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學上,有很多常識,比如說不能臨水布陣,因為這樣容易把自己逼上絕路。也不能臨陣換帥,軍事指揮最重要的是執行力,突然變換主帥,執行力如何保證? 然而,所謂常識,那是一般的道理,并不是絕對的道理。比如說,韓信背水一戰,不也勝利了嗎?再比如說,抗美援朝戰爭,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最開始毛主席也犯了忌諱,臨陣換帥。 毛主席最初擬定的志愿軍統帥是粟裕,粟裕一直在沿海作戰,也做過解放臺灣的準備工作,所以他熟悉海戰,又是戰神級別的人,派他去朝鮮,很合適,但是,粟裕身體不好,無奈何也。 粟裕去不了,毛主席又把目標鎖定了林彪。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是第13兵團,那是林彪第四野戰軍的老部下,從東北去朝鮮,林彪也合適。但是,沒想到,在最后關頭,林彪反對出兵朝鮮。 毛主席只好臨時換帥,換成了誰了呢?彭德懷。彭德懷當時主政大西北,對抗美援朝的事,他完全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卻突然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 其實,毛主席不但臨陣換帥,連將領都是臨陣換的。第13兵團最初組建的時候,司令員是程子華,后來換成了黃永勝。既然讓第13兵團第一批入朝,那黃永勝應該是13兵團司令員。 但是,經過討論,林彪認為黃永勝打仗很猛,那是沒的說,可惜黃永勝這個人作風不太穩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提議讓軍政雙全的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換掉黃永勝。 所以,黃永勝被調離,擔任了廣東軍區副司令員,而鄧華則來到第13兵團,擔任司令員。臨陣換將,鄧華能帶好隊伍嗎?你看,既是臨陣換帥,又是臨陣換將,那是雙重的犯軍事忌諱啊。 但是,所有的軍事忌諱,對于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的隊伍來說,都不再是忌諱,尤其是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志愿軍健兒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美國鬼子。 這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