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的這一枚不規則圓直徑22.8mm,厚2.0mm穿4.8-5.3mm,重6.01克的似鎏金銅幣,您看像不像“紹興元寶”小平錢? 這是我第一眼看它黑不溜秋的樣份時的感覺。清理后仔細一瞅,才看清第一個字左邊是絞絲旁,右邊筆畫不清,但隨便如何認都不是“紹”字。“紹”字的繁體,楷書都是這樣寫的,就是篆書也不像。 但通觀各朝代的年號中,除了有絞絲旁的“紹興”之“紹”外,還真找不到另外的朝代有此字,令我困惑。難道這是憶造的假錢,但我收藏有四十余年也未曾見過,是不是我孤陋寡聞? 再仔細辯識后,覺得右邊的字上部像似有“十”字的筆畫,我猜,那是“績”還是“續”?按此思路我再上互聯網搜索,查見有俄羅斯人別利亞耶夫( 莫斯科)、 斯達諾維奇( 圣彼得堡)在《中國錢幣》第1期撰寫發表的《吉爾吉斯發現的“續興元寶”與西遼年號考》一文。述作者分別在2008 年11 月,在吉爾吉斯坦阿克- 別什姆( Aq - Beshim) ,即古碎葉( Suyab) 城發現一枚銅幣(1a,圖1、); 2010 年10 月,在吉爾吉斯坦喀喇- 吉伽奇( Kara - Jigach) 即古塔爾撒肯特( Tarsakent ) 城發現第二枚斷裂的殘缺銅幣(1b,圖2、); 2011 年4 月初又在吉爾吉斯坦克拉斯那雅- 雷契卡( Krasnaya- Rechka,原意小紅河) ,即古納維卡特 ( Navekat,Nawikath) 城遺址東0. 8 -1. 0 公里處有發現一枚(1c,圖3、); 三枚中國式銅錢的直徑、重量、讀序如下表1: 尺寸相當于“小平” 和“折二”錢。 后來,作者又在布拉納( Burana) 即原西遼都城八剌沙袞發現一枚可以明眼確實是“續興元寶”的銅幣( 圖4) 。直徑24毫米、重量4. 5克,錢文右旋讀(小平)。 至此,在西遼王朝都城附近先后發現了4 枚“續興元寶”銅錢( 小平和折二) ,含3種不同錢文(一,三枚應是減筆畫的“續”字)。 經考證,阿克- 別什姆即古碎葉( Suyab) 城,其東南方為古契丹( Kidan,Qidan) 人舊居住地。不時發現有唐朝“開元通寶”和北宋錢,該銅錢亦出土于此。銅錢錢文初讀為“績興元寶”。粗劣的鑄藝和笨拙的錢文表明該銅錢絕非中國內陸所鑄,而應是當地所鑄。 但綜觀中國歷史中并無那個朝代有“績興”或“續興”年號。故作者認為此種銅錢可能是中亞地區鑄造的花錢。 直到從2010 年10 月在吉爾吉斯坦喀喇- 吉伽奇( Kara - Jigach) 即古塔爾撒肯特( Tarsakent ) 城發現的那枚殘缺( 或剪邊?)的銅合金錢幣,才認準此錢是一枚辯識為“續興元寶”的年號錢而非當地鑄造的花錢。此種錢幣在中國錢幣文獻和錢譜中均未見提及,顯然,它是一種不同尋常的錢幣。 但此錢究竟是那朝所鑄,確是一個秘。 觀此錢幣,很容易看出它的特點,一是制式與唐錢形制相似,內外郭欠清晰,直徑和重量也有減小;二是感覺鑄幣人對中文全然無知,而令幣文書寫鑄造粗劣,頗有遼錢的風格。 四枚銅幣出土地點僅限于楚河河谷狹窄地域。查西域仿鑄中國銅錢從公元621 - 762 年的唐代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起,楚河地區仿鑄銅錢時間一直延至公元751 年,。而當時統治七河地區的僅有“西遼”( 喀喇契丹) 王朝。本文所發現的“續興元寶”,除“續”字外,“興”字與南宋“紹興元寶”的之“興”書寫相似。而“元寶”兩字的寫法早在五代至北宋即大為盛行。 西遼雖然地處西域,但耶律大石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大多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嚴重,早在初遼時期就學漢字,仿宋錢。上述縱然字體粗劣,但仍表現出鑄藝上乘,形制符合小平或折二標準。所以,疑為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所鑄。 再從史料獲知: “紹興”這個年號,在中國歷史上同時有兩“南宋”和“西遼”兩個王朝均曾使用過。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同年6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年號“建炎”建“南宋”。靖康二年,公元1131年正月初一,趙構在越州改元“紹興”。 公元1125年(遼保大五年)二月,遼天祚帝在應州被俘,遼國滅亡。遼國皇族遼太祖耶律億的八世孫子“耶律大石在”西北重鎮鎮州(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一帶)召集軍馬,數年間就控制了西北的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隨后幾年,耶律大石又西征,向七河流域發展。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稱帝,年號“延慶”,定都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史稱“西遼”。 耶律大石在位時,西遼國力蒸蒸日上,先后占領了西域及中亞許多地方,尤其是征服了中亞的大國花刺子模,奠定了西遼的大致版圖。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因其子耶律夷列年幼,由耶律大石的皇后塔不煙攝政,號感天皇后。感天皇后臨朝稱制,改元“咸清”,也就是西遼的第二代君主。公元1151年,耶律夷列正式登基,改元“紹興”。 西遼的“紹興”年號很可能一直用到耶律夷列去世。 查“康熙字典”中“續”和“紹”均有“繼續”之意。 因此有人推測,耶律夷列登基后,初期可能改元為“紹興”,但又未避諱與南宋年號同名,爾后又用“續興”年號,因而鑄有“續興元寶”。無論是“紹”或“續”都有“繼續”大遼江山之意,苦于史料無載,無法考證確認。 但該錢是客觀存在的古錢遺物。愚認為,除西遼官鑄外,也不能排除七河地區當地有私鑄。直到公元10 世紀末,七河地區成為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黑汗王朝領域采用伊斯蘭式錢幣為止。 ![]() ![]() ![]() ![]() 此文展示的這一枚“續興元寶”直徑僅22.8mm ,但銹工厚重,重量近達6.01克。其存世少見,而它通體金光燦爛,地章,內穿廓肉和幣文筆畫上可見明顯金質結晶。其穿口規整,外緣寬度不一,表面和穿內壁修整銼痕肉眼可見,絕對是一枚傳統鑄造工藝的產品,更是難得的一枚佳藏! 2023年3月21日撰稿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