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中那是山頭林立,派系眾多,他自己也挺腦袋疼,所以經(jīng)常依靠自己的“幫派”經(jīng)驗對有用的人進行花式拉攏。 在打仗方面,他非常傾心于一個大山頭的頭領,而且與這位還有過“肩并肩,手拉手”的蜜月期。 不過,這位領兵是一把好手,而且主意很多,還有“雄心壯志”的頭領不太看得起蔣介石。 所以,每每在蔣介石走背字的時候,他都秉承“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堅定跳出來反水,而且,每次都讓蔣介石大出意外,更是狼狽不堪。 那么,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與蔣介石之間到底有什么愛恨情仇? 他最終的結(jié)局又是如何呢? “甜蜜的初見”本文要說的這位不是別人,正是讓蔣介石糾結(jié)了幾十年的新桂系頭領~白崇禧。 ![]() 白崇禧 先說說此這二人是怎么沆瀣一氣到一塊兒的。 白崇禧是廣西桂林人,回族,出生于1893年,比蔣介石小了6歲,從小聰敏好學,14歲時,以全省第六名的成績考進了桂林陸軍小學第2期。 學習期間,他的成績呱呱叫。有個城里的同學嫉妒他,就經(jīng)常喊他“鄉(xiāng)下人”,實際上可能更難聽,后果就是白崇禧怒不可遏,把他胖揍一頓,打倒在地,然后又跺了兩腳。 當時有一個比他大兩歲,但比他低1期的同學和他關系特別好,名字叫李宗仁。 ![]() 李宗仁 作為將來能在國民黨軍界呼風喚雨的大佬級人物,白崇禧必須有四大硬件:參加辛亥革命、保定軍校畢業(yè)、統(tǒng)兵北伐、有能征善戰(zhàn)的嫡系部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8歲的白崇禧參加了廣西學生敢死隊,殺奔漢口支援戰(zhàn)斗。 1914年,他考入保定軍校,和他同期的有個同學叫黃紹竑。 ![]() 黃紹竑 1916年畢業(yè)后,他到舊桂系陸榮廷部隊里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到1919年時,他已經(jīng)當上了營長,而且治軍嚴整。 當時,廣西土匪多,但政府連年都是招撫,白崇禧駐扎的左江流域號稱每個山洞都有土匪,老百姓嚇得只能把耕牛賣了買槍自保。 他的老大陸榮廷有一回塞給他200多剛招撫的土匪,白崇禧一看,就要把其中80多個匪首槍斃,結(jié)果怎么著? ![]() 陸榮廷 同樣是土匪出身的陸榮廷堅決不允許。白崇禧眼珠一轉(zhuǎn),就讓這80多土匪先回家過節(jié),3天后歸隊。 等這些人回來后,他就以在外為非作歹為罪名直接把他們都槍斃了。陸榮廷知道后,也是無可奈何。他這招斷了土匪的念想,以后廣西只能剿匪,再也不招撫了。 1921年,在黃紹竑的引薦下,白崇禧面見孫國父,衷心表示要鬧革命,孫國父撫手稱善,給了他們討賊軍的番號。 于是,他和黃紹竑找到李宗仁,組成了日后的“廣西三巨頭”。隨后,白崇禧統(tǒng)兵以“革命的名義”,用了4年時間,在廣西合縱連橫,東征西討,打垮了包括陸榮廷在內(nèi)的一系列舊桂系軍閥,重新統(tǒng)一廣西,并建立起未來讓蔣介石欲哭無淚的大山頭~新桂系。 ![]() 桂系三巨頭 四大硬件,白崇禧已經(jīng)有了三個,就剩下了北伐了,于是,他終于和蔣介石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1925年,白崇禧先在北伐前小試身手,作為桂軍總指揮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把陳炯明的好朋友~熊克武給胖揍了一頓。1926年初,他到廣州討論兩廣合并和北伐的事,第一次見到了蔣介石。 這次初見的效果如何呢? 北伐開始前,蔣介石點名要白崇禧當代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李濟深只是個掛名的吉祥物。但是白崇禧覺得責任太大,萬一玩砸了,名聲就毀了,所以婉拒。李宗仁也覺得白崇禧一離開廣西,自己心里就沒譜,所以也不放人。 蔣介石呢,則不依不饒,一再懇請,甚至跟李宗仁商量“只借用白崇禧幾個月,攻下武漢以后就歸還”。最后,白崇禧實在推不開,只能到廣州就任。 ![]() 蔣介石 蔣介石倒是沒看錯白崇禧的領兵水平,在攻下武漢以后,蔣介石的嫡系第一軍在浙江進展不利,白崇禧則作為東路總指揮,揮師殺入浙江,兵鋒所向,拿下上海。蔣介石大喜。3月26日,他向白崇禧透露了自己“清黨”的陰謀。 這兩人絕對是背叛孫國父的標桿,完全反對“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算是天然的盟友。白崇禧當即就表示同意,而且還出主意讓蔣介石把“左派”居多的第一師換下,換上“右派”主導的第二師和北洋軍打底的26軍。 蔣介石大喜,認為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侶”,但他怎么也沒想到,白崇禧除了“反共”,還有一點也和他是一模一樣。 那會是什么呢? 該翻臉時就翻臉1926年4月12日,白崇禧指揮反動軍隊,聯(lián)合上海幾大流氓幫派,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慘案發(fā)生后,莫斯科舉行了百萬人大游行抗議上海的白色恐怖,而且橫幅標語上的白字還特意被畫了一個圈,下面特別標注了“白崇禧”。 ![]()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6日,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和汪精衛(wèi)的武漢政府分庭抗禮。汪精衛(wèi)大怒,6月底,唐生智準備從武漢出發(fā),進攻南京。 蔣介石大驚,也不北伐了,趕快從徐州前線調(diào)兵阻擊,結(jié)果讓直系孫傳芳撿了個便宜,大舉反擊,北伐軍大敗。 ![]() 孫傳芳 此時,汪精衛(wèi)和唐生智都通電讓蔣介石從南京滾蛋。蔣介石沒轍,只能趕快找來李宗仁、白崇禧和何應欽商量對策,說先把武漢打趴下,再北伐,并命令白崇禧統(tǒng)兵和唐生智開打。 但白崇禧不同意開打,而且言辭激烈,要求蔣介石先和武漢言歸于好。蔣介石大為意外,納悶這個“伴侶”怎么說翻臉就翻臉呢?于是,他賭氣說了一句:“要是這樣,那我走,你們?nèi)ズ臀錆h談!” 本來蔣介石想要挾一下白崇禧和李宗仁,可白崇禧直接接了一句:“現(xiàn)在以團結(jié)為重,總司令休息一下也好!” 此刻,蔣介石終于知道了白崇禧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另一點:對權(quán)力的欲望。 當時,李宗仁也讓蔣介石“快走”,何應欽則不說話,也就是默認了。所以,翅膀還不夠硬的蔣介石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在8月13日第一次宣布“下野”,把大權(quán)交給了李宗仁、白崇禧和何應欽,自己只帶了幾個隨從,狼狽離開南京。 此時,距離“四一二”只過了4個月。 ![]() 何應欽 “怨婦”蔣介石走了,武漢和南京兩撥人暫時消停了,白崇禧趕快領兵,在龍?zhí)秷F滅了孫傳芳的部隊。外敵暫時沒了,國民黨內(nèi)部各大山頭就開始掐起來了。 汪精衛(wèi)發(fā)現(xiàn)蔣介石走了,但桂系對廣東大本營正流口水,所以又琢磨把蔣介石拉出來抗衡桂系。當初也攛掇蔣介石下野的馮玉祥不想背黑鍋,就聯(lián)系閻錫山,讓他說和,也讓蔣介石出山。而白崇禧和李宗仁發(fā)現(xiàn)山頭太多,擺不平,太費心。 于是,各方開始討價還價,最后李宗仁拿下兩湖,和桂系關系不錯的粵系李濟深看管兩廣,皆大歡喜,1928年1月4日,蔣介石攜宋美齡和江浙財閥“隆重復出”。 ![]() 李濟深 4月5日,“二次北伐”開始,白崇禧指揮桂軍改編成的國民革命軍第7軍再次展現(xiàn)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一路殺到山海關。隨后,張作霖被炸身亡,張學良改旗易幟,蔣介石拿下了統(tǒng)一中國的“不世之功”。不過,他的報復也開始了。 1929年1月,仗打完了,還有東北軍的加持,腰桿硬起來的蔣介石開始“削藩”,上來就拿桂軍開了刀,而且還派特務差點把白崇禧給弄死。幸虧跑得快,白崇禧才躲過一劫。形勢如此,啥也別說了,開打吧。 3月,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 不過,這次白崇禧和李宗仁小看了蔣介石。別看他打仗不太行,但是陰謀詭計的段位可不低,直接拿錢開路,搞得桂系大批軍官反水,在河北省的桂系4個軍直接跳槽。所以,結(jié)果基本注定。 5月,桂軍大敗,黃紹竑攛掇白崇禧取代李宗仁,但白崇禧拒絕。李宗仁大為感動,兩人從此親如手足。而黃紹竑投奔了蔣介石,這讓雙方的關系更是舊恨加新仇。 1931年初,政權(quán)、軍權(quán)在手的蔣介石要補齊“黨權(quán)”的短板,于是把絆腳石胡漢民給軟禁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一眾國民黨粵系大佬大驚:“光頭,你這是要獨裁呀!”于是,大伙一窩蜂南下廣州,成立臨時政府,大肆聲討蔣介石,讓他趕快下野。 ![]() 胡漢民 白崇禧、李宗仁終于等來了報復的機會,立刻響應,并準備配合出兵南京。蔣介石也拉開架勢準備迎戰(zhàn)。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全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們這幫敗家子兒,大敵當前,長點心吧!別窩里反了!” 東北淪陷,蔣介石難辭其咎,于是,幾方達成妥協(xié),蔣介石下野,廣州臨時政府解散,汪精衛(wèi)北上掌權(quán)。白崇禧和李宗仁則保住了廣西半獨立的狀態(tài),自己關起門過了幾年不錯的小日子。 不過,蔣介石羽翼已豐,而且還有錢,這次下野,只是“以退為進”。過了沒多久,財政吃緊、而且遍布蔣介石爪牙的國民政府就在1932年初把蔣介石又請了回來。 這次,蔣介石和桂系之間的“相安無事”維持到了1936年。 那么,在1936年,他們之間又“飛出來什么幺蛾子”呢? 破鏡重圓?呵呵!白崇禧帶著桂軍在1931年第二次“逼宮”的事,蔣介石一直記著,而且兩廣一個獨立,一個半獨立。雖然日寇肆虐東北和華北,但蔣介石還是惦記著要先收拾兩廣,于是,“兩廣事變”爆發(fā)。 這邊蔣介石要收編,那邊白崇禧、李宗仁和李濟深組成聯(lián)軍,要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去收拾他。 1936年6月初,粵軍首先在湖南和蔣介石拉開架勢,結(jié)果,蔣介石再次“金元開路”,粵軍空軍和第一軍全部歸順南京,李濟深不戰(zhàn)而敗,宣布下野。 ![]() 蔣介石 這下就剩下廣西了,白崇禧和李宗仁也不含糊,拉出20萬人準備誓死“保衛(wèi)家鄉(xiāng)”。 此時,東北軍、西北軍和我黨都通電支持廣西,馮玉祥親自上廬山勸蔣介石“別鬧了”,國民黨內(nèi)部的程潛、劉斐等人也反對內(nèi)戰(zhàn),要求一致抗日。 ![]() 馮玉祥 最終,雙方達成協(xié)議:停戰(zhàn),廣西保持現(xiàn)狀,如果日寇得寸進尺,則廣西出兵,桂系接受南京領導,桂系上下保持官位不變。就此,“兩廣事變”結(jié)束。 1937,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蔣介石也不傻,知道大敵當前,人才難得,于是邀請白崇禧到南京擔任了副總參謀長,雙方暫時言歸于好,一致對外。隨后,白崇禧和桂軍在抗戰(zhàn)中做了重大貢獻和犧牲。 ![]() 白崇禧、蔣介石、宋美齡 鬼子投降后,1946年初,蔣介石出兵東北,向我軍發(fā)動猛烈進攻,林彪所率的東北民主聯(lián)軍在四平遭遇重創(chuàng)。被蔣介石派往前線督戰(zhàn)的白崇禧不理蔣介石的命令,讓杜聿明對林彪一路狂追猛打,民主聯(lián)軍一路退到了松花江北岸才站住腳。 ![]() 林彪和白崇禧 但是,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的蔣介石可不會“養(yǎng)虎為患”,給白崇禧手握國民黨精銳的機會。5月,他就把白崇禧升任國防部部長,給弄回了南京。 1948年6月,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華中剿總總司令”,坐鎮(zhèn)武漢。淮海戰(zhàn)役開打后,蔣介石讓白崇禧調(diào)兵增援,但白崇禧只把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派了出去,自己的桂系兵團則一動不動。在黃維馬上就要被圍殲時,不管蔣介石怎么催,白崇禧就是不動。 ![]() 黃維 過了沒多久,蔣介石又想把武漢的第2軍調(diào)到南京,白崇禧還是不同意,兩人在電話里對罵了半個小時,最終,第2軍也沒走。蔣介石也是無可奈何。 當年年底,蔣介石的嫡系基本灰飛煙滅,仍然手握重兵的白崇禧發(fā)電催蔣介石進行“國共和談”,而且還聯(lián)合好幾個省給蔣介石施壓,總之一句話:“趕快下臺,別耽誤和談!” 1949年1月,蔣介石第三次下野。李宗仁也當上了代總統(tǒng)。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和蔣介石斗了20多年的桂系終于登上“權(quán)力的巔峰”。但此刻,這樣的權(quán)力還有什么意義呢? ![]() 白崇禧與李宗仁 隨著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白崇禧被一路打到海南島,隨后沒聽李宗仁的勸,反而聽信了蔣介石的“大餅”,去了臺灣。 到了蔣介石的“地盤”,光桿司令白崇禧也只能是“虎落平陽”。蔣介石承諾的錢和權(quán),啥都沒給,只給了他幾個空頭銜。白崇禧也沒辦法了,在半監(jiān)禁的狀態(tài)下,只能靠讀書、打獵、下期消滅時光。 ![]() 白崇禧 蔣介石終于用這種“生不如死”的方式報復了這位讓自己糾結(jié)了幾十年的老對手和老“伴侶”。 1966年,白崇禧在臺北去世。 1949年3月的時候,白崇禧曾派自己的心腹劉仲榮到北平秘密拜訪毛主席。毛主席當時鄭重承諾“如果他可以支持和平,建國后,可以讓他領兵30萬。” 可惜,白崇禧雖然人稱“小諸葛”,但在大是大非上,他卻一直都不怎么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