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文學家是怎樣發現宇宙在膨脹的? 答:紅移現象!天文學家觀察發現,來自宇宙中遙遠天體的光發生了紅移(光的頻率向紅色端移動),這就告訴了我們,這些天體都在遠離地球。無論你從什么方向看去,它都是一樣的:所有遙遠的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這種現象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 天文學家利用光的多普勒頻移測量物體相對于地球的運動。多普勒頻移是指,當一個聲源與你發生相對運動時,我們聽到其聲音的頻率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同理,光也具有多普勒頻移,由此其頻率根據發射物體的運動而移動。 此外,通過測量地球到星系的距離,人們發現退行的速度與星系離地球的距離成正比。第一個發現它的是愛德文·哈勃,后來這被稱為著名的哈勃定律。 ![]() 埃德溫·哈勃的肖像,圖:Johan Hagemeyer (1884-1962) 哈勃發現宇宙正在膨脹的證據 埃德溫·哈勃突破性發現的兩個關鍵點是在20世紀10年代由其他人為此鋪墊的,換言之,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第一個關鍵點是亨麗愛塔·斯萬·勒維特(Henrietta Leavitt)發現了造父變星的周光關系。 1912年,哈佛大學天文臺的勒維特觀測了小麥哲倫云中的25顆造父變星,他們發現,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越長,視星等越大。由于小麥哲倫云離我們足夠遙遠,恒星又非常密集,其中每顆恒星到地球的距離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相同的。因此勒維特發現的光變周期與視星等(即恒星在地球上被觀測到的亮度)的關系可以視為是光變周期與絕對星等(即恒星本身的亮度)的關系。這個發現可以讓天文學家準確計算出變星離地球的距離。 ![]() 上圖右側為遙遠的星系在可見光波段的光譜,與圖左側太陽的光譜比較,可以看見譜線朝紅色的方向移動,即波長增加(頻率降低),圖:Georg Wiora (Dr. Schorsch) created this image from the original JPG. Derivative work:Kes47 (talk) 哈勃在他1924年的發現中已經利用了這一知識,他觀測了仙女座星系中的變星,發現其距離地球超過90萬光年 - 遠遠超出了銀河系的長度 - 這在當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驚喜。 憑借這種比例和其他工具,哈勃已經發現并測量了其他23個星系,發現他們距離我們大約2000萬光年。 第二個關鍵是維斯托·斯里弗(Vesto Slipher)的工作,他在哈勃的發現之前對螺旋星云進行了研究。這些星云發出的光可以在光譜上色散成不同的顏色。每一種顏色代表其含有不同的元素。然后,根據光源中的元素,譜線以特定圖案出現在該光譜中。然而,他發現,如果光源正在遠離,那么這些譜線就會向光譜的紅色一端偏移。同理,靠近我們,則會向藍端偏離。通過分析星云發出的光,他發現它們幾乎都是偏紅許多。維斯托·斯里弗意識到,譜線向紅端的偏移意味著那些天體正在迅速遠離觀察者。但是他沒有辦法測量這些紅移天體的距離。 哈勃經過觀測,得到的結論是:星系的紅移與星系和地球的距離成正比。這意味著距離地球更遠地方的天體正在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快。換句話說,宇宙在膨脹。他在1929年宣布了自己的發現。距離與紅移的比例是每光年距離的速度為170公里/秒,現在稱為哈勃常數。這些數字并不完全正確,隨著測量技術的改進,哈勃早期的所有數據正在不斷改變。他一直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收集數據。 有人認為哈勃的發現是本世紀天文學中最重要的事件。 它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因為他的結果表明,宇宙正在膨脹,這支持了1927年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提出的理論。一個正在膨脹的宇宙,就像大爆炸的后果,一定曾經發生過“未爆炸”,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單一質點。 宇宙膨脹的發現-擴展篇 與此同時,研究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其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也發現,有關相對論的方程中有一些描述膨脹宇宙的解。在這些解中,來自遙遠物體的光在穿過膨脹的宇宙時會被紅移。紅移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增加。 一旦科學家們了解到宇宙正在膨脹,他們立刻意識到,時間距今越早,宇宙就越小。在過去的某個時刻,整個宇宙都是一個單一的點。這一點,后來被稱為大爆炸,是宇宙的開端,正如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宇宙那樣。 膨脹的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有限的。正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方程所言那樣,宇宙沒有崩潰的原因在于它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膨脹。宇宙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膨脹的宇宙是基于現代物理學的新概念,它消除了從古代到20世紀初困擾天文學家的悖論。 ![]() 從大爆炸形成的宇宙演化圖解。在這幅圖中宇宙以二維呈現,第三維度是時間,向右是時間流動的方向。圖:CMB_Timeline75.jpg: created by NASA derivative work: 2thuriel (talk) 宇宙的未來 宇宙膨脹方程有三種可能的解,每一種都預示著整個宇宙不同的最終命運。通過測量宇宙相對于宇宙所包含的物質的膨脹速度,可以確定最終將降臨宇宙的命運。 這三種可能類型,分別稱為開放的、扁平的和封閉的宇宙。如果宇宙是開放的,它將永遠膨脹。如果宇宙是扁平的,它也會永遠膨脹,但是在無限長的時間之后,膨脹速率會減慢到零。如果宇宙是封閉的,它最終將停止膨脹并重新開始收縮,可能導致另一個大爆炸。在所有三種情況下,膨脹都會減慢,導致這種減速的力就是重力(萬有引力)。 讓我們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理解這三種宇宙的形態,首先我們要考慮從地球表面發射的一艘宇宙飛船。如果宇宙飛船沒有足夠的速度來逃離地球的引力,它最終會回落到地球。這類似于一個封閉的宇宙。如果宇宙飛船被給予足夠的速度,使得它只有足夠的能量逃逸,那么在遠離地球的無窮遠處,它將停下來(這是平坦的宇宙)。最后,如果發射的船具有足夠的能量來逃脫,它將始終具有一定的速度,即使它是無限遠的距離(這就是開放的宇宙)。 ![]() 三種不同類型的宇宙,圖: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參考資料 1.WJ百科-英文版(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2.Hubble finds proof that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3.Is there definitive evidence for an expanding universe? 4.The Expanding Universe -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5.How is it proved that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Intermediate) 文章作者:天文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