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癥,是很多家長十分頭疼的事情。有的家長求遍各大醫院,也沒有辦法解決孩子不喜歡吃飯的問題。用藥久了還擔心孩子腸胃受不了,因為口服藥物有一定的刺激性。那怎么辦呢?今天介紹一種外用貼肚臍的方法,效果明顯,孩子接受度較好,適合推廣使用。 小兒厭食癥是指食欲減退或者食欲不振,多發于學前學齡兒童。據中醫雜志記載,用:炒神曲10克,炒麥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萊菔子6克,炒雞內金5克,共研粉,稍加淀粉2-3克,用溫開水調成糊狀,臨睡前貼在患兒神闕穴(肚臍)上,紗布固定,次晨取下,每天一次,五天為一療程,不效者,間隔一周,再貼下一療程。 加減:兼有乳食停滯者加陳皮6克,酒大黃5克;兼有脾濕困中者加白扁豆10克,薏米仁10克;兼有先天不足者加人參3克(亦或者黨參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兼有脾胃虛弱者,加黨參10克,山藥10克,白術6克;兼有惡心嘔吐者加半夏6克,藿香6克,枳殼6克;兼有大便溏稀加蒼術10克,訶子6克。 按以上方法對6個月--1歲的9例,1歲---3歲的56例,3歲----5歲的42例,5歲---8歲的18例,臨床觀察,體重都明顯增加,用藥三個月,其中(6個月---1歲者體重增加7-9斤;1歲---3歲者體重增加6--8斤;3歲---5歲者體重增加5--6斤;5歲----8歲者體重增加3---5斤),總有效率98%以上。 本方法屬于外用給藥,不影響患兒依從性,并且能消食和胃,散瘀化積,理氣化痰,補中健脾等功效。對于小兒飲食停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或者泄瀉之癥尤宜,若是成年人使用,按原方加大劑量貼敷即可。亦能取得較好療效。 本方法應用到了“焦三仙”,還用到了炒萊菔子以及炒雞內金,關于萊菔子和雞內金前面有文章介紹,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關于“焦三仙”多聊幾句,因為很多方子當中都會出現“焦三仙各6克”,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焦三仙是何物,所謂“焦三仙”是指:焦神曲,焦麥芽,焦山楂;因為這三味藥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藥合用,能明顯地增強消化功能。因此,臨床上醫生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