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來活成什么樣子,是什么決定的?”你有想過這問題嗎? 下面看看背后的老師的分享,希望啟發有緣人: 一個人活成什么樣子,是你接受的教育所決定的。 是教育在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命運,但很多人只知道這個道理,并不真的理解教育是如何改變一個人命運的。 比如家庭教育孩子,要幫助他“學會做主”。 很多人這一生過的不好,就毀于這一條。 “學會做主”為什么很重要? 舉一個小例子,當你特別想實現一個結果時,你就會讓大腦去參與處理信息,在處理信息的過程當中,你的能力會得到迅速的增長。 但如果是別人想你實現這個結果,比如學業,自己不想學,那你在接受這些信息,接受這些知識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困難。 因為你的大腦并沒有積極的參與處理信息,如果一個人大腦長期處于這種消極狀態。 他就會自動變傻,觀察一下生活,你就明白了。現在多少孩子是在為父母學,所以他們學的很應付,學的很艱難,旁邊陪讀的父母都學會了,他還沒有學會。 因為他的腦袋根本沒有動,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到了工作崗位也會是機械的完成領導交給他的事情,雖然工作量很大,但是因為他疲于應付,所以前途依然很渺茫。 簡單來說,他受到的教育讓他成為蛤蟆轉世,你不掇他一下,他就不會跳。 當然,對于家長來說,如果孩子那么被動,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你在旁邊監督,最后你也會被逼瘋的,所以人活成什么樣子,還是你接受的教育決定的。 所以經常有家長問:家長應該監督孩子養成習慣嗎? 我都回答:首先你認為他是一個孩子,還是他是一個犯人? 如果你認為他是一個孩子,家長的工作是示范。示范給他一個強者是什么樣子的? 我跟內部小伙伴一直強調這個問題,人在形成邏輯之前,他的第一學習力就是“模仿”。 如果你的父母顯示了一個溫和的樣子,你的父母顯示了一個智慧的樣子,你的父母顯示了一個自強不息的樣子,那孩子就有樣學樣。如果你的父母顯示了一個情緒大的樣子,把注意力都拿來盯著你的樣子,你就會覺得你是一個犯人,他是典獄長。 你是犯人,他剝奪了你的休息時間,他剝奪了你的娛樂時間,那你是不是應該發揮你的才智,來跟他斗智斗勇。來爭取游戲時間,睡覺的時間,玩的時間,這樣的關系就犯人和獄管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本末倒置。 我要是個家長,我哪怕不出去工作,出去玩,我都不待在家里去盯著我的孩子。至于習慣這種事情,是可以通過契約來修正的,每個人都會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我的這個習慣,對我是有破壞的,我有向好之心,我都會自動改正。連成年人都會改正,那孩子改正更容易,你以為給他培養的那些習慣,如果他是被迫培養,他其實并沒有真正養成這些習慣,他只是做了那個“形”給你看。 為什么要做那個“形”給你看呢? 就像犯人一樣,報告領導,我已經很乖了,請不要再找我麻煩。很多家長的這種認知,最后就真的把孩子的整個頭腦給毀了,給孩子養成了一個非常低維的模式,你看現在社會一直在強調一個叫降維打擊,他都已經快跟螞蟻一個水平了,那他還能怎么降?? 那這個孩子就被家長教廢了,對不對? ……… 其實孩子教育是一個輕松的事,如果你覺得教育很難,那一定是你的路走錯了! 實踐即修行,分享即行善。 其它部分的精彩文章: 這經商創業電影告訴你:什么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成為億萬富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