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上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艾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起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本等作用。 為什么說腫瘤怕艾灸? 中醫普遍認為,腫瘤為寒凝重癥,它的發展過程就是:陽虛→陰盛→寒凝→腫瘤。 人體長期陽氣不足,機體就會處于陰陽失衡、氣血不和、臟腑失調的狀態,同時,陽氣不足就會衛氣不固,外邪就會乘機侵入人體,進一步破壞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耗損氣血精津液等基礎物質。 腫瘤患者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機體營養匱乏、免疫功能低下、正氣不足、體溫偏低。這種情況下,人體的內環境就好比嚴冬,寒則凝,這種體質最適合腫瘤生長。反之,如果體內陽氣充足,外邪侵入不了,自然不生病。 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通的方法來調理。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的作用。通過艾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人體氣血運行,補足陽氣達到調理的目的。 醫學上,艾灸如何抑制腫瘤?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灸法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延長生存期,防止放化療所致的副作用,緩解臨床癥狀,減輕病人的痛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腫瘤及其并發癥的方法,同時也是腫瘤手術、放化療后調養的有效療法。 主穴 緩解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等取:中脘,足三里; 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大椎,關元; 緩解癌性疼痛:阿是穴,足三里; 治療癌性發熱:大椎; 提高免疫力:神闕。 施灸方法:每個穴位施灸20-30分鐘,以局部皮膚發熱,出現紅暈而不產生灼痛為度,隔日灸一次 。 艾灸對腫瘤患者的治療,需要遵循醫囑 關注健康 關注百草君 覺得不錯 留個 點擊關注??不錯過精彩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