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總是喜歡后悔的,任何人在順利的時候,總是喜歡做樂觀猜想,比如原著中,進度條到了90%以后,有一段是描寫高加林在縣城里,按照黃亞萍的改造,來穿著打扮,過著小資的生活情調。高加林心想,自己很快就要跟隨出南京了,當地縣城的人怎么想自己無所謂。 高加林的父親找過來,和德順爺爺一起,勸他,不要拋棄巧珍,但是高加林卻義正嚴辭的表示,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想再過父輩那樣的生活。 現實狠狠打了他的臉。他被舉報了,舉報者就是張克南的母親,舉報他違規被錄用,高加林的叔叔也沒有袒護他,人事科長也被拿下(那時候叫做勞動局)。 而此時,高加林正在外面省城參加宣傳培訓,自己還被蒙在鼓里,此刻心中恐怕還在做夢,還是春風得意。可一回來天塌下來了。 當高加林的身份沒有了,高知道自己不可能配得上黃亞萍。兩個人分手就是時間問題,雖然黃亞萍還是表示原因跟隨去農村,這顯然不現實。 高加林后來也想明白了,難道這件事沒發生,他和黃亞萍真的會幸福?南京藏龍臥虎,保不準會有更優秀的男子,既然黃亞萍能甩張克南,也能甩掉他。(上面是原著內容,下面是改編后劇情內容) 再說說改編后的電視劇,變天了!不知道這個導演是不是《雞毛飛上天》的粉絲,改的很魔幻。 高加林成功當了大報社記者,從實習審稿到正式記者,然后在工作中偶遇了高雙星已經懷孕的妻子陳秀禮,陳秀禮將這件事告訴了高雙星,結果丈夫開始做噩夢。是的,這是活該,活該!活該!偷了別人的人生,這點代價是應該付出的。其實陳曉長這么帥,也配得上在劇中擁有一個好的人生,從開始一直被村長算計,看的很撓頭和糟心,終于有點好日子了。 編劇還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原著不論多么好,首先改造完畢后,要讓觀眾喜歡。 這讓我想起了今晚播放的兩集中,巧珍為了給孩子看病,來競聘上海保姆,老太太提出要讓她做上海菜,巧珍怎么會?但是不會我可以學么。巧珍不可能說:“老太太,我們陜北的羊肉泡饃也很好吃,要不你換換口味吧?” 適者生存,編劇如此,要依據觀眾的口味來改造一切! 如果說路遙的《人生》是陜北的羊肉泡饃,那么被編劇??過的《人生之路》可能是兼具了法國菜肴和意大利spagati、川菜、魯菜、東北菜風味的合體。不同人吃幾口,都不會厭煩。這樣便好。 (二) 馬拴死了,高加林好心幫助一個單親母親找孩子父親,并寫了一篇控訴渣男的文章,在黃亞萍的建議下,為了增加作品真實度又補充了采訪“渣男”的環節,“渣男”被勸說去一起做親子鑒定,結果女孩中途帶著孩子跑掉,回來加林和黃亞萍分析,黃亞萍說:人性是復雜的。 加林無奈下,撕掉了已經寫好的稿子。畢竟真相才是更重要的。 我突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源于二十分鐘前。那就是改編的劇情,已經遠遠脫離了它的父親----路遙的掌控,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任由編劇的思緒而馳騁。我突然想起了幾十年前,練習《蘭亭序》的時候,有人說,這不是真跡,而是褚遂良臨摹拓片。也就是說《蘭亭序》真跡已經不可查,我們愛好者臨摹的都是贗品。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之路》就是個贗品。但是贗品分為兩種,一種是《蘭亭序》臨摹本這種,高度還原真跡;另外一種,就是《人生之路》這種,曲解了原作。 畢竟時代在發展,例如《洛麗塔》這種在當初美國都被認為傷風敗俗的東西居然成了名家名作;所以我是不是也不該過于苛責編劇。 畢竟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高加林在結束了對老皮鞋廠工人的采訪后,突然意識到,所謂的進步和發展,可能是一種破壞性的。進而推測,自己工作的報社,可能也會被某些事物所替代。同事神秘的說,那種替代物就有可能是互聯網。這種改編,站在現在的視角看,很普通。我清晰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一次吃飯,一個伯伯說,他最近已經不看報紙了,只在網上看新聞,我非常的差異。 順應時代發展才能不被拋棄。如果說,按照路遙的小說原貌,這部劇早就結束了。其原著價值觀,根本無法吸引那么多年輕觀眾。所以從商業成功的角度,必須持續挖掘作品的可能性,編劇推著作品這個磨盤,持續碾磨,精細,然后不斷添加佐料。你吃起來,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但是口感卻中和,大家都喜歡。 (三) 黃亞萍的父親得了阿爾茲海默癥,經常胡言亂語,走丟再被找回來,至此,她和高加林之間的阻礙沒有了,導演編劇真狠:凡是阻止男主女主的人,統統給我讓開! 在內心深處,高加林始終對劉巧珍有很深的情愫,這體現在他動用關系,為盈盈看病找醫生,畢竟80年代末,不像現在,各大醫院都有app,還可以后臺評價。那個年代,真是黃牛都不好找。 得知盈盈的病情后,巧珍放棄了家政服務的工作,轉而夫妻檔擺攤賣餐點,但是馬拴又掛了。 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不過按照目前劇情發展,高加林不太會和巧珍復合。從道德和感情方面都不太可能。 在這部劇里,后期高加林幫助聯系醫院方面,似乎也是高在對自己前期道德污點的彌補和對巧珍做的補償吧。畢竟做過一次渣男,渣男也要翻身。 (四) 亞萍決定出國,因為自己的作品因為主創資格被剽竊,起初想通過寫舉報信的方式,后來灰心喪氣,決定帶著父親出國投奔母親。 黃亞萍在這個改編版本里,是個利己主義者,但是我們不該買怨她,我們誰不是利己主義? 畢竟面對一個老年癡呆的父親,她的境況也不好,就算這個高加林愛她,但是畢竟事業剛起步,況且黃并不愿意當個金絲雀,她想要自己的事業,就像當年自己的母親選擇離婚出國追求更高的事業。如今母親在國外有自己的舞蹈團。看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了王安憶的《一把刀千個字》,里面有個老克臘,在國外漂泊多年,似乎就是黃亞萍老了以后的情況,當然這是預測。 高加林陷入了痛苦,一方面他不想繼續呆在報社,雖然苦苦哀求黃,說距離不是問題,但是鬼相信。距離意味著的東西太多了。懂得都懂。高也會意識到,美國的優秀人群那是太多了,黃亞萍將會面對更多的追求者,而且兩國分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感情的疏離。不知道編劇大大下一步打算這么寫。一會今天新的劇情出來后,我們就知道了。 阿婆去世了,巧珍繼承了她的房子,阿婆的親戚來鬧事,巧珍用??嚇跑了對方幾人。巧珍開始走女強人路線了,開了珍珍面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高加林開始給一個大學入學資格被剽竊的女孩,寫相關報道,上海教育局派出高雙星配合他調查。(這是新一集預告) 估計高雙星的事早晚會暴露,預告片已經有高雙星試探加林。 (五) 巧珍在學校,聽著《早發白帝城》,從教學樓的窗口飄出,此時她望向那棵大樹,主題曲響起,讓我們對她的感情生活和過往產生感慨,人生之路,什么是對,什么事錯。在那時那刻,我們有選擇么?巧珍有選擇么?她在被背叛、被疏離在農村高家村,只有馬拴向她拋來橄欖枝,那時悲痛的她沒有選擇,一如馬拴死后,她沒有選擇,只能在唯一的女兒面前表現堅強,但隨著她做買賣,開飯店,見世面,人的氣場變強大了,在幫助妹妹巧玲逃離破碎低質量婚姻這件事情上,與高三星據理力爭,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老村長,直接吃癟。 隨著對冒名頂替上學案件的深入調查,高加林堅持不懈,克服困難,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畢竟如果報道有失偏頗,會影響報社形象),始終不放棄,反復去工地找被冒名頂替的女孩子,此時已經結婚的女子,這個在娘家人幫助下逃出鄉村懷著報仇心態的女孩子,終于迎來了心中的期望----頂替者被單位開除,協助或者玩忽職守的一干人,全部被處理。 隨著事件塵埃落定,高雙星陷入了焦慮,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的結局--被揭穿、被開除,擁有的一切都被擊碎,他無法面對妻子,開始彷徨不可終日。 高加林和黃亞萍,終究要分離,一個要去漂亮國追求舞蹈事業,一個要堅持在大上海闖出一片天地。 |
|
來自: 雅格布ev76ree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