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的火箭炮部隊規模不容小視,外界資料猜測印度陸軍目前總共擁有的火箭炮數量約在268到300輛之間,分別隸屬于印度陸軍建制下的12個火箭炮兵團。火箭炮的種類主要分為三種,俄制BM-21“冰雹”火箭炮、俄制BM-30“龍卷風”火箭炮,以及印度國產軍工業自行研制的“皮納卡”和“皮納卡-2”兩款火箭炮。 丨BM-21“冰雹”火箭炮丨 ![]() BM-21式火箭炮是蘇聯研制的一款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主要用來摧毀敵戰術核武器,與敵炮兵作斗爭,加強團炮兵群火力。該火箭炮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烈,其射速可達40發/18-20秒,最大射程可達20千米,方向射界240度;越野機動能力強,采用6×6輪式底盤,最大行駛速度可達75千米/小時,爬坡度31度,涉水深度1米;行軍狀態和戰斗狀態轉換快速,射擊準備時間短,其只需在數分鐘之內就能展開射擊,或者轉移陣地,沒有準備射擊位置也可發射火箭彈,作戰反應速度較快。此外,除了發射標準火箭彈外,該炮還可以發射裝有燃燒彈,化學煙彈,隱蔽煙幕彈,照明彈頭或集合式彈頭的火箭彈,火力打擊能力強大。當然,BM-21火箭炮也有一定的缺陷,射擊精度較低,穩定性稍差,發射時火光大,易暴露。 丨BM-30“龍卷風”火箭炮丨 ![]() BM-30“龍卷風”火箭炮是俄羅斯研制的一款大口徑火箭炮,于1983年設計定型,1987年入役,最初為14管,1990年2月在吉隆坡舉辦的亞洲防務展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時變為現在的12管樣式。該炮被北約稱為M1983型,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最廣泛的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統,至少有16個國家裝備了該火箭炮系統。 BM-30火箭炮能夠裝填人員殺傷集束彈藥、反裝甲集束彈藥、反坦克地雷集束彈藥、高爆火箭彈、溫壓火箭彈等多種不同用途的彈種,最大射程可達90千米,車內還配備有火控計算機以及戰場訊息交互裝置,具備信息化作戰的能力,是一種性能非常強大的自行火箭炮系統。該火炮從行進狀態轉入戰斗準備狀態僅需3分鐘,占據發射位置、地形定位、火箭彈軌跡定位、發射仰角確認自動完成,齊射時間38秒,戰斗班組緊急撤出發射陣地的時間為1分鐘。此外,該車具有良好的機動性,最大速度可達60千米/小時,爬坡度30度,無準備涉水深1.1米,能在較為復雜的環境下機動。據悉,BM-30火箭炮最新升級版本為“旋風-S”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統,射程可達120千米。 只不過,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BM-30“龍卷風”火箭炮生產技術項目,只包括BM-30“龍卷風”火箭炮的發射裝置和彈藥,底盤則更換為印度授權生產的8×8重型卡車,射程同樣可達90千米。 丨“皮納卡”火箭炮丨 ![]() “皮納卡”火箭炮是印度自主研制的一款214毫米口徑多管火箭炮“皮納卡”火箭炮整個武器系統包括1輛發射車、1輛彈藥運輸裝填車、1輛指揮車以及氣象雷達和多種火箭彈。發射車采用8×8越野車底盤,前部為駕駛艙和乘員艙,后部裝有2個便于運輸和裝填的模塊式發射箱,每箱裝6枚火箭彈。發射車上還裝有火控系統和自動定位定向系統. 可使發射車自主完成導航和定位,以及對目標的瞄準和打擊任務。發射箱的方向射界為±90°,最大仰角為+55°。發射車的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80千米/小時。 “皮納卡”每套系統擁有12根發射管,所有火箭彈可在44秒內發射完畢,最大打擊距離可達40千米。此外,其還可用來發射戰術無人駕駛偵察機。該系統所使用的標準火箭彈的長度為4.95米,重276千克,戰斗部重約100千克。每個“皮納卡”火箭炮連由六套發射裝置組成,可對3.9平方千米的區域實施覆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