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今日,微短劇已經成為了影視行業的新的增量機遇,我們甚至看到,微短劇有機會撬動影視業的深層次變革。”快手副總裁、快手娛樂業務負責人陳弋弋在第十屆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上表示。 于成都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已經落下帷幕,這次全行業的盛會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從業者,在這個三、四月交替之際共同展望互聯網內容的未來可能。 作為平臺發展的重要新助力之一,微短劇相關的討論在這次大會中備受關注。 3月31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指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快手主辦的第十屆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順利舉辦,平臺和制作方借此機會共同探討微短劇的新階段,提供了不少行業思考。 回想起2022年12月時,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湖州參加的第三屆金劇獎頒獎盛典,再到如今由快手組局的這次微短劇論壇,這些無不體現出,微短劇正在向著有序化、品質化方面穩步前進,由此勾勒的積極未來也頗讓人期待。 論壇圓桌環節,在面對“微短劇的發展階段”這一問題時,幾位嘉賓都給出了微短劇仍處于“少年階段”的答案。 從2019年開始,以快手為代表的視頻平臺都開始發力這一賽道,平臺的各種激勵與引導手段促進了微短劇發展,許多制作公司也紛紛入局,制作成本等方面的投入日趨升高。幾年過去,如今的微短劇仍在不斷地創新突破,向著專業化和精品化不斷提升。 作為一種完全源自用戶內容需求的產品,微短劇的可能性,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廣闊。“少年”微短劇,前路漫漫亦燦燦。
如果你對微短劇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些狗血又沒條理的劇情,或者是影樓風格的妝造、敷衍的特效,那不得不說,這樣的認知需要更新了。 在大眾對微短劇的關注持續上漲的同時,制作方和平臺對劇集內容、制作等各方面的投入和標準都在提高。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微短劇的品質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多元的題材、專業的制作,這些都讓微短劇的創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最直接的,就是爆款微短劇的穩定涌現。對于一個內容產業來說,只有具備了穩定創作高質量內容,也就是爆款的能力,才能實現內容生產的工業化,從而進一步豐富商業可能。 ![]() 首先便是開年的爆款,《長公主在上》。這部古風短劇在氛圍和畫面上做得極為出色,劇情扣人心弦、演員演繹到位,不僅在快手站內收獲近4億播放量,還實現了破圈層的傳播,給微短劇的2022年開了個好頭。 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還有《胡同兒》,這便是微短劇在題材和表現方式上的一種拓展嘗試。這部劇集以一種現實主義的表達方式,講述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故事,傳遞著一種能撫慰人心的溫情正能量。《胡同兒》拿下了超3億的播放量,獲得口碑和熱度的雙豐收,也證明了,微短劇不應被局限在個別題材里,多元的故事類型是其發展的必然。 除此之外,《萬渣朝凰》《仁心》《再婚》等作品也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故事的多元與創新,以及制作上的較高品質。微短劇開始從最底層的內容邏輯上尋求突破,將影視行業的一些專業思考結合到微短劇的表達里。 在2022年,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微短劇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全面爆發,經歷了2021年的短劇浪潮后,越來越多創作者加入了這一行業,帶來的是資金、技術,創作熱情和經驗,以及想象力、執行力。 根據網絡視聽大會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相比2021年的58部,2022年上線的重點網絡微短劇為172部,增長了近3倍。在此背景下,各大視頻網站不斷加碼,推出了不同的分賬扶持計劃,制作公司、MCN機構也積極加入。 以快手為例,陳弋弋在論壇上表示,截至2022年末,入選快手星芒短劇的劇集總播放量超過500億,年播放量破億的短劇超100部,快手微短劇的日活用戶已超2.6億。 ![]() 這一數據也出現在了快手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中,財報顯示,四季度快手用戶規模創歷史新高,2.6億短劇日活用戶中,已有超半數的用戶養成追劇習慣。在基于良好的創作生態而不斷豐富的內容供給中,“短劇”占據了重要地位,除了內容,快手也將在短劇的商業化上進行更多的探索。 持續加速的微短劇,仍在繼續積攢著力量。 ![]() 微短劇如何回應時代? 如此蓬勃發展的行業現狀,確實充實了微短劇的想像空間,自然也會出現一些難以避免的亂象和問題。有的是過去老問題的延續,比如內容上的低級趣味;有的則是當下的新問題,比如行業熱起來后的一些浮躁急切心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在論壇上針對微短劇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微”而不弱,以“小切口”講好中國故事“大主題”;二是要“短”而不淺,以“小體量”呈現中國人民“新群像”;三則是要“劇”有品質,讓“微而精、短而美”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大方向。 ![]() 積極創新、有序競爭的環境是從業者共同的期望,也需要行業上下共同努力才能構建,這對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行業而言更是十分重要。 在這次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上,除了作為主辦方的快手,我們還能看到來自騰訊視頻、芒果TV以及優酷等長視頻平臺的微短劇內容負責人,還有編劇、導演、影視公司創始人。 騰訊視頻有“十分劇場”,芒果TV有“大芒計劃”,優酷有“扶搖計劃”,抖音、愛奇藝也有一系列微短劇戰略,在這一新賽道,各個視頻平臺都希望能做出優質的作品。而且在論壇上,各方共同探討當下的微短劇的趨勢與機遇,是行業交流的一次重要契機。 雖然快手在微短劇領域有先發優勢,但一個行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良性競爭的氛圍。不同平臺在微短劇方面的側重其實也有不同,在供給、用戶需求以及消費場景和商業化角度,各個平臺的微短劇都有不同表現。 在這方面,各個視頻平臺的微短劇內容負責人都進行了一系列分享。例如,芒果TV大芒計劃工作室負責人陳亞飛認為,微短劇也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間,構建IP宇宙,讓內容更有生命力,同時,也應該拓展多元題材和現實表達,讓創作與社會連接,這些其實都根植于芒果TV獨特的生態與企業定位。 ![]() 但這也是微短劇如今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我們都知道微短劇誕生于當下時代的用戶需求,那么,這些作品又該如何回應時代? 快手娛樂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軻分析了過去一年快手微短劇內容供給結構的變化,在五大內容賽道,即青春勵志、國韻古風、都市職場、家庭共情、時代旋律之中,家庭共情類的內容供給量增長了近2倍,校園青春類的內容長了近6倍,而2022年快手平臺上播放量最高的短劇是家庭題材的《再婚》。 在微短劇吸引了越來越多用戶觀看、成為一種被廣泛選擇的內容形式時,其主流化趨勢便會愈加明顯。這些都體現了如今微短劇品類題材上的豐富多元,也是對當下時代不同用戶群體的情緒滿足。 另一層面,市場對用戶需求的感知是靈敏的,過去的微短劇爆款以古風居多,許多制作公司也在這方面有更多經驗,而當新玩家入局,他們必然會選擇有創新空間、能做出差異化的題材。 就像此前提到的《仁心》,這部2022年8月在快手上線的微短劇,展現了醫療行業的不易,這種現實主義題材在微短劇并不常見。 ![]() 但是,“卷故事,不卷制作”,這永遠是行業共識。 對于微短劇而言,制作并不是核心的要素,重點是故事本身。也正是因為這樣,創作者在其中變得至關重要,換句話來說,其實就是“拼腦力”,拼個人IP。 例如依靠《長公主在上》備受關注的導演知竹,在近期帶來新作《東欄雪》,又掀起了觀劇熱潮,播放量迅速突破4億。再次證實了其創作能力,讓“知竹”這一IP的影響力再次得到傳播。 還有通過《這個男主有點冷》走紅的一只璐,基本上每一部作品都能得到極高熱度,已經成為了微短劇的代表性人物,更是將自己的商業版圖拓展到了直播電商的領域,讓微短劇的變現有了更多渠道的參考。 于軻在分享快手短劇創作經驗時提出三個方向:以人為本,注重內容,健康持續。 ![]() 在刺猬公社看來,這三個方向實際是一個相互促進的循環,創作者是優質內容的來源,為其提供足夠的資源與創作空間,才能實現內容生產的健康循環,究其根本,還是要關注創作者主體性。 在聊到市場上導演人才的供給問題時,于軻坦言,其實還是比較缺乏的。十二升肖內容總負責人陸添面試導演時發現,現在大家都非常積極,對微短劇十分關注,也都來自各行各業,他認為對于微短劇導演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獨特的審美,這也是市場上導演人才比較稀缺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