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侵犯人體不同部位,表現癥狀不一樣,所用方劑也不同。 一、濕在皮膚——麻黃加術湯 主要癥狀:惡寒發熱,身體煩疼,無汗,不渴,飲食無味,苔白脈浮。 二、濕在肌肉——麻杏苡甘湯 主要癥狀:風濕一身盡疼,發熱,日哺所劇者。 三、濕在血脈——防己黃芪湯 主要癥狀:汗出惡風,身重浮腫,關節煩疼,自汗出,腰以下重,小便不利,脈浮。 四、濕兼表證——桂枝附子湯 主要癥狀:身體疼煩,四肢掣痛,難以屈伸,不嘔不渴,惡寒發熱。 五、濕在中焦——白術附子湯 主要癥狀:目眩,骨節疼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 六、濕在關節——甘草附子湯 主要癥狀: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 七、濕氣在脾——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主要癥狀:小便不利,心下滿,頸項強痛,翕翕發熱。 八、濕氣在胃——理中湯 主要癥狀:嘔吐泄瀉,胸滿腹痛,喜溫。 九、濕氣在肺——小青龍湯 主要癥狀: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 十、濕氣在腎——五苓散 主要癥狀: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