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周易取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煙臺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簡介 煙臺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是什么? 煙臺是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地名,很多人都好奇煙臺取名字的歷史和變遷,這里中國姓名學家謝詠老師就收集整理了關于煙臺起名字的由來簡介,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謝老師來為你分析~ 山東煙臺的名字來源于一座山,山的名字叫作煙臺山。如果說北京的俗語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那么煙臺就應該是“先有煙臺山,后有煙臺城”。 煙臺是環渤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山東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而且這里風景秀美,它南與黃海為鄰,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和大連隔海相望。而煙臺這個名字的由來,卻要從明朝的洪武年間說起。 (1)謝詠老師~煙臺起名字的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為了防范倭寇,當地人在臨海北山設立狼煙墩臺,后來就把那座山叫煙臺山,煙臺市也因此而得名。什么是狼煙墩臺?其實就是北京明長城的烽火臺,狼煙墩臺應該是膠東的叫法,因為威海著名的觀賞大天鵝勝地,就叫煙墩角,得名原因和煙臺差不多。 據明史記載,在明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為了加強海防軍事建設,和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擾,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特批建寧海衛(今牟平區)"奇山守御千戶所",同時在千戶所的北山,也就是煙臺山的山頂修建了"狼煙墩臺",用來烽火狼煙做為軍事通訊工程。圖中為烽火臺。 (2)謝詠老師簡介~ 本文由中國姓名學取名大師謝詠分享閱讀,旨在探索城市姓名歷史和人文底蘊,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們的先人在不斷總結當地風土人情和人生百態的基礎上進行的高度提煉概括出來的,而我們個人的姓名不僅僅是終身在運用的,同樣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謝詠老師提醒朋友們起名改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數理配置結合相輔相成方為正宗,謝詠老師一生致力于周易與姓名文化的研究運用,采取正統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稱姓名之清流和精髓,如果正準備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聯系謝老師來幫助分析~ 煙臺名稱,源于煙臺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于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臺,也稱“烽火臺”。發現敵情后,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臺。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此而得名。 (3)謝詠老師簡介~煙臺的歷史 煙臺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后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臺;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臺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暑改為煙臺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臺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臺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臺市人民政府至今。 煙臺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臺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征。骨器的磨制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后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煙臺之名源于“兵事”。1398年,為防御倭寇,加強海防,在沿海設置了烽火臺,遇警晝則生煙,夜則舉火,接遞通報,以資戒備,后將這種火臺稱為煙臺。煙臺市因市區內煙臺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煙臺地區改建為地級煙臺市。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興建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1985年3月20日動工興建。1992年5月4日升格為副地級。 芝罘區 因境內有芝罘島而得名。秦始皇三次東巡此島,始有“之罘”之稱,后改為“芝罘”。1983年11月改為芝罘區。 福山區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偽齊帝劉豫登此山,稱兩水鎮一帶為“福地”,因名此山為福山,金天會九年(1131年)置縣,故名。 萊山區 相傳800多年前,在今萊山大地上,一夜間來了一座小山(今煙臺萊山機場內馬鞍山),當時取名“來山”,后因山上草木叢生,遂演變為萊山,由此得名建鎮建區。 牟平區 牟平因處牟山之陽平川地而得名。唐麟德二年(665年)置牟平縣,1994年12月撤縣設區。 龍口市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萊陽市 因地處萊山(今旌旗山)之陽,故稱萊陽。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陽為萊陽。1987年4月改名萊陽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