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不光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宛如當代的北美被視為民族熔爐一樣,輝煌時期的大唐,也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包括新羅人、日本人,也包括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可以在大唐境內發現他們。甚至波斯的末代王子,都得到了唐朝的冊封。 當然,波斯王子得到大唐天子的冊封,其背后,也隱藏著波斯人的一段血淚史。 1、卑路斯的想法 西元622年,這一年,中國的大唐帝國徹底結束了隋末以來的戰亂,統一了中國。與此同時,阿拉伯帝國的前身——麥地那王國也隨之建立。誰也不會想到,一百多年后,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這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國家,會在中亞爆發遭遇戰。 得到大唐朝廷冊封的王子,叫做卑路斯。一般認為,卑路斯出生的年代,大體相當于中國唐太宗在位時期。不過那時候的波斯日子并不好過:因波斯當時內耗嚴重,而就在這期間,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國開始蓬勃發展。此長彼消之下,波斯面臨很嚴重的危機。 果然,在西元636年,阿拉伯帝國開始對波斯發動大規模進攻,在阿拉伯人長期進攻之下,終于在相當于唐高宗在位初年時期,波斯全境基本上都被阿拉伯帝國兼并。不過,吞并波斯的阿拉伯帝國并沒有停止擴張的腳步,而是打算繼續東征,征服印度和唐朝。 而波斯的末代王子卑路斯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踏上了前往唐朝的道路:面對國家的敗亡,卑路斯沒有能力扭轉局面。不過,卑路斯倒是有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想法:那就是早就聽過在極東之地,有個強大的帝國,叫做大唐。如果能夠尋求大唐的幫助,那么,收復故土的希望還是有的。所以,卑路斯帶著部分隨從來到了長安。 2、無法恢復的波斯 卑路斯向唐高宗求援的消息,很快被唐高宗收到。不過那時候唐朝需要考慮高句麗和西突厥問題,對于遙遠的波斯是無暇顧及的。不過,隨著唐朝滅亡西突厥以后,西域被大唐徹底控制。因此大唐皇帝開始考慮更西世界的經營。所以唐高宗專門派人聯系上了卑路斯,還冊封卑路斯為波斯都督府的都督——意思是,在法理上,大唐宣布將波斯納入大唐的版圖。 雖然皇帝沒有冊封自己為波斯國王,但唐朝的態度說明復國有希望,于是卑路斯激動不已。不過,對于和阿拉伯帝國交鋒,唐朝內部的阻力還是很大的。畢竟,從唐朝本土到波斯地區的距離太過遙遠,而且唐朝還要面臨統治成本問題。所以主體上,唐朝即便是想在波斯高原施加實質意義上的影響,也要面對鞭長莫及的問題。所以,卑路斯為恢復波斯奔波一生,也沒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心愿。 更何況,唐高宗在位后期,吐蕃崛起,并且和唐朝多次發生沖突。這意味著,唐朝的軍事力量,只能更多傾斜于對吐蕃的交鋒,無法對遙遠的波斯施加影響。 3、余音 卑路斯最終在唐朝境內去世。卑路斯去世以后,他的隨從則在唐朝境內繁衍生息,和當地人通婚,并留下了后代。 對于卑路斯和他的隨從們來說,波斯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故國,他們的心愿就是能夠回到波斯。但是對于他們的后人來說,唐朝、中原才是他們的家鄉。這就是華夏文明的魅力:可以同化掉一切外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