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藥集團的新冠mrna疫苗在中國納入緊急使用。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這是中國首個在國內獲得緊急授權使用的核酸藥物。 在核酸藥物這片“藍海”中,mrna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種“貝殼”。有別于小分子化學藥物或抗體藥物,“第三類藥物”核酸藥物能夠以前者“不可成藥”的分子為靶點,特別是對于遺傳疾病、癌癥以及病毒感染的治療有巨大潛力。 過去的一年,新冠mrna疫苗助力輝瑞重回“世界第一大藥廠”,強生、諾華、賽諾菲、禮來等巨頭紛紛“搶灘”核酸藥物領域……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研的核酸藥物近900款,共計上市18款。 有人說,核酸藥物即將進入“爆發期”,上海能否抓住這波機遇? 【除了傳染病疫苗,還可開發腫瘤疫苗、治療遺傳疾病】 2016年,兩位“70后”海歸不約而同選擇在上?!巴鼗摹焙汀吧罡焙怂崴幬锛夹g。 這一年,距全球首款核酸藥物獲批上市,已經過去了18年;距“rna干擾技術”獲得諾貝爾獎也過去了10年。但在中國,尚無一家mrna技術路線的公司。 這一年,出生于1974年的李航文,成為斯微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是亞洲第一家開展mrna藥物研發生產的平臺型企業;出生于1979年的林金鐘,則入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搭建了國內第一個mrna翻譯調控的基礎研究實驗室。2021年起,林金鐘兼任張江mrna國際創新中心負責人,這是中國首個mrna創新中心,致力于打造開放共享、世界一流的mrna技術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 李航文和林金鐘看好的,正是核酸藥物未來的市場前景。核酸作為生命遺傳信息的載體,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是儲存、復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rna則在合成蛋白質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以dna為載體或操作對象的藥物稱為基因藥物,以rna為載體或靶向對象的藥物稱為核酸藥物。 “從生命科學的本質——中心法則來看,遺傳信息沿著dna-rna-蛋白質的方向傳遞。目前生物藥最成熟的是蛋白質藥物,蛋白質也是藥物的主要靶點。最近數年如火如荼的基因療法,針對的是dna。但有一個領域被大家長期忽視,那就是負責翻譯的信使rna,也就是mrna,它由dna轉錄而來?!绷纸痃姼嬖V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其實,很多蛋白質“不可成藥”,再加上蛋白質的三維結構極其復雜,使得小分子化學藥物或抗體藥物的設計、篩選周期往往長達數年。而核酸藥物的優點之一是篩選速度快,只需重新排列核酸的四種堿基序列,就可以開發新藥。2020年以前,疫苗研發的最短時間為5年,但輝瑞的mrna疫苗創下紀錄——40天進入臨床批次生產完成,“即插即用”的mrna技術將成為應對大規模傳染病的利器。 “當把mrna分子注入體內,好比提供了一張遺傳信息的圖紙,細胞會根據圖紙上的信息,翻譯成蛋白質,并發揮療效。而且,這個過程很安全,不需要改造基因,mrna分子完成使命后會自然降解?!绷纸痃娬f,這里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應用場景十分廣闊,除了傳染病疫苗,還可以開發腫瘤疫苗、治療遺傳疾病等。 這也正是張江mrna國際創新中心創立的意義所在,讓更多人參與到mrna應用的探索中來。如今,中心搭建起了mrna合成、分析、遞送等六大公共技術平臺,為國內多所高校、醫院和實驗室提供服務。接下來,中心將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的集藥物研發、孵化與產業化為一體的“mrna藥物一站式平臺”。 【建成亞洲最大mrna疫苗生產基地】 “回國之初,我們其實是奔著做腫瘤疫苗的,2018年就完成第一例個性化腫瘤疫苗的給藥。”李航文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新冠疫情暴發后,斯微生物把主要精力轉向新冠疫苗,開始了“全速跑”。斯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業內的“黃埔軍?!?,培養了不少人才。
2022年12月,斯微生物自主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在老撾獲得緊急使用授權,這是中國第一個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mrna疫苗。日前,該疫苗在老撾開展的ⅲ期臨床試驗已完成全部3000例受試者入組,期中分析結果已證明該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相關數據已滾動提交至國家藥監局用于國內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斯微生物日前緊急申請了國內首個新冠疫苗保護效力研究的ⅲ期臨床試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計劃于近期正式啟動。 “核酸藥物跟核酸檢測完全不是一回事,也不僅僅是新冠疫苗。”如今,作為國內mrna領域的拓荒者,斯微生物布局的核酸藥物版圖,已經從最開始的傳染病和腫瘤領域,擴展到了基因和細胞治療。 2022年1月,斯微生物針對晚期惡性實體瘤研發的mrna個性化疫苗,獲得澳洲i期臨床批件。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獲得臨床批件的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什么叫個性化腫瘤疫苗?“這就像鑰匙和鎖,通過人工智能計算和設計,在腫瘤突變的蛋白結構里找到'鎖’,再把mrna抗原輸入患者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相比萬人同藥,這是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李航文說。 斯微生物還與百度合作開發,在國內率先引入人工智能修飾mrna序列,其目標是要像用人工智能預測蛋白質結構的“阿爾法折疊”一樣,做出核酸藥物領域里的“阿爾法折疊”。 斯微生物mrna生產線 從實驗室的“小瓶小罐”到產業化并不容易,斯微生物在張江科學城和奉賢區東方美谷建了近5萬平方米的mrna疫苗生產基地,可實現20億劑原液產能及4億支灌裝產能,是目前亞洲最大的mrna疫苗生產基地。“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已打通了mrna疫苗從研發到生產全鏈條一體化平臺,99%的生產物料國產化。”李航文介紹。 【sirna藥物最大優勢在罕見病】 一說到君實生物,很多人會想到首個上市的國產抗pd-1單抗藥物,以及新近上市的國產新冠藥物民得維。其實,君實布局核酸藥物已有兩三年。“我們看好小干擾rna(sirna)藥物,已在多個管線提前布局,這既是為了優化研發管線,也是為以后的研發創新做準備。”君實生物蘇州研發中心新藥研發部總監李青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君實生物研發中心 今年2月,國家藥監局受理了君實首款治療高脂血癥產品的臨床試驗申請,目前全球尚無同類靶點的sirna藥物上市。“我們的策略是,既跟隨先進路徑,也有自己的創新。特別是利用君實生物的單抗優勢,改進sirna的遞送系統,比如嘗試遞送到腫瘤、肌肉細胞或神經細胞等?!崩钋嗾f。 sirna藥物有多大的商業價值呢?sirna藥物的突出特點是長效,比如同樣降血脂,小分子化學藥每天都要吃,打單抗一個月一針,sirna藥物一年只需打兩針甚至一針?!暗斚聅irna藥物生產成本高,目前沒有價格優勢,尤其相比小分子化學藥貴很多。這都是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關鍵的挑戰?!?/p> 在李青看來,sirna藥物的最大優勢在罕見病。眾多罕見病的靶點正是小分子化學藥或抗體藥無法靶向的,有著大量臨床上未滿足的需求,這也是核酸藥物極有競爭力的一個領域。 【“這是上海重回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絕佳機遇”】 截至2022年底,國內在研的核酸藥物近150款,70%左右處于臨床前階段。上海能抓住這波機遇嗎? “把核酸藥物看作萬米長跑,美德英已經千米開外,中國才剛剛起步?!?/b>林金鐘說,以mrna藥物為例,歐美市場高速發展,專利數量劇增,而亞非拉國家遠遠落后。中國要想迎頭趕上,還需在基礎研究、核心原料設備、生產工藝、遞送系統專利、制劑工藝和質控標準下功夫。 盡管困難不少,但林金鐘認為,“這是上海重回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絕佳機遇”,因為底層技術的積累很重要,而上海的“勢”已經形成。況且,上海還有著深厚的mrna相關產學研資源,mrna的產業化全國領先。 對于這一發展之“勢”,李航文感同身受,“上海的創新環境和人才有著很大優勢,目前國內核酸藥物做得好的,一大半集中在張江。現在回頭看,如果當年斯微生物不在上海創業,好多東西不一定能做出來?!痹谒磥恚虾5暮怂崴幬锂a業即將進入一個爆發期,舞臺搭好了,就看怎么好好演出了。 李航文提到一個現象,歐美國家研發核酸藥物的公司大概有幾十家,即使經歷了新冠疫情,并沒有增長太多。反觀國內,僅mrna路線就多達一兩百家企業“入場”。“百家爭鳴對于行業來說是好事,但也要避免同質化競爭?!?/b>他認為,有三個“p”值得重視。第一是patent(專利),專利好比地基。大多數mrna疫苗企業以國外研發的lnp遞送系統為基礎,而斯微生物用的是聯合創始人、董事兼首席技術官沈海法發明的lpp遞送系統,避免了專利上的潛在風險。第二是platform(平臺),只要有一個技術平臺,即使某個靶點的產品失敗了,還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第三是publication(出版物),發表論文,技術接受同行評議。 他建議將上海打造為核酸藥物的基礎研究高地,因為沒有好的基礎研究,創新就不具備持續性。 對此,李青深表贊同?!皩τ诒或炞C了的靶點,國內不少企業有著很好的藥物開發體系,可以很快推進。眼下,很多企業在推一些自己的sirna遞送系統專利平臺,但很多都是在結構上稍微改造一下,換湯不換藥?!彼X得,應該著力發展的是原創性研究,需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早期布局,開發出一些新的遞送系統或新穎的靶點。 “我們有一些罕見病靶點的想法,但找不到合適的研究平臺。”李青還提及,罕見病在國外有很好的醫療支付體系,但在國內還有所欠缺。他建議,政府可提供相關政策上的支持,搭建支持罕見病研究的公共服務平臺,使藥企有更大積極性去開發罕見病藥物。 本文作者:黃海華 題圖來源:mRNA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