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貴州日報 衛松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扎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按照《貴州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目標,“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變樣”,接下來,貴州需要繼續深入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鄉村產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治理五大行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防返貧動態監測是守住脫貧群眾返貧的重要防線,需要繼續加大返貧風險排查力度。切實加強干部走訪并建立排查臺賬,發揮網格員在返貧風險排查中的作用,探索大數據技術在部門信息比對中的應用,強化鄉村振興部門在部門信息比對中的統籌能力,規范風險研判機制,及時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每年開展一到兩次監測戶措施幫扶大排查,確保幫扶及時、措施精準、風險消除穩定。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持續開展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創新,發動搬遷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優化安置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搬遷群眾社會融入營造更好環境。加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第三方評估的結果運用。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要以市場為導向,繼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建設產業集群。強化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建設,逐步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發揮國家級、省級農業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培育更多省級、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加大地方農特產品研發,強化種源保護工作。做好區域公共品牌開發、運營和保護。進一步優化“政府+企業+村集體+脫貧人口”的“四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明確新建產業項目聯農益農績效目標,將脫貧家庭勞動力安排到產業組織和產業鏈中,提升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能力,增加脫貧群眾在產業發展利益聯結中的廣度和深度。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要切實發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建設,按照“鄉鎮統籌、村組落實、黨員帶頭、全員參與、注重長效”的原則,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即時化、動態化,管護常態化、制度化,不斷刷新鄉村“顏值”。特別是要發揮好公益性崗位在防返貧和鄉村人居環境建設中的雙重作用。探索鄉村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多元體制機制。因地制宜制定鄉村規劃,發揮規劃引領鄉村建設作用,打造一個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為生命共同體的農村立體環境空間。總結評估已有的50個省級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建設狀況,探索具有貴州地域人文特點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道路。 深入推進文明鄉風行動,塑造風清氣正新風尚。大力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近年來,貴州文明鄉風建設形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比如納雍縣通過紅白理事會實體運行,引導村民遵守移風易俗行動規定,不能大操大辦、濫辦酒席、高價彩禮等,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內生動力逐步激發并得以釋放。遵義著眼長效機制,創新方式方法,黨員干部帶頭,強化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作用,使得文明風尚更加濃厚。各地要根據村情,因地、因時、因人制定移風易俗行動方案,避免“一刀切”、急功近利、大冒進等做法。加大經驗總結和推廣,評選更多先進個人,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探索鄉村善治之路。要緊緊圍繞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治理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提高鄉村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數字化、專業化水平。逐步加大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同時又要避免過度數字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起來,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培訓和指導,切實發揮黨建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引導干部回鄉參與鄉村規劃、鄉村治理等事務。鄉村網格化管理要切實落地,發揮廣大網格員參與鄉村治理的作用。鼓勵并引導移動、聯通、電信等企業積極深度參與數字鄉村建設。 (作者單位:中華民族共同體與多民族文化繁榮發展高端智庫) ![]() |
|
來自: 孫行悟空 > 《貴州政策貴州方案貴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