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源字景湘,號素峰,,江蘇常熟人。明相國嚴訥裔孫。乾隆六年副貢。性格瀟灑,薄利祿,肆力于詩和古文辭,其集唐人句,天衣無縫,一時為人稱道,嗜金石文字,究心《說文》、《玉篇》等書,且得家藏古銅玉印暨譜八卷,朝夕揣摩,悉心研究,又承徐浩庵指授,師法秦漢印章,刻劃遒勁卓越,見刀亦見筆,論者謂可頡頏丁、黃。1756年曾輯生平所作印匯為《嚴素峰印譜》二冊,有董邦達及賀壽題詩。平生刻印頗多,曾匯為印譜,因無力付梓,自珍藏之。后將印譜悉付汪啟淑,汪允諾代付剞劂,不意遭火災焚毀殆盡。僅有數方印章收入《飛鴻堂印譜》。 逸興遄飛。 鈐印:花垂江上、南沙處士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后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笑出花間語,嬌來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宮鶯嬌欲醉,檐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艷舞衣。晚來移彩仗,行樂泥光輝。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球。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游。 盧橘為秦樹,蒲萄出漢宮。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 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題識:右錄李適先宮中行樂詞 素峰 嚴源 引首章:飛云【白】 鈐印:源,印【白】寸心千古【朱】 琴心流水彈明月,酒就東山酌白云。錄篆摘聯 玄豹夜寒和霧隱,驪龍春暖抱珠眠。素峰集古 引首章:乎江 鈐印:博君一粲【白】 長留天地間【珠】 釋文: 壬申清余,寄榻于陸氏清勝齋中,臥疾初起見紅蕖出水。綠柳搖風滌塵襟于靜境,翻詩卷于三唐,欣有會意不覺神往。于是細研蕉露,勞倩文犀。勉效諸體爰書一冊計十有八。方時荷香欲語,竹韻清人,益令雅與悠然而書法之拙,大愧古人,臨池惆然 。 素峰逸史源 鈐印:名源【白】 景湘【朱】 就正有道【朱】 此心無所昧,得福哪有涯。游集垂云文 春暖觀魚化,秋高聽鹿鳴。 集鐘鼎文 素峰 鈐印:景湘【白】 落【白】 釋文: 千里風云契,一朝心賞同。意盡深交合,神靈俗累空。 草帶銷寒翠,花枝發夜紅。唯將澹若水,長揖古人風。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鶴閒臨水久,蜂懶采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靜山子源 鈐印:名源 【白】,景湘【紅】 釋文:初訪西城禮[李]少君,獨行深入洞天云。 風吹青【清】桂寒花落,香繞仙臺【壇】處處聞。 逐波云影參差遠,背日嵐光隱見深。 猶似望中連海樹,月生湖上是山陰。 風動閑天清桂陰,水精簾箔冷沉沉。 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盡日吟。 方士飛軒駐碧霞,酒寒風冷月初斜。 不知誰唱歸春曲,落盡溪頭白葛花。 玉簫金瑟發商聲,桑葉枯干海水清。 凈掃蓬萊山下路,略邀王母話長生。 焚香獨自上天壇,桂樹風吹玉簡寒。 長怕嵇康乏仙骨,與將仙籍再尋看。 饑即餐霞悶即行,一聲長嘯萬山青。 穿花渡水來相訪,珍重多才阮步兵。 鶴不西飛龍不行,露干云破洞簫清。 少年仙子說閑事,遙隔彩云聞笑聲。 素峰隸古于靜香齋 鈐印:臣 、 源。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指翠微宮。 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題識:素峰 鈐印:嚴、源 有竹有山有水,宜煙宜雨宜晴。 欲似浣花溪畔,主人背郭堂成。 古木寒鴉山邊,小橋流水人家。 昨夜前村深雪,陽【先】春又到梅花。 雨積米顛法眼,睛開儲老田家 。 竹葉短籬茅舍,桃花魚水肥蝦。 松長龍鱗傲雪,竹栽鳳尾拖云。 存我古心淡泊,動人先趣詩文。 題識:素峰山人 鈐印:素峰【白】、 隸古【白】 劍氣琴情酒興,花香鳥語書聲。 題識:上方大篆 源 鈐印:桐江舊印【白】 清爰山書小篆文【朱】、文靖后人【朱】 心地清且凈,不妨自適性。于焉樂我志,可以少修省。集芝英篆 鈐印:琴山客【朱】 《梅花集韻》 林端識香氣【孟浩然】 來訪月中仙【沈肩吾】 殘雪午橋外【李紳】 蟠根積水邊【杜甫】 素姿凌白奈【韓偓】 清韻入朱弦【魚玄機】 皓彩終宵合【貫休】 幽懷獨悄然【司空圖】 道性欺冰雪【李郢】 瓊枝瑞色封【王涯】 花寒未聚蝶【裴延】 柯偃乍疑龍【王維】 金木本有質【棘據】 風霜老昔容【王涯】 興來看不足【錢起】 遠意更重重【隋唐帝 楊廣 】 鈐印:引勝【白】、臣源印【白】、垂竿江上【朱】 釋文: 目極云霄思浩然,風帆一片水連天。 輕橈便是東歸路,不肯忘機作釣船。 識文;右唐溫飛卿七絕一首 懸鍼文 素峰。 引首章:素峰【白】 鈐印:琴川山門? 長流天地間。 董邦達題詩 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 風云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東山董邦達書于淡宇閣。 鈐印:一生介介、董邦達印、孚存 題識:董邦達書 董邦達(1696-1769),清代官員、書畫家。字孚存、爭存,號東山、非聞,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二年授編修,官終禮部尚書,謚文恪。好書、畫,篆、隸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筆。其風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與董源、董其昌并稱“三董”。 后語:看完素峰的作品,我感到迷惑,他的書法各體節能,篆刻也入古法,為什么大家不了解呢?細分析如下;1.官位小,名氣低。加上作品原稿遭到焚燒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2.和社會名流交游少,沒有得到上層認可和收藏。3.時間久遠,讓人淡忘了。可惜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