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好用,小方高效,但小方需要精確辨證。我們在臨床上當如何應用小方呢?我有自己的思考。 一 何為小方? 關于“小方”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指指藥味少,配伍簡單的方子。一般多認為四味以及四味以下的藥方即屬于小方的范疇;另一種指藥味稍多而藥量小的方劑。 我的觀點是,以上兩種觀點都是小方,都應該在臨床上重視起來。 或許有人會說,大方能治病,為什么要重視小方呢?我的觀點是,如果大方和小方都能治病,那么用大方還是小方呢?顯然,首選小方。因為小方藥味更精簡,藥力更直接,而且還可以減少病人的藥費支出,并能節省中藥材。 小方源于《內經》。《內經》明確地說:“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并認為,所謂的小方,即是“君一臣二,制之小也。”顯然,《內經》認為三味藥的藥方屬于小方,其中有一味作君藥,兩味作臣藥。 當然,關于小方的藥味,亦不必拘泥。我的觀點是,“小方”是相對于“大方”而言,藥味較少,藥量較輕。 我臨床用方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能用小方,絕不用大方,使藥味盡量精簡。另外,我用方時喜歡盡量用便宜的中藥,不用貴的。我在臨床上經常會看到有病人帶來的他醫的藥方,不少竟然有30味以上,這根本就是心無定見,撒網捕魚。 二 為什么要用小方? 在我看來,病人求醫,希望得到的是療效,而小方正可以滿足病人的要求。其一,小方功專力宏,能直達病所,可以產生速效之功;其二,小方的用法非常靈活,既可以單獨使用,能直接切中病機,還可以組合應用,形成合方,并能據證加減化裁,搭配非常靈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其三,臨床看病時用小方,非常輕巧靈便,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在我看來,一個個“小方”就象是積木塊,通過不同組合,即可形成變化莫測,最適合于治療一些病機復雜,或變證繁多、虛實夾雜的病證。 而且,小方還有許多優點,比如,醫者可以更方便地掌握用方后的療效變化,而不至于象用大方一樣,一旦有了療效,不知道起效的藥味是哪個。正如張錫純所說:“醫者用方,恒方至藥品二十余味……即將治愈,亦不知何藥之力。”并提出“恒擇對癥之藥,重用一味,恒能挽回危重之病。且得借之驗藥之實際。”這是頗有見地的。 而且,小方的功專力宏,最適合于單一病機的病證,可直達病所。另外,小方因為藥味極少,或劑量極輕,其毒副作用也非常輕微。最后,小方經濟實惠,適合病人的需要。 三 那么,哪些方子是小方呢?我推薦多用經方。 一方面,經方被譽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另一方面,經方中多有小方。可以說,醫圣張仲景即是善用小方的大師,《傷寒論》載方112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兩書共有281方,其中藥味在5味以內的方劑計160余方,占50%以上。 而且,仲景的小方現在也是臨床常用方。有學者統計,臨床常用的經方中,一味藥的在15方以上,兩味藥的約有40方左右。我的觀點是,仲景給我們做了表率。我們學習仲景,也要效法仲景。如果能把仲景的小方用好,就是真正的臨床高手了。 仲景經方的特點可歸納為四個字,即藥專力宏。我在臨床觀察到,善用經方中的小方,完全可以治療一些大病重病。比如,大承氣湯只有四味藥,若能用之得當,常能治療重證危病;大黃附子細辛湯只有三味藥,但治療偏痛療效卻非常高;小半夏湯藥只有兩味藥,卻能化飲止嘔…… 如果能把仲景用小方的經驗繼承下來,就能學有淵源治有圭臬,且療效有效了。 四 如何應用小方呢?我有如下幾點經驗: 其一,要充分認識到小方的優勢,要學透小方,懂得小方的立法與制方理念,這是臨床應用小方的基礎。可以這樣說,對小方掌握地越是透徹,臨床應用小方也就越靈活,越有效。 如何學透小方呢?我的觀點是,深刻掌握每一個小方所針對的核心病機。比如,五苓散主治的是膀胱氣化不利之“膀胱蓄水證”、“水逆”、“水痞”;四逆散針對的是陽氣郁遏于里,不達于外“熱深厥亦深”之“厥證”;桃核承氣湯治療的是熱在下焦的“膀胱蓄血證”;小陷胸湯用于痰熱互結之“小結胸證”;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于無形邪熱結于心下,氣機阻滯之“熱痞”;梔子豉湯用于熱擾胸膈之“心煩不得眠”;葛根芩連湯用于表證未解、邪熱入里之“協熱利”;當歸芍藥散針對的是肝氣郁滯、脾虛濕勝之妊娠腹痛證…… 要想掌握小方,那就一定要先掌握這些小方的核心病機和主治。 其二,要善于加減化裁小方。小方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小方也是可以加減化裁的,甚至可以減味應用。比如,仲景的麻黃湯,其中只有四味藥,但可以桂枝變成三拗湯,還可以再去杏仁,變成麻黃甘草湯。再如,桂枝湯有五味藥,其中既有桂枝甘草湯,也有芍藥甘草湯。 還要認識到,小方雖然藥味簡單,但一味增減,其藥力方向即有變化。比如,麻黃湯、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這三方都主以麻黃,輔以杏仁,使以甘草。配桂枝,則名麻黃湯,為治傷寒表實無汗之方。伍石膏,則名麻杏石甘湯,為治風熱郁肺喘而汗出之方。含杏薏仁,則名麻杏薏甘湯,為治風濕痹痛,日晡熱甚之方。只是一味藥的變化,則全方的作用隨之而變,且其主治證候亦完全不同。這里面有許多極為精微的東西,值得我們細加體會。 小方還要注意每味藥的劑量。比如,同是大黃、厚樸、枳實三味藥,可組成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湯三個藥方。小承氣湯,大黃用量倍于厚樸,目的在于泄熱通便;厚樸三物湯,厚樸用量倍于大黃,目的在于行氣除滿;厚樸大黃湯,厚樸大黃倍于枳實,目的在于開胸泄滿。可見以上三方雖然藥味相同,只是分量各有偏重,其主治則完全不同。這其中的精微變化,亦當多加重視。 其三,要善于合方。小方的合方也非常容易,既可經方與經方合方,也可以經方與時方合方,其應用范圍極為廣泛。 就經方與經方合方來說,比如,治肺有熱痰導致胸悶咳嗽時,即可用小陷胸湯合半夏厚樸湯,既清熱又化痰; 就經方與時方合方來說,胃中郁熱而疼痛,可用小陷胸湯合百合烏藥湯…… 其四,六經辨證是臨床應用小方的重要法則。仲景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來劃分疾病的深淺及邪正盛衰,從而為用方提供依據。要想提高小方的療效,六經辨證是一條捷徑。 事實上,六經病的主方多為小方。只要辨證得當,往往能切中病機,取得療效。比如,理中丸是太陰病的代表方;麻黃附子細辛湯是少陰篇代表方;白虎湯是陽明病氣分熱盛的代表方……,只要癥狀符合其病機,不必拘泥于是外感還是內傷,即可放心應用。 其五,即使是治療大病重癥亦要重視應用小方。我的觀點是,小方不但能治外感病,還能治內傷病;不但能治小病輕病,亦能治大病重病。 比如,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且屬于內傷雜病。其早期往往以陽證或熱證為主,多屬陽明病,可用白虎加人參湯、葛根芩連湯、桃核承氣湯等;中后期并發血管、神經病變,則多表現為全身虛弱、局部陽熱之寒熱錯雜證,多屬厥陰證,可選四逆散、芍藥甘草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等,臨床上常以合方應用為主;終末期合并心衰、腎衰,則主要表現為虛證、寒證,屬太陰、少陰證,可用四逆湯、理中湯、真武湯等。 其六,要博采眾家之長。在學習應用經方的同時,也要兼收并蓄歷代各家的經驗,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對經方的理解,還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 從歷史來看,不少學驗俱富的醫家其臨床處方常常是寥寥數味,幾達爐火純青的境地。比如,晉代葛洪著《肘后備急方》,其中多以一兩味藥治病。再如,《千金方》、《外臺秘要》中有許多小方,這些都可以羽翼經方。 小結 綜上所述,小方能治病,那是不是一定要用小方呢?我的觀點是,大可不一定。仲景亦有大方,比如,薯蕷丸就有21味藥之多。我們完全不必拘泥于所用的是大方還是小方,只要明確一件事,即對證用方。 病情不同,病機不同,用方及多少自然不同。前人有言:“用藥之妙如將用兵。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唯取其功”又說:“治寒以溫,治熱以涼,但中病即止,矯枉勿過正也。蓋涼藥頻施,必至于嘔惡沉冷;溫藥頻施,必至于煩躁悶熱。所貴酌量權度一毫無過用焉——是為治法。” 這個理念非常好,也是前臨床處方用藥的寶貴經驗。我們要學習這些經驗,不斷提高用方用藥的精確度,從而提高療效。 選擇中醫客服電話 前臺1:152 9648 3855(預約網診咨詢) 前臺2:189 7708 1988(預約網診咨詢) 官方商城客服:151 7713 4283(查詢訂單) 大家可以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進入我們的官方商城,購買選擇中醫推薦產品 春節放假,親朋好友聚會,免不了要喝幾杯。目前正逢疫情,大家基本上都曾感染過了。感染之后,脾胃的運化功能下降,此時若過量飲酒,最容易誘發濕熱內滯。那么,既想喝酒,又希望能避免濕熱,有沒有辦法呢? ??:因訂單壓力大,為能讓大家及時收到預防方,我們會每日限時限量開放預防方購買渠道,大家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社群,關注群內上架通知??? ?近期下單所有的訂單我們會盡量在48小時內順豐空運發出!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 ?? 選擇中醫微診所上線啦 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行 選擇中醫線上預約 ?? 掃碼我們的官方商城 購買防疫方 以及選擇中醫推薦產品?? 選擇中醫客服電話 前臺1:152 9648 3855(預約網診咨詢) 前臺2:189 7708 1988(預約網診咨詢) 官方商城客服:151 7713 4283(查詢訂單) ?選擇中醫的朋友們大家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