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者:云谷師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大家早上好!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壇經》有云:迷失師度,悟了自渡。 人生是一場旅程,需要靠自己前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些是朋友,有些是敵人。 他們的出現,都是來幫助我們圓滿的。 孩子也是這樣,他們給予我們支持和力量,陪伴我們度過人生旅途中的每一個時刻。 在他們的陪伴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前行,到達人生的彼岸。 因此,你的孩子,是來渡你的。 1 子女的到來,都有因緣 五祖弘忍大師曾有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世間萬物自有其因緣。 傷害你的人,你因為你的膽怯而來;欺負你的人,是因為你的懦弱而來;幫助你的人,是因為你的人品而來。 子女也是如此。他們來到你身邊,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在《來世不動產》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人死后魂靈將去到一個世界,那里的居民的下一次轉世是由他們的前世德行所決定的。 無論是善行還是惡行都會記錄在案,累計分數。 德行越好,得分越高,便可投胎做人,否則就只能化身為動物,比如狗。 因此,故事一開始提出一個詞,叫:對面五百生。 每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實是經過五百多次輪回才修來的緣分。 而子女來到父母身邊,也是因為父母前世的德行所致。 父母做了善事,就會擁有好的緣分和福報,這些福報就會傳承子女身上。 2 你的孩子,是來渡你的 正所謂:緣起則聚,緣盡則散。 子女與父母緣分一場,不論是來報恩、還債,都是一場得渡。 聽過一個故事: 魯迅的母親嫁入周家不久后,周家因故破敗。 母親毫無怨言,而是一心孝敬婆婆,三子周建人給母親的工資,她也會拿出一部分做婆婆的零花錢。 魯迅從小耳融目染,長大成人后,將母親接來和自己住。 為了不讓母親孤單,還會每天晚上跟母親聊天,知道母親喜歡張恨水的小說,就讀給她聽。 每逢外出,都要先告知母親,回家后還會帶回母親喜歡的小食品。 父母是子女的因,子女是父母的果。 想要知道孩子是來報仇的還是報恩的,只要看自己的行為就知道了。 《增廣賢文》有云:“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子。” 你的一言一行,是子女身上的影子。 子女不聽話,要看看自己是否待人尊重;子女不孝順,要看看自己是否對上禮敬。 一個人變好的開始,就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正人先正己,懂得克己律己,才能教化兒女。 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你的子女是來渡你的,是他們讓你在紅塵中修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3 這一生的福報,都取決于你自己 惠能大師曾言:“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福氣不是天定的,是自己修來的。 你的言行舉止,會決定你孩子的未來;你此刻的起心動念,會決定你自己的命運。 一位醫生曾經回憶起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老先生得了末期大腸癌,躺在病床上,每次看到門外有人走過,他都會期待是自己的孩子來看望他。 然而,孩子們從未親自到訪,只是雇了兩個特護來照顧他。 有一天,醫生問特護:“老先生情況不太好,可能只剩下幾天了,難道孩子們不該來探望一下嗎?” 老先生聽到這話后,立刻擺手說:“大夫您不用擔心,我已經想通了。小時候我把孩子們托付給傭人帶,現在我老了,他們也把我托付給傭人帶,這就是命啊。” 一切都是因緣,你在此刻為孩子種下的善因,很快就會成為自己來日的福果。 想要讓孩子擁有好的習慣,我們就要先成為他們的榜樣。 想要子女喜歡讀書,那我們就要先閱讀;想要子女喜歡運動,那我們就要先參與運動。 這世上最好的福報,是在自己身上種福田;最棒的教育,不是靠言傳,而是要靠自己的身教! 一個家最好的風水,就是孝敬父母,夫妻有愛,子女感恩。 ▽ 經云:前世不欠,今生不見。 子女來到我們身邊,是最珍貴的緣。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好好珍惜,因為來世真的不一定會再相遇。 生命的擺渡人,只有你自己。 正如《壇經》所云: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命運早已為你埋下了伏筆,心存善念,做好自己,種下美好的因,自然能福澤三代,善果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