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的自尊,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孩子被冤枉、受委屈時,一定要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撐腰”。作者 | 楓子 ![]()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個視頻。 湖南長沙,一個小女孩放學后在校門口買炸串,結果被老板誤會沒付款。 女孩膽小,沒多做辯解,回家就跟媽媽哭訴了這件事。 媽媽并沒有覺得女兒小題大做,也沒有讓這件事就這么算了,反而很重視女兒的感受,安慰道:
隨后第一時間就去找了老板,還調了監控,最終確認是老板因為忙而疏忽了,還了女兒一個清白。 ![]() 評論區,網友紛紛為媽媽的暖心做法點贊。 ![]() 是啊,孩子雖小,但孩子的事卻無小事。 單是被冤枉,就可能是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痛。 還記得去年因3.6元而跳樓自殺的10歲女孩嗎? 文具店老板懷疑女孩拿了文具沒給錢,便私自扣留了女孩的作業本。 女孩再三解釋,同行的同學也作證給了錢,但老板還是把女孩作業本封面公示在商店門口。 ![]() 事情很快在學校引發轟動,盡管班主任及時安撫并告知了女孩父親。 但由于父親回家后女孩已經入睡,父親便沒有多放在心上。 不曾想,第二天早上女孩離家后,徑直坐電梯到頂樓跳樓了。 10歲,她才10歲啊! 為了自證清白,再也沒有了明天和未來。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高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更不要低估了孩子維護自尊的決心。 ![]() 孩子被冤枉時,受到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在一項針對2600個孩子的問卷調查中,有63%的孩子表示當自己被冤枉后,完全無法釋懷,會一直銘記在心,每次想起來都很難過。 ![]() 大人輕飄飄一句質疑,落在孩子身上,卻是句句驚雷。 網友說:
![]() 被冤枉的孩子,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 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網友@白貓公子的故事。 他初中時英語不太好,為了補弱科,考個好高中,那段時間他拼了命的學英語。 他的房間到處貼滿了英語便簽,早晚都在讀;上下學時,他也在背單詞,聽英語;一有問題他就請教同桌班長。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期中考試時考了第五名。 但英語老師卻不相信他是自己考出來,而是一口咬定他抄了同桌的答案。 他很委屈,還在辦公室跟老師大吵了一架,最后被請了家長。 然而,爸爸不僅不聽他的解釋,不信他,反而指責道:
沒有人知道,被老師冤枉的那一刻,他有多憤怒、無助、羞恥、焦躁,就像莫名其妙被關進了小黑屋。 他多么渴望爸爸能給他打開一扇窗戶,但爸爸的一番話,卻直接將他推向更黑的深淵。 他覺得自己的自尊,被踩在地上,狠狠地碾碎了。 這之后都好多天,他每次走到窗邊,都想著一躍而下,以洗刷自己的冤屈。 如今,十幾年過去,每次想起這件事,他還是有種窒息羞恥的感受。 教育專家尼爾森說,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最絕望的,往往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周圍人的評價,導致的羞恥感。 對于孩子來說,自尊和清白,高于一切。 被冤枉,被誤解時,尊嚴的喪失比失去生命還痛苦。 孩子不會明白“熬過去就好了”這個道理,他們只知道,滿腹的冤屈、怨恨和無力,疊加起來就是深深的絕望。 尤其當他們無法求助,或者求助不被重視時,希望破滅,生命之火也只能熄滅。 ![]() 河北保定,曾發生這樣一件令人氣憤的事。 王女士帶著5歲女兒一起去超市購物,結賬完準備離開時,超市的防盜報警器響個不停。 這時,超市工作人員立刻攔下母女倆,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搜身,沒有任何發現。 這時,超市經理過來說,女孩帶的手表和超市的一模一樣,懷疑女孩偷竊。 王女士解釋,孩子手上的表已經買了很久了,而且也不是這家超市買的。 為了證明清白,王女士還特地回家拿來了發票,事后也證實超市根本不賣這款手表。 很明顯,孩子被誣陷了,肯定得要個道歉。 沒想到,超市不僅拒絕了,態度還十分蠻橫:
王女士很氣憤,因為這件事,女兒已經受到傷害,有了心理陰影,一直說自己不是小偷,還嚇得不敢去上學。 ![]() 為了幫女兒找回自尊,恢復自信,王女士便在網上發帖曝光了此事。 所幸最后,在輿論的發酵下,超市方迫于壓力,給女孩道歉了。 讓人意外的是,善良的女孩聽到道歉后,特別開心,還對著服務員比心,暖化了在場所有人。 ![]() 其實,孩子的成長路上,難免遭遇嘲諷、質疑、誤解,我們無法幫孩子提前規避,卻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對,給孩子撐腰,把傷害降到最低。 在心理學上,就有一個情緒ABC理論,說的是: 激發事件A僅僅是引起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C的間接原因,而真正造成這一切的,是看待事物的信念B。 ![]() 也就是說,孩子被冤枉時,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情緒傷害。 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忽視或是不信任孩子,孩子就會陷入崩塌的信念B,從而帶來一生都難以磨滅的傷害。 反之,如果父母勇敢站出來,給孩子撐腰,孩子就擁有來積極正面的信念B,也就能把消極影響減到最低。 孩子被冤枉時,父母的不同做法,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和孩子站在一起,做孩子身前一堵墻。 我們的撐腰,就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最好的守護。 ![]() 有的父母可能會有疑問:如果不確定孩子是不是被冤枉,也要選擇直接相信孩子嗎? 是的,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了事,在他遭到質疑的時候,就是他最需要幫助,最需要獲得信任和支持的時候。 在這里,分享一位爸爸的做法。 爸爸與兒子在外游玩,突然接到片警鄒警官的電話:他的兒子疑似劃了別人的奧迪車,要求他們來警局協助調查。 在警局,他們看到了視頻監控,監控顯示確實只有兒子曾經靠近車子,還繞著它走了一圈。 車主也一再強調,在此之前,他的車是沒有任何劃痕的。 但兒子一直否認,說自己并沒有這么做。 在證據看起來很清楚的情況下,是相信孩子還是相信證據? 爸爸的做法堪稱家教典范,他做了這三件事: 第一,先把孩子帶離現場,保護孩子的情緒 兒子走后,劉濤首先按照車主的要求賠償了3500元錢。 他說:
![]() 第二,好好溝通,無論他犯錯與否 回家之后,劉濤沒有大發脾氣,而是心平氣和地了解事情經過,見兒子依然堅稱自己沒有劃車,他選擇了無條件信任。 第三,為還孩子清白,不怕麻煩 確認兒子沒有劃車后,爸爸再次找到鄒警官溝通此事。 正好鄒警官對此事也有疑問,在鄒警官的提示與協調下,劉濤前往奧迪車之前的停放地,調取了監控錄像。 監控錄像清晰地顯示出,那時的奧迪車明顯已經有了劃痕。 真相這才大白天下。 這就是信任:無條件接納孩子,給孩子尊重、支持和安全感。 如果做錯了沒關系,爸爸媽媽跟你一起面對,該怎么解決就怎么解決; 沒做錯?那爸爸媽媽就是你的靠山,你不需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我們會為你抗爭到底。 就像有句話說的:
父母無條件的信任和愛,是孩子長大后面對生活各種困難的底氣。 ![]() 知乎上有個問題很扎心:為什么很多孩子被冤枉后寧愿獨自承受,哪怕走向自殺之路,也不向父母求助? 背后的原因和顧慮,或許很多。 但我相信,有父母撐腰的孩子,永遠不會把自己逼進痛苦絕望的孤島。 因為父母給予的尊重、信任、支持,就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是孩子抵御外界傷害的鎧甲。 這個世界不會總是鮮花和陽光。 所以,當孩子被他人的惡意所傷時,父母一定要“強”。 做孩子頭頂的傘,身旁的樹,成為孩子強大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 父母會撐腰,孩子才能一生抬頭,成為舒展而自信的模樣。 點個“贊吧”,愿每一個孩子,在面對不公遭遇時,都能有為自己辯白的勇氣和底氣,活成自信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