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故事: 有人問佛: “你法力無邊,為何不把世界變好?為何不來渡我們?” 佛說: “人是未來佛,佛是未來人,我渡不了你,只有自愈,才能成佛。” 人生海海,生活無常,活到一定年齡便發現,靠人不如靠己,靠自己不如靠自愈。 面對生命中的無常、難題、困局,求人不如求己,只有靠自己,才能治愈人生,方能找到人生出路。 滋養自己 萬物需要滋養,人更如是。 人最寶貴的能力,便是擁有一種自我修復和滋養的能力。 修復自己,在于面對生活里的挫傷,人生的創傷,自己能夠及時地認清現實,并做出及時而正確的修復。 唯有不斷地自我修復,方能讓自己從各種挫敗感里恢復過來,才能讓自己擁有滋養自我的可能。 花朵需要泉水澆灌,樹木需要風雨洗禮,高山需要大地滋養,大海需要風浪推波助瀾,這個世界才能變得多姿多彩。 一切都有它的運作規律,于是,人這一生也是。 找到屬于你的能量場,滋養自己的心靈和靈魂,便會發現,越是富養心靈,滋養靈魂,人生過得越充實而曼妙。 《整理人際關系,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夠了》一書中寫到: “能量是寶貴的資源,損友會像水蛭一樣附在人的身上,慢慢吸走你的能量。” 人生在世,誰都會將自己的能量用錯人、用錯地方的時候,但是,只要能夠及時地叫醒自己,并且及時地管住自己,審視自己的話,就可以找準人生方向。 然后,砥礪前行,疏離錯誤的人際關系,疏遠錯誤的生活方向,尋找到正確的人、事、物。 才女林徽因說: “只有心靈相通的人,才有共鳴看人世間的潮起潮落; 只有靈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深藏的美麗。” 找到正確的人,滋養好人際關系; 尋找對路的事,滋養好專業技能; 追求靠譜的人生,滋養自己的歲月靈魂。 如此,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成全自己 人這輩子,得自個兒成全自己。 如果連自己都不愿成就自己,不想改變自己,不愿付出,也不想提升的話。 那么,憑什么會有其他人幫襯你,成全你? 在人生這個修煉場里,自己才是主角,也只有自己才能徹底轉動命運的輪子。 阿爾貝·加繆在《局外人》描寫了一個麻木不仁,渾渾噩噩的默爾索在感受到了人的生存極具荒誕性的同時,自己也一步步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哪怕是自己被法庭宣判了死刑時,也從未為自己辯護過一句,而是從頭到尾都在相信自己的辯護律師,相信法官能伸張正義。 只不過是,當默爾索將一切權利和爭取都交付給他人的時候,自己的生活,生命,也就喪失了主動權。 于是,別人無一不將他看作是無惡不作,甚至是十惡不赦的人,更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能判的、不能判的罪過都強加在默爾索的身上。 正如拿破侖所說: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默爾索不為自己爭取合法的法律保護,反倒從頭到尾都在默認別人對自己強加的、莫須有的罪名。 最終,也可以說是自己的沉默和默許,坑埋了自己的一生。 人要成全自己,全靠自己,全憑自己。 如果連自己都不爭取,連自己都不去改變,不去做出抵抗的話,那么命運的洪流,指不定會在何時突然將你淹沒。 社會競爭如此劇烈,人性變化如此復雜,倘若自己不懂得如何自保,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人格,也就無法保護好自己,更會給自己的身邊人,給自己在乎的人帶去麻煩,甚至是厄運。 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在《擺渡人》中,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么,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生活的種種事跡終究會告訴我們,世上最大的貴人,就是自己。 能渡自己的,能成全自己的,終究只有自己。 治愈自己 人生在世,得學會自愈。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 一個人,哪怕常常陷入低谷,跌落深淵,也要告訴自己大膽地面對,勇敢地站起。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有放棄、逃避的念頭,而是從頭到尾都要奮起直追,屹立不動地往前走。 唯有如此,生活方能撥云見日。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困難,能夠輕易將你打倒,除非是自己先繳械投降,自暴自棄。 但凡自己不妥協,不認輸,不放棄的話,命運永遠都沒辦法把你打趴下,哪怕關掉了一扇門,靠自己的治愈和成全,也能給自己開啟新的一扇窗。。 很喜歡羅曼·羅蘭說的一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認清真實的、殘酷的生活真相,繼續拿起勇氣和決心,滋養自己,成全自己,治愈自己,然后學會自愈,去創造屬于自己的鋒芒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