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位一體是觀照的三位一體。如果你能覺知到梵天和濕婆、創造者與毀滅者,如果你能覺知到這兩者,那么你就知道了第三者,那就是毗濕奴。毗濕奴就是在第六體中你的真實存在(reality)。那是為什么在三者中毗成了最重要的。梵天被銘記著,但是盡管他是創造之神,他卻只是在一二個寺廟里被崇拜。他必須被崇拜,但是他并不真正被崇拜。 濕婆比毗濕奴甚至更受崇拜,因為我們害怕死亡,對他的崇拜來自于我們對死亡的恐具。但是很少有人崇拜梵天,創造之神,因為沒有什么可害怕了,你已經被創造出來了,所以你和梵天無關了。那就是為什么沒有一個偉大的寺廟是奉獻給他的。他是創造者,所以每一個寺廟都應該奉獻給他,但是事情并不是這樣的。 濕婆有最多的崇拜者,他在每一個地方,因為有那么多的寺廟被造出來奉獻給他。只是一塊石頭也就足以用來象征他了,否則是不可能創造出那么多他的偶像的。所以只要一塊石頭就夠了。只要在某個地方放上一塊石頭,濕婆就在那兒了。但是頭腦是那么恐懼死亡,你無法從濕婆那里逃走,他必須被崇拜--而他是一直被崇拜的。 但是毗濕奴是更為重要的神。那就是為什么羅摩(Rama)①是毗濕奴的一個化身,克 希納是毗濕奴的一個化身,每一個神圣的化身都是毗濕奴的體現。甚至梵天和濕婆也崇拜毗濕奴。梵天或許是創造者,但他是為毗濕奴而創造;濕婆或許是毀滅者,但他為毗濕奴而毀滅。這些是毗濕奴的兩種氣息:呼與吸。梵天是吸進的氣息,濕婆是送出的氣息。 而毗濕奴是第六體中的真實存在 ①羅摩(Rama):印度教事奉的重要神靈之一,體現武士精神和懿行美德。為世尊毗濕奴的第七化身。--譯注 在第七體中,事情甚至變得更加困難。佛陀稱第七體是“涅槃卡亞 (nirvanakaya)”、成道之體(thebodyofenlightenc ment),因為真理、絕對存在于第七體中。第七體是最后一個體,所以那里甚至沒有創造與毀滅,但是有存在與非存在(beingandnon-being)。在第七體中,創造總是屬于其他某個東西的,它不是屬于你的。創造將是屬于其他某個東西的,毀滅也將是屬于其他某個東西的,而并不是屬于你的,那時候,存在是屬于你的,不存在也是屬于你的。 在第七體中,存在與不存在是兩種氣息,一個人不應該認同其中的任何一個。所有的宗教都開始于那些達到第七體的人。在最后,語言最多被擴展到兩個詞:存在與不存在(being and non-being)。佛陀說著不存在的、出去的氣息的語言,所以他會說:“空就是真實的存在”(Nothingness is the reality)。而同時,商羯羅說著存在的語言,他 說:“婆羅門是最終的真實存在。”商羯羅使用肯定的語詞,因為他選擇了吸氣;而佛陀使用否定的語詞,因為他選擇了呼氣。 但是就語言來說,這些是僅有的選擇。 第三個選擇就是真實存在,它是不能被說出的。最多我們能夠說“絕對存在”或“絕對不存在”。這已經說太多了,因為第七體是超越這些的,超越仍然是可能的。 如果我走出了這個房間,我能說一些有關這間房間的話。如果我超越了這個房間而到達了其他房間,我能夠回憶起這個房間,我能說一些有關它的話。但是如果我走出了這個房間而掉進了一個深淵,那么我甚至無法說任何關于這個房間的話。直到目前為止,對每一個體,我們都能把它的第三個點化為語詞和符號化,因為比它更高的體還存在著。你可以到那里然后向后看,但是只有到達第七體時它才是可能的。超過第七體,什么也不能說,因為第七體是最后一個體,超過它就是“無體”(bodilessne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