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特征:(我們以月線的價壓作為例子) 價壓,由5日、10日、20日,三條均線自下而上,然后轉變成為,自上向下所形成的三角形。 a點:5日均價線向下死叉10日均價線所形成的結點; b點:5日均價線向下死叉20日均價線所形成的結點; c點:10日均價線向下死叉20日均價線所形成的結點。 由這三個點組成一個封閉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就稱為“價壓”。 d豎線位置以前,月線呈多頭排列,在沒有出現價壓之前,就沒有形成頭部的可能, e豎線位置以后,月線呈空頭排列,只要保持空頭排列下跌行情,就還將繼續。 市場意義: (1)在頭部盤整一段時間后,賣方拋盤加重。長線持倉者退場,使價格緩慢下跌。最初的賣盤可能是緩慢或者試探性的。但,隨著價格的連續下行,5日均線第一次下破了10日均線,這說明五天內新賣出的資金,平均成本已低于十天內賣出的資金平均成本。 (2)在上升通道中5日、10日和20日均線形成多頭排列,不可能形成三角形壓,因此沒有壓的圖形就不存在頭部的可能。 換一句話說,市場的天秤已傾向于空方,5日線下破10日線,使得10日內介入的資金虧損。10日線破20日線,使得20日內介入的資金虧損。以此進入惡性循環。最終三條均線封閉成一個三角形壓。 這使虧損的人擴展到5日持股者、10日持股者和20日持股者,這種循環繼續強化的話,三條均線將向下形成空頭排列,從而展開一輪空頭行情。 案例:主力運用“天門”,“月價壓”,“壓下平臺”,“斷頭鍘刀”等等,構筑頭部形態。 注意:圖中的壓下平臺在盤整到末期時照樣出現了量芝麻點,但這里的量芝麻點已經和回檔時的量芝麻點有了本質的區別,這里的量芝麻點是盤中的散戶行情,大家都在觀望,直到量萎縮,買賣都暫時的停止了,但隨著股價重心的逐漸下移會有更多的人突然醒悟過來而加入做空行列,所以后面一旦跌破壓下平臺的底邊線就發生了暴跌。 其實主力很狡猾的,他早就在天門和之前的拉高中大量出貨了,后來留下少量的貨構筑了這個平臺繼續吸引散戶跟進,但從種種頭部跡象的不斷顯現來看,就可以知道他在耍什么花招了 請不要隨便的拿任何的一個單一技術來操作股票,應該用合成技術綜合的判斷一個股票的優劣,當然這一節不是講合成技術的,僅僅是發現量芝麻點的位置不同有感而發而已。 案例:季均線系統上形成的季價壓。 案例:用碰、撤、穿、抽的迂回走勢對頭部的季價壓進行強化。 點擊關注,明天繼續更新: 交易日每天晚上21.45準時呈現 :大盤、板塊、個股邏輯拆解! 每周六周日晚上實時干貨內容:周六干貨專欄、周日基金普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