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一個新的習慣,每周準時閱讀莫言老師的公眾號,我很想看一下莫言老師日常是如何去寫作的。 ![]() 我以前看到過一本書,書里有這么一句話:真正有意思的書,你讀完之后,很希望寫這部書的作家是你極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興,隨時可以打電話給他。 我每次看莫言老師的公眾號,腦子里總會想起這句話,倒不是說他公眾號的內容我有多喜歡,而是我每次看完真的很想和他打電話聊聊最近的困惑。 我猜他如果接到我的電話,一定會非常溫和,滿懷善意的和我從白天聊到夜晚,會向我講述他年輕時候曾經遇到的困惑,會細心的解釋我提出的問題。 他會在談話結束的時候告訴我有些東西根本沒辦法統一和簡化,不能光是人家要你去統一和簡化,你就能做得到的。 ![]() 我有時候會遠遠的看著我的一些朋友,他們明明離我那么近,但不知道為什么,我感覺好像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他們,我對他們的了解好像全是來自于他們自己的口中。 我以前遇到過一個人,他是一個特別愛夸耀自己的人,我覺得把自己的美好展露出來是一件好事,但他讓我感受到更多是一種表里不一。 他是那種會批判社會上所有不對的事情,無限標榜著自己道德,但在我印象中他什么事也干,每次他一在飯桌上侃侃而談的時候,我就心煩的一句話也不想聽,所以有他在的地方我一般很少去。 ![]() 后來我在莫言老師的公眾號的看到這么一句話: 一個摸跪著的秦檜老婆銅像胸部的男人,不管他的口號喊得多么響亮,其人格也值得懷疑。 我看到這句話的那一瞬間對莫言老師肅然起敬,怎么會有一個人能用如此簡單的文字寫出如此深刻的內容。 這簡直就是再說我的內心OS啊! 如果當時我能看到這句話,我一定會和那時瘋狂翻白眼的自己和解,然后笑笑不說話。 ![]() 我看書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幸福,短短幾行字就足以讓我感同身受到他人的開心與悲傷,多讀一本書就多過一次人生。 我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讀書是為了明理,可明理之后呢? 是要讓我們更加包容還是堅定黑白? 突然間我很想問問莫言,問問古今中外的偉大學者,我們應該對這個世界更加包容還是更加堅定自己的對與錯? ![]() 蘇軾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沒一個不是好人。 可魯迅先生也說過: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我突然很想知道這兩張態度究竟哪一個才是對? 不喜歡的人或事應該用那種態度去面對? 這個世界究竟是五彩繽紛還是干凈利落的黑白? 如果有一天我能碰到莫言,我一定要問問他是如何選擇的。 這個問題也許我會用一生來思考,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對于現在的我來說,我更喜歡不理不睬。 ![]() |
|
來自: 新用戶5294x1U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