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送的私人金曲和它們的演繹者 時隔多日發現的私人金曲,第二彈。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后臺歌迷最多的男歌手是誰?!?/span> “但是你很少主動寫到他。” “因為我覺得他足夠優秀,不缺我這份發現,好在今天有點不一樣?!?/span> 今天的推送,源于我又一次對歌單的認真整理。 當然,也源于我對某位朋友感情經歷的感慨和嘆息。 楊芷君作曲,林夕填詞,張敬軒演唱的單曲《悲劇人物》。 這首歌發行于2007年8月16日,最初收錄在專輯《酷愛》中。 《悲劇人物》是極其典型的慢板情歌。 在以往的推送中,我不止一次談及情歌的經典范式。 簡單直接的前奏切入,貫穿全曲卻又不失起伏的配器與和弦選擇。 極其鮮明的情緒注入,輕易就能引發共鳴的超強代入感。 情歌所以動人,往往在于歌迷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這首《悲劇人物》無疑是這方面表現力極強的單曲。 或者說,這是又一首展現了梁先生鮮明風格的單曲。 耐人尋味的是——這首歌恰好是2007年發行的。 此時的梁先生,正處于“想要看清感情卻又沒有完全看清”的取舍階段。 恰在此時,他寫了這樣一首立意異常清晰的歌。 歌名“悲劇人物”,如同過往我們聽過的無數慘情歌一樣。 這是一首從一開始就明白了要怎么寫的歌。 以往歌迷們總愛說這么句話:“梁先生把得不到換了一百多種說法”。 《悲劇人物》當然也是如此。 只因為這的確是另一個關于“求而不得”的故事。 梁先生太過擅長此類立意,發揮的時候突出一個信手拈來。 他在第二個小節就把整首歌的情緒集中到了某個關鍵點。 得不到 當做看不到 卻恨你 享受被拋棄 你固執 或放任 不管是否試過合襯 常為了剎那的吸引 得不到應得的教訓 “卻恨你享受被拋棄”是精彩的梁氏寫法,也是極其常見的反襯。 只此一句,我們便能看到一個在感情里愛到失去了自我的凄慘形象。 “為了剎那吸引得不到應得教訓”更是仿佛在和無數癡男怨女直接對話一般。 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直擊內心。 若是單一的“愛到失去自我”又顯得這個人的情緒不夠豐沛。 在“失去自我”之外,梁先生又為其加上了另一重特質:自欺欺人。 重復的眼淚 就是你自欺的安慰獎 你擅長 創造背叛你的失意賣相 是你堅拒平凡對象 習慣活在遐想 所謂“自欺的安慰獎”已是將這種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 饒是如此,梁先生仍然擔心表達不夠細膩,立刻補上一句: “堅拒平凡對象,習慣活在遐想?!?/span> 這意味著什么呢? 故事里的這個人要的是一份真正被愛的感情,又不止是被愛這么簡單。 這個對象還不能太平凡,還必須是發著光的。 這就暗合了梁先生后續近乎吐槽般的敘述。 “天生你談情如選美,這樣愛注定要別離?!?/span> 或許就連梁先生自己也清楚這種情緒過于強烈。 所以在整首歌的結尾,他稍微放緩了筆調,清楚點出了“這個人”的悲哀所在。 這是一個沉浸在苦澀中,卻仍然甘之如飴,不以其為苦的人。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 假如這世上所有唱著苦情歌表達悲哀的人,都恰好曾經愛而不得的話—— 那些曾經令人徹骨生寒,感同身受的單曲們,又將是怎樣的光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