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慧: 興業(yè)基金研究部權益研究總監(jiān),興業(yè)研究精選混合等基金經理,18年證券從業(yè)經驗,復旦大學金融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曾先后在湘財證券、金信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證券等機構從事研究和投資工作,2018年3月加入興業(yè)基金。投資上,他擅長自上而下的宏觀視野決定配置方向,自下而上的深度挖掘精選優(yōu)質個股,在遴選公司的過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精彩觀點摘要: 1)今年經濟復蘇方向確定性較強,全年或將處于經濟復蘇和政策發(fā)力的接力跑之中。 2)相信今年市場肯定比去年好,因為不利因素都在好轉,值得積極配置。 3)預計今年市場風格會較為均衡,成長方向較為看好計算機、通信、傳媒,以及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應用等細分領域。 4)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發(fā)展已是大勢所趨,從更長的產業(yè)周期來看,產業(yè)趨勢可能才剛剛起步。 5)正是因為不斷出現新的技術破局者,新能源板塊才能夠形成如今的產業(yè)規(guī)模和地位。 6)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建立過程中,非常看好央企國企的投資機會,也要非常重視央企國企估值修復和估值提升的重要性。 1、今年國內經濟的修復和市場信心的恢復較為確定,但復蘇過程中可能會略有曲折,您對全年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如何展望? 答:首先,今年全年經濟復蘇的基調是明確的。經濟復蘇方向確定性比較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策發(fā)力比較早,力度比較大,涵蓋了地產、消費、財政和產業(yè)等各方面,所以預計政策發(fā)力的效果在年內會逐步顯現,事實上信貸數據已經顯示出政策力度很大;二是我國經濟內生性動能較強,企業(yè)和居民端在去年末疫情防控政策優(yōu)化之后,都表現出了復蘇的韌勁,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制造業(yè)還是服務業(yè), PMI數據也都出現了明顯的修復,此外年后高頻的二手房成交和工業(yè)企業(yè)復工數據也在明顯改善。 其次,歷史上每一輪復蘇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復蘇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經濟增長的潛力釋放,今年潛力釋放的過程會需要時間,因此我們預計,短時間內宏觀政策環(huán)境偏暖不會發(fā)生變化,全年或將處于經濟復蘇和政策發(fā)力的接力跑之中。 2、對應到A股市場,從您的角度觀察,當前市場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您對今年市場有怎樣的期待? 答:我們相信今年市場肯定比去年好,因為不利因素都在好轉。2022年A股面臨的是內外部雙重壓力,今年雖然內外部壓力都還未到完全解決的時間點,但不利因素都在明顯改善。 一是海外方面,美國通脹和美聯儲加息雖然會有反復,但加息周期進入尾聲,對A股來說會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已經出現明顯凈流入,正是反映出了這一點。 二是國內方面,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ōu)化以及經濟穩(wěn)增長的發(fā)力,整體經濟的內在動力在釋放,國內政策和經濟環(huán)境相較于去年也都有明顯好轉。 最后一點,市場經過2022年的調整之后,當前風險溢價和估值水平都已經處于非常具有性價比的位置,無論是從勝率還是賠率維度,都值得積極配置。 3、您說過,成長是市場永恒的主題。目前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市場成長風格大概率占優(yōu),您對此如何看待?具體看好成長板塊里哪些行業(yè)和細分領域的機會? 答:我認為今年會比較均衡。其實從2023年1月開始到現在,市場的表現也是比較均衡的,無論是TMT這些偏向于成長的,還是地產鏈、消費、周期資源品等,都有階段性的表現。 所以對于2023年看好的方向,我當然也看好成長,因為每一輪不管是經濟強復蘇還是弱復蘇,成長方向最終都會走出來。 今年成長方向我看好的細分領域,主要有計算機、通信、傳媒,以及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應用方向。計算機、通信和傳媒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殺估值和盈利下行之后,無論是政策還是基本面都在迎來轉折;而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應用則代表了先進制造的發(fā)展方向之一,我相信這里面可以找到盈利和估值有望雙擊的細分領域。 4、今年科技板塊行情火熱,信創(chuàng)、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紛紛成為熱門主題,您對科技板塊的機會和風險怎么看? 答: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站在當下時點,我們迎來的可能是一個重大的產業(yè)變革和歷史機遇,即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發(fā)展已經是大勢所趨,這相當于一次新的工業(yè)革命。 整個大的數字經濟投資主線,其實從2022年11月就開始了。從最初的信息化+,到之后的數據安全,再到人工智能等等,其實核心都是數字化對各個行業(yè)產業(yè)的賦能甚至變革。雖然有部分的個股和板塊已經在短期內出現了比較大的上漲,但如果是放在更長的產業(yè)周期來看,這種產業(yè)趨勢可能才剛剛起步。 5、從四季報看,您在有色金屬這塊加大了配置,請問您對該板塊的前景預期和投資邏輯是什么? 答:一是隨著今年國內經濟的復蘇,下游需求端會出現增長。 如下游地產、家電、汽車、交運、傳統(tǒng)制造和高端制造等預計2023年的需求都會改善,進而有望拉動相關工業(yè)金屬的需求回暖。 二是供給端收縮,全球銅鋁等有色金屬板塊的庫存處于低位,資本開支減少,供給的持續(xù)收縮意味著各類金屬的價格長期來看易漲難跌。 三是美聯儲加息周期逐步結束,甚至降息周期可能開啟,這會帶來商品價格壓制的解除。從更長周期來看,美國可能會在2024年逐步開啟降息對沖經濟壓力,那么從全球范圍來說,大宗商品的最大壓制也將隨之解除。 最后是工業(yè)金屬里面也有不少品種在近幾年已經轉變成能源金屬,帶來需求的持續(xù)增加,這也會對有色金屬的基本面帶來支撐。 6、在新能源領域,您曾表示貝塔行情已經弱化,投資步入了阿爾法階段,今年您將聚焦哪些子板塊和子行業(yè),又如何遴選投資標的? 答:目前看起來,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還是在持續(xù)產生,比如光伏領域的POE、電鍍銅,新能源車的芳綸隔膜,風電里的漂浮式海風等等。 這些新的細分領域中,有些尚處于技術落地初期,還不成熟;有些則還未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的成本優(yōu)勢。但其實正是因為不斷出現這些新的技術破局者,新能源板塊才能夠形成如今的產業(yè)規(guī)模和地位。 因此在具體選股的維度,我需要綜合考慮細分技術的行業(yè)空間、上市公司質地以及估值性價比。而且在落實投資標的的選擇時,不光是要對公司進行多次實地調研,更要從產業(yè)發(fā)展、同行競爭者、研究機構等第三方多個維度進行交叉驗證,最終才能做出投資決策。 7、對于投資者關注度較高的消費和醫(yī)藥,您有怎樣的觀察? 從去年11月疫情防控政策優(yōu)化以來,線下消費場景的修復已經體現在數據層面,包括航空等交運、酒店、旅游景區(qū)、免稅、商場、醫(yī)療服務等,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修復。 而對應到A股相關板塊,前期的估值修復已經基本到位,后續(xù)需要宏觀的社零數據,以及一季報的盈利數據驗證之后,才能開啟下一輪業(yè)績成長的收益。 從行業(yè)比較來看,泛消費板塊中,會更看好醫(yī)藥板塊。主要有三個邏輯,一是線下消費復蘇本身也有利于受疫情壓制的醫(yī)療服務等需求場景修復;二是隨著前幾年集采的落地,醫(yī)藥板塊上市公司的盈利在出現修復;三是醫(yī)藥板塊整體估值依然處于歷史較低的位置。 8、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已成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課題,國企價值或將重估,對此您如何解讀和展望? 答:我非常看好未來央企國企的投資機會。 首先,在國家安全的大時代浪潮下,作為掌握中國經濟關鍵領域的央企國企,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央企國企也是保證國家安全實現的“壓艙石”,在能源、資源、農業(yè)保障、軍工、國家重大技術方面具備絕對的優(yōu)勢。 其次,央企國企在經過幾年的改革之后,內部激勵機制的建立使得企業(yè)的經營和發(fā)展也出現了質的變化。更現代化的經營體制,讓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在業(yè)績和經營可見度層面更符合資本市場的需求,同樣的,資本市場近幾年也在積極反哺央企國企上市公司。 最后,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央企國企也可以起到基本盤的作用。所以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央企國企的估值修復和估值提升的重要性。 9、從產品組合的配置角度,結合您對今年市場和行業(yè)的分析,整體投資策略和框架是否會調整,具體會做怎樣的布局? 答:如前面所說,今年市場的整體機會肯定好于去年,所以從倉位上整體會維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從具體配置上,最為看好兩個方向:一是偏軟的、有政策支持的信創(chuàng)以及新技術應用(如ChatGPT、AIGC等)的方向,涉及計算機、傳媒、通信等行業(yè);二是受益于產能供需缺口的上游商品,涉及有色、鋼鐵、煤炭等行業(yè)。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 我國證券市場發(fā)展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fā)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的過往業(yè)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yè)績并不構成基金業(yè)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與股東之間實行業(yè)務隔離制度,股東并不直接參與基金財產的投資運作。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基金管理人實際的投資結果,也不構成任何對投資人的投資建議。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guī)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