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文集》中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生活的磨盤很重,你以為它是將你碾碎,其實它是在教會你細膩,并幫你呈上生活的細節,避免你太過粗糙地度過這一生。” 漫漫人生路上,唯一確定的事,就是人生充滿不確定性。 而生活能治愈的,往往是那些愿意自我精進的人。 一個人越過越好,離不開日常的修行。 人生入秋,去三分浮躁,養七分貴氣。 做到言寡、體勤、心靜,余生才能與美好不期而遇。 ![]() 言寡者貴 《道德經》中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能言善辯,左右逢源;而是受人之辱,仍然不動于色。 謹言慎行,不是一種拘束,而是一種智慧。 聽網友說起自己有個叫阿呂的同事,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 雖然在公司干了很久,可好幾次晉升機會他都失之交臂。 但他并不介意,也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后來,因他專業技能超群,才逐漸被領導欣賞和重用。 人一旦變得優秀,難免遭人嫉妒。 公司有個和他水平不相上下的同事小劉,看到阿呂被領導重用后心生嫉妒,開始處處詆毀他。 阿呂聽說后很生氣,但轉念一想,針鋒相對只會換來更多的矛盾,于是他選擇緘默。 一次,領導讓小劉去協助阿呂負責一個新項目。 結果在項目過程中,小劉逢人就說阿呂的不是,不停找碴。 明知道小劉是故意的,但阿呂始終保持沉默,把精力全都傾注在工作中。 和他關系好的同事勸他找領導反映一下情況。 他卻說:“說了只能讓對方更來勁,我只想做出好的方案給客戶。” 項目結束后,阿呂的方案讓客戶很滿意。 合作方還表示想長期與他合作,阿呂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反觀小劉,因處處詆毀他人,同事逐漸遠離他,領導也打消了讓他升職的念頭。 古語云: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人生如茶,浮沉過后,歸于安靜,只留清香于人間。 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是謹言慎語,常思己過。 說話是本能,管住嘴是修行。 生而為人,不爭高下,不辯對錯,方能掌控人生。 ![]() 體勤者福 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行步常勤,筋骨常動。” 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人間萬事休。 看過這樣一個牽動人心的真實故事。 浙江東陽的樓德新因視網膜脫落導致失明,身體也愈發虛弱。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經常徹夜難眠,活在無盡的悲痛中。 樓德新的妻子為了讓他早日振作起來,用一根頭繩掛在兩人手上,開始帶著他跑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一堅持就是30年。 在這期間,哪怕風霜雨雪,也阻礙不了他們跑步的習慣。 用樓德新的話說:“一天不跑步,感覺渾身不自在。” 其實,剛開始跑步那幾年,他沒跑幾步就氣喘吁吁。 但有了妻子的陪伴,妻子帶著他向前,他才有了永不止步的動力。 如今,年過七旬的他從臺階上跑上跑下都毫不費勁。 多年堅持不懈地運動,讓樓德新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心態開始變得積極樂觀,曾經的悲痛也一點點卸了下來。 如果說歲月的磨煉成就了人生的價值,那健康的身體便是一個人抵御生活最大的資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