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總有做頭發的沖動。心情不好了,狀態不對了,或者有個重大決定難以取舍,心事重重。走,從“頭”開始。整完頭發,好像全世界都在關注自己,心情大好。可惜,整頭發帶來的好心情,不會超過一周。 曾見一年輕媽媽,留著奇異發型:齊著耳朵上沿,留著個鍋蓋頭,整個后腦勺下半部分寸草不留。別說女人,男人留這個發型也夠難看了。此發型只適合五歲以內男童。美嗎?一點兒也不美。可我就是忍不住看了好幾次。如果追求回頭率,那算是成功了。 染發(染黑除外)最早于本世紀初開始流行。我記得很清楚:一九九年大學畢業時,尚不知染發為何物;二零零二年讀研,大街上的腦袋已經五顏六色。黃色和棕色比較常見;紅色、綠色、七彩色、甚至白色,也陸續出現。我甚至見一個女孩子,頂著一頭灰發——灰燼的灰,比中年人那種灰色更令人絕望,沒有一點生命氣息。居然有人夸獎漂亮。據她說,最初染的是藍色,不斷褪色就成了這個樣子。一頭藍色,也夠驚辣的。 但我只喜歡黑頭發。就象某洗發水廣告中,劉德華的深情告白:“我的夢中情人,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 大街上行走,或者初次相識,總是下意識的先看人家的頭發。又黑又亮的好頭發不多見了。其他顏色的,縱然發型好看,大多也缺少光澤——都被各種美發店給毀了。發型好不如發質好。 見到一位女士,擁有一頭我夢寐以求的好頭發。雖然她只扎個普通馬尾,那美好的頭發,仍引發人去撫摸去贊美的沖動。我心里對她說:千萬別染別燙別拉,別犯傻,糟蹋這一頭天賜好發。 我也曾有過如此美發,在三十剛出頭的年紀。南寧的水土和安定的生活滋養了我,一直干枯的頭發開始煥發,變黑變亮。后來不知怎么心血來潮,燙了一次,于是干枯發岔,好幾年不能恢復。等到那一茬頭發剪完,發質開始恢復,星星點點的白發也跟著冒出來了。 所以,我知道,那樣烏黑亮澤的頭發,永遠不會回來了。我仿佛聽見了歲月奔跑的聲音,流逝感如此強烈。 生完老二,白發迅速攻城掠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醒著我的老去。到處都有孩子喊我奶奶。剪了個短發,喊阿姨的比喊奶奶的多了,不由得竊喜。有個朋友以為我染發了,我向上一撩,原形畢露。原來白發被藏起來了。這算造假嗎?不算吧?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加入拉、染、燙的行列。現在黑發還占上風,先不折騰它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