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 很多人對外人是客氣又熱情,對家人的時候,不是沒耐心就是沒好聲好氣; 在外的時候,情商滿分,能為對方想到細節(jié)里,但對家人卻是充滿理所當然的態(tài)度; 如果客戶是不會使用某款電子設(shè)備,客戶問的問題再白癡都不覺得有什么,但換做父母,我們能指責好久。 原來真正破壞一個家庭的,不是外遇,也不是貧窮,而是我們不經(jīng)意的語言暴力、理所當然的態(tài)度、喜歡指責他人的習慣。 01 語言暴力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總是不經(jīng)意間就脫口而出,有時候還會因此造成遺憾。 曾經(jīng)在課程看過一個視頻,一位母親總是習慣對她的孩子說,你怎么笨得像頭豬? 孩子因為從小聽到長大,就默認了自己就是笨得和豬一樣,有一天路過一戶農(nóng)家,看到有人在殺豬,媽媽都說我是豬,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像豬一樣,一刀解決了自己? 沒幾天,這個孩子尋短見了,這位媽媽哭到窒息過去。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對方不會太記得我們說過的話,甚至覺得自己也不是有心的,只是沒忍住。 殊不知,我們說的每一句話,特別是語言暴力,往往對方記得很牢,還會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傷痕。 何炅在節(jié)目說過:贊美的話你可以脫口而出,但傷害的話,請你想多幾遍,到底值不值得這樣說。 語言暴力,有著毀滅性的傷害,一個家庭,孩子是紐帶,若想家庭幸福美滿,語言暴力不可無。 02 理所當然 有個問題曾經(jīng)問倒很多人:愛的反義詞是什么? 很多人都說是不愛,或者背叛,其實愛的反義詞是理所當然,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理所當然更能讓一個人心寒。 表哥和表嫂都是農(nóng)村出身的人,當年兩人靠著一輛三輪車,賣包子起家,做到現(xiàn)在開了十幾家連鎖早餐店,規(guī)模越做越大,錢也越掙越多,但兩個人卻早已形同陌路,沒有了當初的同心同德。 后來表嫂才說到,我娘家條件不錯,原本覺得這個人還算老實靠譜,未來或許有出息,好不容易我們成功了,但我卻發(fā)現(xiàn)他對我所做的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 家務是我應該做的,接孩子上學放學也是我應該去的,早晚做好飯菜等著他回家吃也是我必須要做的,有一次他父親摔倒,他在外地,我從公司趕回去,路上堵車就晚了點送去,回家后被他罵了3個小時多。 那一刻,我決定離婚了,再苦再累,我都沒問題,但我實在無法接受我所付出的被認為是應該的。 人人都說同富貴易,同甘苦難,好像表哥表嫂也都挺過來了,卻沒想到敗給了理所當然,看上去不值一提的日常小事,但每一件小事堆積起來,足以壓垮表嫂。 一個家庭,不怕窮也不怕困難重重,唯獨就是當對方認為你所做的是理所當然時,就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喜歡指責 知乎上曾經(jīng)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和一個喜歡指責的人在一起,是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有個評論:結(jié)婚不到3年,我卻覺得過了60年,度日如年不過如此。 喜歡指責的人,永遠都盯著對方的錯誤,讓整個家庭氛圍都變得異常緊張,即使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愿意承認,讓家里人十分無奈。 閨蜜公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次傾訴都說自己嫁過去,各方面都挺好的,唯獨就是攤上了個特別喜歡指責人的公公。 每天早上起床,指責婆婆做的早餐不夠好吃,又說不像鄰居老李家做得地道,不知道這些年是干嘛的;我們下班了又指責我老公,說干的什么工作,每天那么晚下班,也不知道早點回來,買菜做飯,天天就等著給你做好。 讓我直接暴怒的是指責我兒子,吃飯的時候可以指責他吃得慢,玩玩具的時候指責他沒頭沒尾玩了也不知收拾好,有時候忘記叫爺爺也能被他指責沒家教。 總之,每次回家就覺得很壓抑,老公變得越來越沉默,孩子看到爺爺很怕生,婆婆幾乎選擇白破罐子破摔,作為嫁過去的我,不能說什么但也無力做些什么,整個家毫無幸福可言。 寫在末尾: 都說和氣美滿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莎士比亞也曾說過: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但不幸的卻各有各的不幸。 不管是兩夫妻,還是一個家庭,能破壞家的幸福,莫過于彼此間的語言暴力、所付出的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喜歡指責他人的習慣。 家是我們的港灣,也是你感覺到累的時候可以隨時棲息的地方,家人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永遠站在原地等你回家的人。 好好說話、對家人多些感恩之心、把喜歡指責換成夸贊,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越來越幸福,家人之間也越來越恩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