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經深有感觸地說過:獨處,是為了不陪他人演戲。 一個人的清歡,勝過無數喧囂的無聊,屏蔽了熱鬧,才能夠靜下心來,走向詩和遠方。有的人,被眾星捧月,內心卻一片孤獨;有的人,在離群索居,反而充實快樂。因此,在很多時候,獨處,一點也不寂寞;狂歡,也不代表真正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靜靜聆聽的天籟之音,而合群則是一群人茫然無措的瘋狂喊叫。真正的獨處,是一種高級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達到。因此,正如董卿所言,大多數人害怕孤獨,置身喧囂,無非是在陪著他人演戲,失去了自我。安靜獨處的至美,在于用心品味和領悟。人生,就是在反反復復的喧囂和獨處中游走,內心在一次又一次的過濾和沉淀中得以充實。唯有誠實地面對自己,真正地與自己相處,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人生,其實沒必要參加那么多社交活動。用事先偽裝好的表情和行為,去迎合別人,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過是想給自己減少一份孤獨感。其實,所謂的孤獨,都來自于內心的不確定。人生疲累,就是由于一味地渴望和追逐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因此,學不會接納獨處,做不到清理低質量的社交,待繁華落盡,才是莫可名狀的真寂寞,甚至于走向崩潰。人生,不需要刻意地合群,高質量的獨處,才能放空自己,帶來發自內心的輕松和愉悅。缺錢,可以一點點積賺;沒房,可以一步步贏取;累了痛了,可以停下打拼,獨處蓄能,再繼續前行。寄希望于別人的身上,從來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關鍵時刻,相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可以有人拉你一把,也可以有人推你下去。所謂的出人頭地,都是咬著牙熬出來的;所謂的高光人生,都是流著汗拼出來的。該吃的苦,少不了,也繞不過。那就在獨處的日子里,換一個新的視角,安靜而深入地思考,于靜消消處沖破長久不解的迷霧,再驚艷回歸。喜歡獨處的人,都有一顆多功能的心臟。感性、強大、熱烈、純凈,既能在幸福的日子里生出無限的感傷,也能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神奇的美妙。自卑,代表著一種情緒;而自信,則是一種創造性的能力。如果說孤獨是一種享受,這一定是喜歡獨處的人,表現出來的強大自信。在獨處中,與自己的心靈連線,對話內心深處,敢于遇見真實、純粹、完整的自己。自信的人,更能夠鎖定目標,不畏艱難,不會迷茫,堅定而執著地走下去。獨處,不代表與黑暗和凄涼掛鉤,反而是人生中的明亮時刻,也是靈魂得以修整的一方純凈空間。只有在獨處時,才能遠離冗雜的人和事,抽身回歸到做人的高級境界。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孤獨,并適時地享受獨處。在獨處帶來的安寧中,收獲一份充實和豐盈,進而成為真正的自己。
都說陪伴是最了不起的相處方式 感恩遇見你 我是桃花島,我在遠方陪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