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領先的智慧司庫管理平臺應具備四大核心數智能力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快速演進、金融支付手段更新迭代,以及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加快,企業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管理能力現代化和國資監管數字化的新要求。相比于傳統資金管理聚焦于資金交易及留存管理,司庫管理業務范圍更廣,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在司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我們認為領先的司庫管理平臺系統需要具備四大核心數智能力。 全球資金可視能力:具備有效支撐集團型企業全球化布局能力,支持從境內資金管理拓展至境外,將境外銀行賬戶、資金結算、融資管理等資金業務統一納入,實現全球資金業務全程在線管理,構建資金業務全景視圖。 金融資源可控能力:具備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配置和調度資金等金融資源的能力,支持將資金拓展為金融資源,高效統籌和協同企業內外部金融資源,滿足核心業務資金需求,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實現金融資源集約化管理。 風險管控預警能力:具備資金風險識別與預警能力,支持企業快速構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閉環管理機制,有效避免傳統的事后監控手段帶來的問題,如管控滯后、事項缺漏等,全面提升資金風險防范水平。 智能決策分析能力:具備戰略決策分析能力,支持財司數據進一步融合,充分發掘和利用數據價值,支持資金管理決策由經驗主導向數據驅動分析決策方式轉變,構建能夠面對內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敏捷響應能力,全面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決策水平。 二 如何打造具備領先數智能力的智慧司庫管理平臺 為了能夠有效打造具備領先數智能力的司庫管理平臺系統,我們認為需從功能應用和技術應用兩個方面進行考慮設計。 (一)功能應用:從運營、管控、決策三個層次全方位覆蓋司庫業務,聚焦核心功能打造。 面向集團企業司庫業務管理及不同角色用戶操作需求,我們認為需從操作運營層、資源管控層、決策分析層,構建司庫管理平臺應用功能架構,全方位涵蓋司庫管理業務,有效支撐國資委關于司庫體系建設要求。 操作運營層:推動業務全面在線流轉,實現全球資金運營可視 以銀行賬戶為核心,將資金集中、資金結算、票據集中、資金預算、應收賬款清收業務全流程納入線上化管理,實現全球資金運營全面可視可控。 統一銀行賬戶管理:將境內外企業銀行賬戶的開變銷統一納入線上管控,構建銀行賬戶線上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將管理標準和監管要求形成規則,配置嵌入到賬戶過程管理,實現全球賬戶可視可控。 加強資金集中管理:結合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平臺構建“資金池”,按主體靈活配置資金集中策略,可實現資金每日逐筆實時自動歸集。 ?資金預算約束管理:構建多維度資金預算管理模型,可建立年、月、周的精準資金預算管理體系,自動獲取業務數據實現資金預算編制、匯總、盈余預測、執行控制的自動化管理,提升資金預算管理水平。 規范資金結算管理:集中統一資金收付結算管理通道,結合財務公司電子結算平臺統一對外接口,通過銀企互聯、SWIFT直聯構建全球資金交易安全通道,提高境內外資金結算效率,加強全球資金結算交易安全。 票據使用高效管理:打通票據直聯通道,建立集團統一的“票據池”,實現票據線上開立、接收、背書、貼現、兌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谄睋畔⒌膶崟r獲取與票據管理規則可配,實現票據自動監控與兌付預警。 (重點提示:隨著今年6月3日票交所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上線,替代了原有ECDS系統和CPES系統,升級了相關系統功能并進一步規范了操作流程,相對企業來說需要同步升級票據直聯接口并完善相關票據信息維護功能。) 應收賬款清收管理:聯通報賬系統或核算系統,自動獲取應收賬款數據。與業務部門共同構建客商信用體系,實現客商評價數據共享共建,并建立應收賬款分析模型,自動分析境內外全幣種逾期情況,自動進行催收清欠分析預警。 資源管控層:建立金融業務可溯鏈路,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 將融資資源、供應鏈金融資源、境外資金納入線上化管理,實現各類金融業務在線鏈路可溯,支持金融資源業務全過程、全級次穿透式監管,實現集團金融資源集約化管理。 債務融資統籌管理:將融資主體、銀行授信、融資業務等業務納入線上化管理,并與融資預算管理、資金計劃相銜接,透明管控集團債務融資資源,優化融資結構,有效防止期限錯配、短貸長投,降低融資成本。 借款與融資擔保管理:建立多價格、多幣種、多提款主體的融資擔保管理體系,并與銀行授權、融資方案、資金預算相銜接,基于各類融資信息維護與規則配置,實現融資自動計息、還款計劃自動生成并納入資金計劃、授信額度自動更新、擔保到期自動提醒等。 境外資金管理:面向境外企業業務開展,將境外銀行賬戶、資金集中、融資管理等業務納入統一管理,建立境外跨幣種資金池,同時結合不同國家地區監管政策要求,差異化配置規則管理,實現境外資金可視可控。 (重點提示:在境外銀行賬戶直聯方面,需要關注境外直聯安全性、經濟性與便捷性,可考慮與大型中資銀行或者境外國際大型商業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合理設立境外銀行賬戶;在境外資金集中管理方面,可考慮選擇匯率穩定和外匯監管相對寬松的國家或地區建立跨境資金池,也可考慮設立境外財資中心作為境外資金運營平臺。) 供應鏈金融服務管理:與前端供應鏈金融平臺建立銜接,通過行業鏈數據共享,加強過程管控和合規性監管,盤活存量資金。 (重點提示:針對具有行業“鏈長”優勢的集團企業,可考慮由集團牽頭,帶動上下游企業、銀行機構、監管機構共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供應鏈金融服務精準對接,盤活存量資金。) 決策分析層:融合業財數據一體可用,驅動智能決策分析預警 通過司庫業務的全流程線上化流轉,有效沉淀和積累相關數據,結合云計算、大數據、BI、AI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有效整合財司數據并建立模型,實現對司庫數據價值的挖掘和可視化展現,通過數據驅動智能決策分析和風險預警。 資金風險管理:將資金業務控制標準、控制信息要素形成規則管理,同時結合AI技術構建智能風控模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嵌入到資金業務申請、審批、執行等關鍵環節,智能校驗資金業務處理合規性與準確性,增強資金風險防范能力。 戰略決策支持管理:通過建立司庫分析指標庫,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司庫數據自動采集、自動加工處理、自動出具分析報告,并對風險指標設立預警閥值,實現風險事項實時智能預警。 (重點提示:需關注數據標準的建立,重視打造核心數據資產,并構建完整的司庫分析指標體系,跨部門協同共建企業級數據平臺,真正實現財司數據價值可視可用。) (二)技術應用: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搭建技術先進、架構科學的司庫管理平臺。 為支撐司庫應用功能落地,建議在集團層面統建一個平臺,采用一套技術架構,具體可以從先進性、集成性、安全性、可拓展性四個方面進行考慮,搭建技術先進、架構科學的司庫管理平臺。 先進性:在技術架構方面,采用微服務架構,通過高頻、輕量、快速的建設方式,靈活高效的響應企業快速變化的需求;在基礎實施方面,支持云平臺部署,為司庫管理平臺提供強大的數據存儲與計算能力。 集成性:建立API網關,有助于加強系統集成接口規范性,統一對外提供標準接口,快速實現與報賬系統、財務公司系統、外部銀行等信息系統集成,打通業財司系統鏈路斷點,同時保證網關的高并發和高可用,提升系統集成能力。 安全性:按照等級保護三級系統要求進行安全防護規劃,從邊界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多個層面防范風險,采用數字簽名、加密算法、身份鑒別、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多種手段,充分保障司庫系統安全、可靠和穩定運行。 可拓展性:通過采用微服務設計,降低系統開發部署總體復雜度,實現基于業務需求的快速開發和靈活配置,提升系統交付效率,提升系統可拓展性與敏捷式響應能力;以司庫管理平臺系統為基石,可逐步引入移動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RPA等先進技術,不斷拓展司庫管理變更工具。 三 智慧司庫管理平臺建設思路 (一)重視頂層規劃布局,借鑒先進企業司庫系統建設經驗 司庫管理體系建設屬于集團一把手工程,要以集團全局視角來進行司庫建設的頂層規劃,充分借鑒領先央企司庫建設經驗,把脈企業自身管理不足和發展訴求,明確司庫管理戰略目標和建設方向,重視司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遵循急用先行原則,合理規劃司庫系統功能上線策略 聚焦到司庫管理平臺具體系統功能建設方面,我們建議基于企業司庫信息化現狀和建設需求,結合國資委文件要求,采用“急用先行”原則。司庫信息化從0到1的企業,可考慮優先將司庫各類業務納入線上化流轉,打通境內外銀企互聯通道,提高資金運營效率,夯實全球資金業務可視可控基礎。司庫信息化從1到N的企業,可考慮進一步優化司庫業務流程和系統功能,引入AI等智能技術,深度挖掘和利用數據資產價值,實現資金業務過程智能管控、資金計劃智能預測、資金風險智能感知、戰略決策智能輔助等高階應用;同時可考慮發揮行業“鏈長”優勢,帶動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等相關方,建立價值生態圈,實現業務、資金、數據等信息互聯互通,靈活運用各類金融產品依法合規盤活存量資金。 (三)建立配套保障機制,穩步推動司庫系統建設落地推廣 圍繞司庫管理平臺系統建設落地,企業還需重視配套保障機制的建立,考慮司庫管理組織建設、制度規范建設、業務流程梳理、系統功能需求梳理、項目團隊組建等關鍵落腳點,為司庫管理平臺系統順利建成和高效運行提供充分保障。 結 語 順應數字化浪潮,聚焦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建設核心領域,安永期待與各企業共同構建具備領先數智能力的司庫管理平臺,提高司庫管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提升資金運營效率,發揮金融資源協同效應,增強資金風險感知與防范能力,驅動戰略決策由經驗主導向數據與模型驅動轉變,以平臺為支撐推動資金管理價值創造,助力企業打通財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