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出身北大,一大主持人,資歷老、分量重。1935年,人多槍多的張才子在毛主席面前非常囂張,毛主席處境非常險惡。 ![]() 點擊加載圖片 毛主席和張才子 本來,中央紅軍歷經九死一生才得以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這對黨中央和全體紅軍來說無異于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喜事,意味著紅軍從此迎來新生,可以獲得跨越式的發展。 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又迎來了一個生死攸關的考驗——張國燾仗著人多槍多(紅四方面軍8萬多人,每人配備百發以上的子彈;中央紅軍2萬多人,人均配備不足5發子彈),壓根沒有把黨中央和毛主席放在眼里,公然對抗中央,甚至威逼中央交出權力。 張國燾這種野心膨脹的惡劣行徑,無疑讓黨中央和紅軍面臨著被分裂甚至引發紅軍內訌的嚴重危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時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面臨的危險程度,絲毫不低于此前被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時。 張國燾,1897年生,江西萍鄉人,早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曾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是領導學生運動的風云人物。五四運動時期,張國燾就向世人展現了自己出類拔萃的能力和才華。但他也暴露出“為人心胸狹窄,虛榮心強,爭強好勝,容不得別人反對”等致命弱點。 中共一大召開時,“南陳北李”都沒來,張國燾擔任大會的執行主席,也就是實際主持人,而毛主席當時只是擔任會議記錄員,張國燾是黨的“一大”選舉出來的三個核心人物之一,后來又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毛主席則是湖南分部主任。 張國燾從黨的一大到五大,一直都處于中央的核心領導層。此外,張國燾還有一份只有陳獨秀才能與之匹敵的資歷:1922年1月在克里姆林宮得到過列寧的親切接見,當面聆聽列寧的教誨。相比之下,毛主席在1935年遵義會議前一直都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 ![]() 點擊加載圖片 毛主席 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創建川陜甘蘇區的戰略方針,但遭到了張國燾的堅決反對,他提出和中央截然不同的主張:要紅軍繼續向青海新疆等偏遠地區轉移。 為了統一思想,解決紅軍今后的戰略方向問題,中央政治局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召開專門會議,為期3天的會議最終通過了一項決定: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一起北上,創建川陜甘蘇區,在此基礎上最終取得全中國革命的勝利。為實現此目標,制定了奪取松潘的作戰計劃。 中央正式決議已經制定,但張國燾仗著人多槍多、兵強馬壯,壓根不把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共中央放在眼里,對中央的決議陽奉陰違,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敷衍,導致松潘戰役計劃的時機一再喪失。 中央紅軍不得已一面北上,一面頻繁與紅四方面軍張國燾等人來往,努力爭取和團結紅四方面軍,以達成共識。就這樣,一邊行軍一邊不停做紅四方面軍的爭取工作,導致行軍路線迂回曲折,不知道走了多少彎路和回頭路。 毛主席和張聞天等人一路都在想辦法要怎樣才能把兩大紅軍主力團結起來,統一行動,而其中的關鍵無疑就是怎樣團結和爭取張國燾。毛主席為了此事,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下,一支又一支不停抽煙。 毛主席告訴張聞天,張國燾有實力,有野心,如果不給他一個讓他滿意的職位,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很難統一行動。張國燾想當軍委主席,但這個職務由朱總司令擔任,他沒法取代,如果只當副主席,和周恩來、王稼祥平起平坐,他又不甘心。 ![]() 點擊加載圖片 張聞天 張聞天提出把自己擔任的總書記的位子讓給張國燾,毛主席斷然否決了這個提議。他目的是要抓軍權,即便讓他做總書記,他還是不滿意,這么一來,反倒給中央造成更大的麻煩。 最后,商量來商量去,毛主席提出讓張國燾擔任紅軍總政委一職,這是當時最好的辦法,因為這樣既答應了張國燾的要求,又沒有讓他完全控制軍權,除此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當時擔任紅軍總政委一職的是周恩來,而周恩來正患著重病,一直高燒不退、咳嗽不止,他也一直在為張國燾的事煩心不已。聽到毛主席的建議后,周恩來當即表示贊同。這一對比,就看出張國燾和周恩來的人品高下,判若云泥。 于是,7月18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但是,野心勃勃又極其貪婪的張國燾對這個職位顯然仍不滿意,依舊對中央陽奉陰違。無奈之下,毛主席和張聞天只好多次到紅四方面軍找張國燾,做他的思想工作。 張國燾仗著自己雄厚的實力一直向中央索要領導權,他就是要逼著中央同意讓紅四方面軍的一些人進入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次,張聞天告訴毛主席,張國燾甚至都擬好了一份名單,上面明確寫著紅四方面軍哪些人進中央委員會,哪些人進政治局。 毛主席聽了非常氣憤,但依舊作出了巨大讓步:讓張國燾這份名單里提出來的一部分人進入中央委員會,但堅決不同意政治局增加那么多人。經過一番針鋒相對的斗爭,張國燾終于同意北上,于是,兩大紅軍主力分為左路軍和右路軍分別北上,中共中央和軍委隨右路軍不得不翻越縱橫幾百里的茫茫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