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的專業特質是指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的能綜合地顯示對心理咨詢的認知、態度、感受以及親和力、領悟力、洞察力、判斷力、影響力等方面的心理素養,是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能自然、充分地體現出來,直接影響咨詢進程和咨詢效果的特征性職業素質。相對于心理咨詢技術手段中的心理咨詢技巧,心理咨詢師的專業特質更為重要,心理咨詢師沒有良好的專業特質,心理咨詢的技巧也只是花拳繡腿,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只是徒具形式。 心理咨詢師專業特質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同理心、關注、尊重和真誠。 1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ic understanding)是指心理咨詢師不拘泥于個人主觀的參照標準,設身處地、敏銳地理解和體驗來訪者的內心感受,從而產生親身體驗感,并領悟和把握來訪者何以會有這些內心感受以及與之相關的認知、觀念、態度和情感。同理心與真誠、無條件的積極關懷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C. R. Rogers)以來訪者為中心的心理咨詢取得成效的三大要件。 同理心與同情(compassion)不同,同情重在“感人之所感”,以情為主,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境況和情緒、行為的理解并在感情上發生共鳴,通常帶有憐憫色彩,未必對來訪者的內心感受有深切理解和真切體驗,達不到同理心所要求的感受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如感同身受一樣的深度。同理心則是“感人之所感”和“知人之所感”兩者的統一,其中有感情因素,更有認知成分,并通過認知使心理咨詢師做到將心比心,達到心理換位。 同理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拉近咨訪之間的心理距離 同理心不是心理咨詢師刻意模仿來訪者的內心感受,不是表達由于來訪者的境況觸動了自已的經歷而被激起的屬于自己的內心感受,而是心理咨詢師能領悟、體驗來訪者的內心感受及其認知基礎,以引起情感互動,使咨訪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從而營造自然、親和的咨詢氣氛。 2. 自然地鼓勵來訪者充分宣泄 鼓勵來訪者充分宣泄是心理咨詢師掌握其深層的內心感受、心理郁結和之所以產生這些感受和心理郁結的認知上的原因,從而全面地把握和分析這些感受、認知信息,同時在些信息的基礎上更好地體驗來訪者的內心感受以及與之相關的認知、觀念和態度。當然,鼓勵是自然的,不會使來訪者產生焦慮和緊張,來訪者能自如、自由、開放地表達自我。 3. 調動來訪者主動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根源 來訪者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根源,能強化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愿望和動機,有助于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發生良性變化。讓來訪者主動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所在,需要很自然地調動來訪者認識自我以及自己心理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是具有同理心的心理咨詢師的專業特質的體現。 ![]() 2 關注 關注(regardfulness)是指心理咨詢師關心、專注和重視來訪者的具體心理問題,重視發現來訪者因具體心理問題干擾而被掩蓋或難以自我發視的、自身本來就存在的有利于解決具體心理問題的積極因素,這種關心、專注和重視是整體上和無條件的。 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關注與親友對來訪者的關注在性質上是不同的。親友對來訪者的關注容易停留在引起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具體刺激性事件上,對刺激性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及其后果可能更感興趣,同時也容易停留在關懷、同情和愛護的情感層面上,雖然這種關注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心理支持作用,但往往會忽視或淡化來訪者的實際心理問題,且親友的關注在來訪者看來也常常是理所當然的,因而其“幫助作用”較有限。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關注則不然,是建筑在重視來訪者的具體心理問題基礎上的無條件的關心和專注,不是空洞的安慰。對來訪者來講,自己的具體心理問題能得到與己毫無利益關系的心理咨詢師的關心、專注和重視,在感覺上與親友的關注是不一樣的,心理咨詢師的關心、專注和重視更能激勵和鼓舞來訪者。同時,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詢師的關注還包括以堅定的態度注意、發現和肯定來訪者現有的積極因素和潛在的積極因素,對這些積極因素的認知有助于來訪者全面認識自我,從而增強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信心。 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關注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 關注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正視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師要實事求是地對待來訪者實際存在的心理問題,既不能淡化甚至漠視心理問題而盲目樂觀,以避免來訪者誤解為心理咨詢師不重視自己的心理問題或只能給予毫無價值的安慰,也不能過度渲染心理問題的嚴重性而過分悲觀,以避免強化來訪者的消極認識、消極情緒和緊張程度。心理咨詢師應該重視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并加以理解、關懷和接納。問題是存在的,但也是有可能或者是可以解決的,使來訪者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更加切合實際,以提升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愿望和動機。 2.發現積極因素 心理咨詢師不僅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來訪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而且要以積極的態度發現來訪者身上確實存在的對解決心理問題有價值的積極因素。來訪者往往因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心理問題而無意識地忽視這些積極因素,以致感覺和體驗不到。心理咨詢師注意并指出來訪者身上存在的現有的積極因素和潛在積極因素,不僅可防止來訪者有可能出現的自我損毀(self-defeated)和自我否定的消極傾向,而且給了來訪者希望和信心,使來訪者更充分地利用這些平時意識不到或不看重的積極因素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當然,發現來訪者有利于解決心理問題的積極因素的過程必須自然,要在來訪者的言談、經歷中尋找,或者在與來訪者家庭成員的咨詢交談中去發現。同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切忌憑空杜撰。 ![]() 3 尊重 尊重(respect)是指心理咨詢師以平等的態度尊崇和敬重來訪者的人格。 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對來訪者的尊重是無條件的,但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無條件地尊重來訪者常常會被心理咨詢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具體表現是:心理咨詢師以幫助者自居,居高臨下地對待來訪者,以致自覺或不自覺地隨意打斷來訪者的陳述;對來訪者的陳述心不在焉,不認真傾聽甚至顯露厭煩情緒,對來訪者陳述的某些內容不理會;漠視來訪者的心理需求,并以生硬的口氣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來訪者。心理咨詢師雖然也知道應該尊重來訪者,但這種尊重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建立在一定條件之上,這個條件就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尊重必須以來訪者對自己的尊重為前提,如果來訪者對自己的解釋或咨詢建議質疑、反駁,或者對自己的權威提出挑戰,心理咨詢師就有可能認為來訪者故意阻抗或對自己不尊重,情不自禁地厭煩和鄙視來訪者。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尊重應該是相互的,但在心理咨詢中,由于來訪者對心理咨詢師的期望往往過高,因而一旦心理咨詢師的咨詢不符合來訪者的意愿,就有可能在言談中表露出不滿意或不愿接受,倘若心理咨詢師太過在意且認為來訪者不尊重自己,強勢對待來訪者,甚至厭煩和鄙視來訪者就有可能發生。因此,在心理咨詢中,即使來訪者流露出對心理咨詢師的不尊重,心理咨詢師也不能對來訪者表現出不尊重,否則一定會傷害來訪者的自尊,從而破壞咨訪關系,進而影響咨詢進程和咨詢效果。 此外,心理咨詢師在來訪者面前夸耀自己的水平和成就,喜歡脫離來訪者的實際心理問題而夸夸其談等,也都是不尊重來訪者的具體表現。 尊重來訪者不僅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應有的一種態度,也是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的一種人格特征。只有尊重來訪者,使來訪者真正體會到被尊重,才能使其徹底開放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心理咨詢師進行自然的心理溝通。 尊重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肯定 心理咨詢師對于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值得肯定的表現和表達的合理意見,應及時通過鼓勵、贊同和贊賞加以肯定。肯定的尊重作用是通過“人皆有長處和優點,來訪者也不例外”這個事實提升來訪者的自尊、自信來實現的,目的在于幫助來訪者建立良好心態,提高來訪者的調適心理的信心。肯定可以用微微點頭、鼓勵的目光,也可用贊賞的語言等方式來表達。當然,不該肯定的不能胡亂肯定,以免誤導來訪者。 2.容忍 心理咨詢師要耐心傾聽來訪者對心理問題的陳述和咨詢過程中表達的意見,即使比較啰唆,或者與心理咨詢師的觀點相悖,也應該在情緒、情感、語言和行為上容納和忍受。只有容忍,來訪者才能在受到尊重的心態下盡情坦露自己內心深處的心理資料,心理咨詢師才能冷靜、全面地把握來訪者陳述的心理問題和所表達的意見的真正含義。尤其需要重視的是,當來訪者遲遲還未領悟或未接受心理咨詢師的解釋、指導或勸告等時,千萬別隨意用指責的語氣對來訪者說出“你怎么還沒理解”這樣有傷來訪者自尊心的話,以免引起來訪者的尷尬或反感情緒,從而破壞咨詢氣氛。 3.溫暖 心理咨詢師通過語言或表情、動作等非言語途徑表達對來訪者心理問題的理解、同情和關心。給來訪者以溫暖,既是一種對來訪者的心理支持,也是一種對來訪者在情感層面上的尊重。如用點頭、眼神、手勢以示理解、同情和關心等。但溫暖的表達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能過分,同時要考慮來訪者的年齡、性別、性格等特點。 ![]() 4 真誠 真誠(genuineness)是指心理咨詢師不戴專業面具地表現真實的自己,對來訪者真摯誠懇,坦誠相待,既不刻意掩飾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也不以種種自我防衛的方法維護自己的權威和面子,以透明開放、真心誠意的心態獲取來訪者的信任。 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的真誠本身就具有一種榜樣和示范的作用,只有以誠待人,人才能以誠待我,才能使來訪者感到心理咨詢師是值得信任的,是可以交心的,而不至于掩飾、隱藏和回避問題,這樣咨訪關系才能達到真正的融洽、和諧。 ![]() 真誠是心理咨詢師成功進行心理咨詢應該具備的心態與態度。 真誠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淡化專業角色 淡化專業角色并不是要求心理咨詢師忘卻自己的專業責任,而是要求心理咨詢師不要時不時就擺出心理咨詢師的架勢,在言談舉止中盡量淡化學院式姿態和專業色彩,盡量少用或不用不易被來訪者理解的專業術語,如果必須用專業語言才能解釋清楚,也要通俗易懂。當然,在判斷心理問題的性質、分析來訪者的認知偏誤、提出調適和矯正來訪者的心理問題的勸告與建議時,心理咨詢師應該清醒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咨詢師的角色,不能混同于普通聊天,但這種專業素養的展示應是自然的。 2.表達真實感受 心理咨詢師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不能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不能因過分擔心,唯恐自己的語言有所閃失而前顧后盼,而應該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真實的內容。當然,也不能毫不克制自己的沖動,口無遮攔地隨意表達有可能傷害來訪者的情感、自尊的想法和感受。表達感受必須真實,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3.防止自發的自我防衛反應 當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提出的解釋、建議受到來訪者的阻抗、詰難甚至直接否定時,要沉得住氣,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權威急于作出解釋、辯白或直接攻擊來訪者,應該耐心聽取,充分理解,因為阻抗、詰難、否定往往意味著心理咨詢師的解釋、建議還不到位,或來訪者還沒有完全領悟和理解心理咨詢師的解釋、建議,這種情況下,心理咨詢師可進一步有說服力地闡述或換個角度再次闡述。當然,若心理咨詢師表達的觀點、意見有不當或不合理之處,則應該實事求是地糾正,這本身就是真誠的表現。 4.表里如一 心理咨詢師的言行應與自己的認知和內心感受一致,不能講的是一套,想的又是另一套,不能給來訪者一種心理咨詢師講的他自己也不太相信的感覺,否則來訪者就會感到心理咨詢師虛偽和不真誠。如果給來訪者虛偽和不真誠的印象,心理咨詢就不可能成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