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一提到腎衰竭,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肯定私生活混亂,導致那方面不行。時至今日,隨著大家逐漸重視自己的健康,大家也開始逐漸了解腎臟這個器官,甚至還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腎臟的健康。
盡管如此,在現實生活之中,仍有一小部分人不知道腎臟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腎臟健康。接下來,我們就借著這篇文章與大家詳細說一說。
一、腎功能剩50%沒癥狀?腎損傷連帶傷害重要器官
腎臟擔負人體各項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血壓、調節水份、制造與分泌荷爾蒙、排出代謝廢物與毒素、維持電解質與酸堿平衡。腎臟也負責產生維生素D以調節鈣、磷代謝,幫助人體維持骨密度。
腎臟由腎小球與腎元組成,含有豐富的微血管,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時,就會造成腎小球硬化與腎元破壞,導致腎功能受損。腎臟受到損害會連帶使心臟、大腦及各項重要器官受到影響。
然而,腎臟具有強大儲備能力,腎功能只剩50%時,除了數種腎臟病變之外,大多缺少明顯臨床癥狀。高風險族群若未提高警覺或定期檢查腎功能,容易忽略腎臟病變警訊。提醒大家應注意腎臟病早期癥狀: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倦怠),并及早就醫透過蛋白尿及腎功能數值檢測判斷腎臟病分級。
國外研究發現,九成人群未意識到腎功能正在惡化,而我國本土的數據也顯示,51.1%的人未認知到腎病變風險,顯示提升大家對腎病變的健康識能非常重要!
二、盤點十大傷腎習慣,希望你一件件改掉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避免腎臟受傷甚至引發慢性腎臟病?一般來說,國人最常見的十大傷腎習慣包括:
1、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造成腎衰竭,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尤其是腎臟功能不好族群務必避免使用,防止腎功能快速惡化甚至面臨腎衰竭。腎功能風險族群如需使用止痛藥可以用對乙酰氨基酚取代,就醫領藥時應告知醫師本身有腎功能問題,避免開立容易傷害腎臟的止痛藥物。
2、加工食品攝取過量
罐頭食品、泡面、香腸、火腿、熱狗、雞精、酸菜、泡菜,這類加工食品所含的磷酸鹽、鈉離子偏高,對腎臟是不小的負擔。
3、飲食太咸
飲食重口味、吃太咸對身體的直接影響就是造成血壓升高,進而間接傷害腎臟。另外,腎臟損傷時無法排除多余的鈉離子,易造成水腫、肺積水、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
4、愛喝含糖飲料
我國糖尿病發生年輕化,與年輕族群愛喝含糖飲料大有關聯,手搖飲料店更是廣為風行。血糖控制得宜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也建議多用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如果真要喝飲料,建議選擇低脂、低熱量,少糖或無糖的飲品,偶一為之切勿過量。
5、不愛喝水
足夠的水份對健康成人而言是維持腎臟代謝的必要,人體缺水時腎臟灌流不足,可能會造成急性腎損傷。喝水也能降低腎結石、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尤其是氣候炎熱與劇烈運動更要記得補充水份,以免發生急性腎臟損傷,也提醒國人勿以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避免攝取不必要的過多糖份。
6、吸煙
抽煙會活化交神經、升高血壓,更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收,導致腎微血管硬化及腎絲球壞死。另外,吸煙會增加蛋白尿、腎功能惡化的風險,煙草中所含的重金屬物質如鎘與鉛,亦會堆積于腎臟造成傷害。
7、肥胖
肥胖會增加血壓、血脂、血糖升高,增加代謝癥候群風險,間接影響到正常的腎功能。
8、顯影劑暴露(放射性檢查)
部份放射性檢查如CT斷層會使用顯影劑,對于腎功能正常者可能影響不大,但若原本腎功能就不好的人,應盡量避免使用或與醫師討論檢驗劑量及方式,避免造成顯影劑腎病變。
三、三高控制不良,或增腎衰竭風險
門診病人常有傷腎的錯誤觀念,以為血壓藥、血糖藥吃多會洗腎,事實上正是因為血壓、血糖控制不佳,才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元兇。實際上,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大型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酐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此外,高血糖會造成全身大小管病變,對腎臟更有直接影響,會使患者面臨蛋白尿及腎功能惡化。有糖尿病的族群務必穩定控制及定期監測血糖,按照醫師指示規律用藥或施打胰島素。
而高血壓也是國人尿毒癥主要元兇之一,且對身體造成全身性危害,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與視力問題。血壓長期過高會傷害腎臟血管,尤其長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壓會增加腎小球內的壓力,影響腎小球過濾率(eGFR)、增加蛋白質流失,而腎功能損傷本身也會使血壓升高,兩者會產生交互影響。
對于三高的朋友而言,一定要及早注意腎功能,定期檢查『腎小球過濾率』(eGFR)和『蛋白尿』,根據這兩項指標,可以組成一個同心圓的危險評估,當你的腎臟功能燈號從綠燈變為黃燈、橘燈時就要提高警覺,及早控制腎病變風險!
最后,我國社會屬于工作導向,多數人休息時間少,下班時間晚,犧牲了生活作息而追求名利財富,容易忽略健康才是所有身心資產的根本。再加上社會風氣明顯諱疾忌醫,三高病人罹病后易傾向尋求偏方,導致無法以健康的態度面對疾病,也與血壓、血糖變控制不佳有關。
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環,預防勝于治療,保護腎臟健康應從小學開始做起,進而強化大眾健康識能!唯有從小教育提升健康識能,才能幫助尚未罹病的健康族群做出正確決策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