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汪精衛刺殺攝政王失敗被捕,肅親王親自審問他:“你們這革命啊,是有原因的,看我們清朝太壞,假如你們成功了,我看你也不能強過清朝!” 1908年,清政府終于立憲成功,一眾維新派情緒異常高漲,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中發文暗諷革命者:“你們革命就是煽動子弟送死,自己卻躲在高樓大廈中,安于享受,你們是一群'遠距離革命者’!” 一番話,深深刺痛了革命者們的心,誠然,維新派的成功,是經歷過流血和斗爭的,再不濟,也出了“戊戌六君子”這樣的人物,跟他們相比,革命黨的確要寒酸很多。 受到梁啟超的刺激,27歲的汪精衛決定站出來,為推動革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認為,革命需要薪和柴,只有點燃火把,才能照亮前方,他甘愿成為那具照亮前方的火把。 為此,他主動向孫中山請纓,表示愿意返回國內,刺殺清政府的高級領導人。 孫中山有心勸他,但汪精衛已經打定主意,無奈,孫中山只能同意他的計劃。 就這樣,1910年,汪精衛、黃復生、喻培倫和陳璧君四個人先后抵達北京,在琉璃廠附近開了一家照相館做掩護,然后秘密研制炸彈,他們決定,將攝政王載灃作為最終的暗殺對象。 攝政王載灃是如今清政府真正的掌權者,暗殺他,也符合此次暗殺清政府高級領導人的最終目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四個人終于將炸彈研制了出來。之后,他們將炸彈安放在攝政王載灃上朝時的必經之路上,等待暗殺載灃的最佳時機。沒成想在安放炸彈的時候,被一位路人發現,暴露了行蹤,他們想去追,卻發現目擊者早已翻過墻頭,跑了個無影無蹤。 幾天后,汪精衛等人得到消息,稱北京城近日內發現炸彈,疑似與載灃敵對的另一股勢力所為。見到沒有查到自己頭上,汪精衛這才長舒一口氣,殊不知,這不過是載灃等人設下的圈套罷了。 第一次暗殺失敗,汪精衛立刻讓喻培倫去日本買炸藥,陳璧君去南洋籌款。沒想到兩個人前腳剛走,載灃的人后腳便將汪精衛、黃復生兩個人逮捕,兩個人因暗殺罪被關入了死牢。 1910年4月,針對刺殺攝政王的案件,正式開庭審理,庭審法官為肅親王善耆,也是大漢奸川島芳子的生父。面對審訊,汪精衛和黃復生都爭著將責任攬在身上,想讓對方和這件事撇清關系。 特別是汪精衛,在庭審時,還講了很多關于革命的知識,聽得人熱血沸騰。他之所以這樣做,是認為只有自己一死,才能換來革命者們的覺醒,為此,他甘愿奉獻自己的生命。 聽完汪精衛的理論后,善耆一臉不屑地說道:“你們這革命啊,是有原因的,看我們清朝太壞,假如你們成功了,我看你也不能強過我們清朝!” 汪精衛聞言,只是冷笑,對善耆的話嗤之以鼻。直到12年后,肅親王去世,汪精衛來到他的墳前吊唁,眾人詢問原因,他才緩緩說道:“他說的話應驗了,我們今天成功了,還真不如人家清朝,弄得這么糟糕!” 十六年后,汪精衛背叛革命,投靠日本人,成為人人喊打的漢奸。 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年汪精衛死在了刺殺攝政王載灃案上,如今的他,是否會被尊為烈士?我想一定會的。但歷史沒有如果,汪精衛僥幸活下來了,也正是因為此,才讓眾人看清了他的本來面目。 一個背叛革命,投靠日本人的漢奸,無論他曾經有過怎樣的豐功偉績,都注定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