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吉林人,冰天雪地,對于我來說再熟悉不過。童年時期,與三五伙伴在寒風中堆雪人、抽冰猴、打“出溜滑”;讀書時期,學校專門開設滑冰課、滑雪課,雖然大家水平參差,但至少都能上冰上雪比劃兩下;而今,借由冬奧東風,我們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冰雪娛樂中,主動為冰雪經濟消費“買單”。雖說冰雪對每一個東北人來說都不是稀奇事兒,然而說到與冰雪的故事,就我個人而言,應該算是從這幾年正式結緣的。大概是在2015年、2016年的時候,我開始從事旅游領域的報道工作,其中吉林省冰雪經濟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的選題。之后的幾年間,我幾乎走遍了全省知名的滑雪場、雪村,見證了它們從萌芽到崛起,從“小眾”到熱門旅游地的驚人變化。不少從事相關職業的百姓更是賺得盆滿缽滿,白雪實實在在地換成了沉甸甸的“白銀”,酷寒中吉林旅游煥發勃勃生機。工作之余,我的個人生活也被冰雪圍繞著,雖然這種圍繞起初并不是源自我的主觀意識。自從北京申冬奧成功后,帶動了全國各地群眾參加冰雪的熱潮,家屬便是其中之一,他著了魔似的看了許多有關滑雪的國內外紀錄片,被這充滿速度與激情的運動深深吸引,并拉著我一同去長白山萬達滑雪場學習單板滑雪。彼時已經過了三十歲的我,既缺乏膽量也不具有配合度較高的四肢。面對單板,可謂充滿了未知和恐懼。在年輕教練反復勸說和指導下,我才一點點敢做動作,但是自己都能意識到全身并不聽使喚,無法達到收緊核心、三點一線這種要求,常常是心里想著往東,板子卻往了西。加上我有點恐高,因此每每站到雪山上,第一反應就是腿抖,根本沒有想要征服這條雪道的快感。最初的滑雪啟蒙就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至今也不能說有多喜歡滑雪,但是通過滑雪,的確打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偶爾讓自己在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帶著雪板雪鞋,開車到滑雪場玩上兩天別提有多解壓了。每到冬季,趕上周末無事,我們一家人便會驅車兩小時,從長春開到位于吉林的松花湖度假區。遠離多有相似的城市樓宇,來到這個洋溢著喜慶氛圍的冰雪小鎮。凝霜掛雪,玉樹瓊枝。大雪過后,松花湖度假區仿佛披上了銀白色的盛裝,耀眼動人。雪友們從坡道一路馳騁,滿眼霧凇美景盡收眼底。在小鎮并不算長的商業街兩側,雪具店、飯店熱鬧非凡,除了熟悉的東北口音外,這里最多是來自上海和廣東的游客。白天滑雪,晚上吃點烤肉、鐵鍋燉,或者幾個朋友喝點小酒唱唱歌,樂哉,樂哉! 猶記2022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我省運動員武大靖、齊廣璞分別獲得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個人比賽冠軍。這兩枚沉甸甸的金牌,使吉林省成為北京冬奧會上,國內唯一一個在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都有金牌貢獻的省份。而武大靖也是中國首位獲得兩枚冬奧金牌的男選手。閃亮的金牌,讓吉林冰雪愈加“沸騰”。冰雪大項目接踵落地,冰雪發展格局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小朋友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萬科松花湖、萬達長白山、吉林北大湖三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人次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三甲;長春廟香山、天定山、蓮花山等滑雪度假區熱度持續攀升。如今,漫步于省內各大滑雪度假區,小朋友的面孔比比皆是,只見在教練和家長的指導下學滑雪的孩子們,從頭到腳除了雪服、雪板等常規裝備,還搭配著各種卡通樣式的護具,萌態可掬。雪越大,天越冷,人越多。自11月中下旬起,伴隨著冷空氣的來臨,吉林冰雪旅游逐漸升溫,以滑雪為代表的休閑娛樂項目受到了廣大國內外游客的熱烈歡迎。雪場雪村人氣爆棚,滿城霧凇儀態萬千,冰雕雪刻五光十色,民俗美食笑語歡天。一系列冰天雪地里的生活體驗、產業動態屢見報端,昔日默默籠蓋四野的寒冷冰雪,如今不僅成為新的“金山銀山”,也成為冬日里帶給人們歡樂的一把“火”。前幾年,因為工作原因我去到了長白山腳下的錦江木屋村,體驗了濃郁的東北冬日風情。錦江木屋村地處長白山東南部,從長春出發,車程約為5小時。木屋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遠處就是長白山主峰。放眼望去,木墻、木瓦、木煙囪、木柵欄、木柴垛……隨處可見的“木”元素,伴著冬日的暖陽,別有一番意境。寒冬臘月,滴水成冰,長白山深處更是冰封雪裹。然而錦江木屋村卻是一派熱鬧的景象——皚皚白雪,裊裊炊煙,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三三兩兩漫步在木屋邊、村道上,或遠眺長白山雪景,或在木屋前拍照留念,或坐著牛車逛逛村莊,或是在路旁買一串糖葫蘆,別提多愜意了。 而像錦江木屋村這樣的“寶藏”景點,在吉林不勝枚舉。近年來,在吉林的冰天雪地里,奔涌的熱潮正一浪高過一浪。冰雪之于吉林,不再僅僅是習以為常的天賜大禮,更是吉林振興發展的新引擎,是群眾致富的金鑰匙!一場白色的約會,一段溫暖的旅程。來吉林賞冰玩雪,感受它的大氣磅礴、如詩如畫;回味它的豐厚底蘊、冷暖交融。獨具魅力的吉林冰雪已然盛裝綻放,敞開懷抱等您來!本文刊于2023年3月18日《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