,當地一位蒙古王公聘請日本學者鳥居龍藏來此講學。講學之余,他在附近山坡上發現了大量陶片。1919年,法國考古學家在紅山一帶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兩位學者的記載,引起了梁啟超之子、考古學家梁思永的注意。1931年,他來到赤峰考察,帶回了諸多陶片,隨后他作序的《中國新石器文化》一書,將這里稱為“紅山文化”,粗略估計距今約六、七千年。 上世紀80年代,在紅山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證實,當地先民為祭祀建造了大型女神廟、和類似金字塔式的建筑,已經形成了人類部落文明。 ![]() 經過長時間的考古發現確認,紅山文化的先民,對祭祀極其重視,常舉辦大型祭祀活動。這些活動中,玉器被認為是可以通曉天意的器物,出現在祭祀時的衣物上,格外珍貴。 同時紅山文化的墓葬頗具特色,貴族的墓地常選擇高山之巔,多為積石冢,并有為亡人束發、佩戴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千百年后,很多墓葬的表層土壤經過風化和水土流失,距離地面僅有一兩米深,每逢下雨,都有當地居民從地里撿到陶片或玉器。 有不少文物商人前往收取一件玉器,僅需50元。 ![]() 紅山文化玉器 從左至右:馬蹄桶、勾云玉璧、玉鐲 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精美,造型別致,擁有極高的考古價值。第一次被普通人知曉,是2012年。 當時,央視《尋寶》欄目來到紅山文化遺址附近征集文物,凌晨2點就有人前往排隊登記,有專家給紅山文化的玉器明確估價:低的三四十萬,多則百萬。 很多擁有紅山玉器的人,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當地古玩市場隨之沸騰, 盜墓活動也日漸猖獗。 姚玉忠就是此時開始大規模盜墓的。據傳,他通曉陰陽八卦,對星象、風水頗有研究,尋找墓穴位置十分精準。 盜墓界將他的能力傳得神乎其神,稱他會看天象,能根據星斗的位置、手中的羅盤在方圓百里內精準找到一塊不足十幾平米的墓穴位置。 姚玉忠稱,自己盜墓的本事,都來自于自學。 ![]() 紅山文化遺址附近的山脈 他常年在內蒙古赤峰、遼寧省朝陽市附近的山上轉悠,實地考察墓地。有時候一個地方,他會多次前往,反復確定山脈河流走勢。 他說:“如果在一處山脈上,左有青龍,右有白虎,上有靠,下有照,就是一個典型的風水寶地,也是適合埋葬的地方。” 風水寶地處,往往都不止一處墓地,他會用特制工具多次檢查土壤結構,判斷不同墓穴位置。 除了實地考察,他還會查詢大量專家論文。他在很早時就購買了電腦,方便資料的整理和查閱。他還會常到當地圖書館查閱文獻,通過歷史記載和實際結合的方式判定古墓位置。 同時,內蒙古、遼寧等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真實的墓葬遺址,也常出現姚玉忠的身影。故宮、清東陵、紅山墓葬群是他重點考察的目標。 結合書本和出土的文物對比,一方面他研究墓穴的埋葬方法,防止盜掘過程中破壞文物。另一方面,他根據不同實物幫助自己斷定文物的年份、價值,甚至倒推墓主人的身份。 有專家稱他對寶物鑒定的能力十分高超:“他每天接觸的都是真跡,接觸時間長了,是不是真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也是因此,擅長尋龍分金的姚玉忠,被稱為“關外第一盜墓高手”。 ![]() 過去幾十年,姚玉忠經過周密的考察,極少在盜墓時失手。 抓捕他的遼寧省刑警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姚玉忠團伙盜墓,有時會利用微波探測儀對古墓進行探測,最終三維成像的墓室內部結構和陪葬品,會清晰地呈現在電腦上。 令人稱奇的是,當抓捕到姚玉忠時,卻僅在他的住處搜索出了簡單的工具,主要分為三種:強光手電,鐵鍬和鎬頭,還有自制的扎子。 扎子細長,用鋼管拼接而成,方便隨時攜帶。扎子上有很多孔,能帶出扎入地下的土,以此判斷土壤結構,分析是否有古墓存在。 相較于考古隊常使用的“洛陽鏟”,姚玉忠制作的扎子可拆卸,方便攜帶,能扎入土的深度更深,更能探明墓穴位置。 ![]() 姚玉忠團伙 經過長期勘察,姚玉忠本人對作案時間極其考究。 他常選擇在每年的6到10月份,彼時樹木茂盛,便于他隱藏和躲避追捕。同時每次作案前,他會查看天象和天氣預報,選取在下雨之前的夜晚行動。 等到作案完畢后,現場所有礦泉水瓶等現代殘留物品,他都會安排人收走。他不允許一個煙頭留在現場。 很多被盜掘古墓周圍,會留下巨大的盜洞。盜墓賊們作案時間有限,來不及費時費力地回填盜坑。姚玉忠則每次作案后,都會和團伙成員一起將盜洞回填。 他說:“不回填的人太不講究了。” 更重要的是,他要在回填的土壤上撒草籽。一場大雨落下,草木發芽,現場和周圍環境很快又融為一體,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技術精湛,姚玉忠在團伙中也就說一不二。 跟隨姚玉忠一起盜墓的人在后來的審判中都提到,姚玉忠盜墓幾乎很少失手。認準的地方一定會挖到東西才肯罷手,一次沒有下次還會繼續。 一次,一個墓穴他們挖了數日,都沒有挖到東西。有團伙成員質疑姚玉忠的能力。姚玉忠不服,讓人將盜掘位置左右移動數米,果然很快挖到了墓穴。 每次文物幾乎快要到手時,姚玉忠會支開所有人。獨自一人在現場挖開最后一層土,小心翼翼取走文物。既是為了不讓他人知道技術,也是不讓成員知道他拿到了什么的寶貝。 這樣的規定極其嚴格。因此很多冒著風險來跟他盜墓的團伙成員,對姚玉忠意見很大,認為他分贓不均。 有一次,姚玉忠團伙到遼寧省朝陽市郊區盜墓,結束作案后,姚玉忠分給了每個人7萬元,主要副手12萬元。但大家看到了他手中藏下的玉鐲,認為姚玉忠給的錢太少了。 姚玉忠當時發火,從兜里掏出玉鐲,在地上摔碎:“你們愛干就干,不干拉倒。” ![]() 玉龍(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遼寧朝陽“11.26”系列盜掘古文化遺址 古墓葬案追繳一級文物 大家依仗他尋找墓地的能力,又抱怨他從不將技術傳授與人。甚至跟他一起盜墓的親弟弟,他也不愿透露半點秘密。 姚玉忠作案強度極高,每天深夜1點到凌晨3點的作案,讓很多同伙苦不堪言。2013年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作案200多次,讓不少同伙倍感疲憊。 這樣的雷霆手段、高強度作業,讓很多人離他遠去,紛紛自立門戶,成立盜墓團伙。 過去的十幾年間,從姚玉忠團伙離開的人多達百人,整個案件第二大團伙的主要頭目,就是與姚玉忠鬧掰的親弟弟。 也是因此,姚玉忠被譽為“盜墓祖師爺”。 ![]() 抓捕姚玉忠后,警方在他的豪宅內搜出諸多文物,包括紅山文化大量玉器。但數量遠遠無法匹配他在盜墓界的地位。 警察走訪大量周邊村民,村民卻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么生意,只知道他很有錢。 直到現在,姚玉忠案件經央視報道后,有媒體前往走訪,談起姚玉忠盜墓的傳聞,還會被反問一句:他哪有那個本事。 姚玉忠隱藏得極好,一些物品也被藏在少有人發現的地方。警方在姚玉忠老家院落里的一口枯井中,發現了他藏匿其中的4串遼代紅色瑪瑙珠串。在他的兒子家擺滿生活用品的隔斷間,拆開墻體后,發現一個隱藏的保險柜。 在其中,警察搜索到了價值不菲的遼代青銅器和扳指等文物。 之所有如此隱匿,一方面源自姚玉忠的狡猾,另一方面來自于對同行報復的擔憂。過去在他賭博輸錢最嚴重的時候,他曾指示自己的表弟,對曾經跟隨自己的盜墓賊馮杰實施綁架,并奪走了他盜墓所得的玉豬龍等珍貴文物。 警方抓獲姚玉忠后,在押解他指認現場的路上,姚玉忠趁看守人員不備,一頭沖向了山上的一塊大石頭,企圖自殺,“我死后,那些文物就不會再被找到了。”但被警方攔住。 ![]() 姚玉忠 法庭上,姚玉忠并沒有太多懺悔,反而多了許多遺憾。有傳言稱聽到判決結果時,姚玉忠高呼:“饒我一命,我能打開秦始皇陵。” 他稱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紅山文化重見天日。“為什么我會選擇紅山文化盜墓?因為我是6000年前那個挖墓人的轉世,我轉世盜墓,就是想讓紅山文化重見天日。” 參與上世紀80年代紅山文化考古工作的郭大順,對紅山文化被盜掘十分痛心。 對于姚玉忠,他說:“他把現場破壞了,最基本的價值就沒有了。” ![]() 姚玉忠十分迷信,在被關押期間,他還利用紙筆和木棍為自己占卜吉兇,得到的結果是“在獄中”。 在監獄服刑,回憶自己的人生,姚玉忠或許會更加相信命。 他出生在內蒙古赤峰市,數千年前,這里孕育出了盛極一時的紅山文化。姚玉忠靠盜取紅山文化寶物發家,又在作案中被抓。 他的輩分是“玉”,紅山文化以玉文化傳承。專案組成立日期,恰好是他的生日,被抓捕的凌晨3點,也正是他的降生時辰。被抓捕時住的賓館名稱,叫做“天義”。 直到現在,一些知曉姚玉忠盜墓的人,仍舊扼腕嘆息,“姚玉忠被抓,太可惜了,他的本事就是能看山,這個現在的人想學都沒地方學。” 他沒有將這門技術傳授給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兒子。但他的兒子考上了大學,學習的專業是瓷器鑒定,不知是否是姚玉忠為他選的。 如今,傳聞有關紅山文化的文物知識,有專家會到監獄請教姚玉忠。如果他將畢生所學用于正途,或許會成就一段佳話。 可惜,沒有如果。 ![]() 姚玉忠認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