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脊椎病因治療學(龍氏正骨)手法特色

     學到老圖書館nd 2023-04-16 發布于廣東

    脊椎病因治療學”是由我國著名骨科專家魏征、龍層花教授歷經半個世紀基礎及臨床研究而創立的,是一門研究脊椎失穩和錯位等造成脊椎、周圍神經、血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病癥的新興學科。

    支配人體五臟六腑的神經都是從脊柱發出的,脊柱是人體生命的棟梁。在從爬行動物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脊柱所受到的壓力是越來越大。直立行走的人,全身的壓力都集中在脊柱上。例如經常坐辦公室的白領一族、開會多的人,很容易出現由脊柱引起的疾病。不少病人在脊椎病好轉時,原有的內臟(器官)病癥狀同時好轉或痊愈,經過大量的臨床解剖及實驗研究發現,神經官能癥、頭痛、眩暈、高血壓、原因不明的胸悶、心悸、失眠、頑固性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痛經等,特別是許多病因不明、屢治不愈的70多種內臟疾病多與脊椎疾患有關,找出了脊柱相關病因理論,在此理論基礎上創立了龍氏正骨推拿。

    龍氏正骨推拿以脊柱解剖、生物力學和脊椎病因理論為基礎、運用獨特的“三步定位診斷法”及糾正脊椎錯位的“四步十法”,具有科學嚴謹、定位準確、無痛安全的特點,是既治標又治本的脊椎病特效治療方法。是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的“全國適宜推廣技術項目”、“十年百項重點推廣項目”。魏征、龍層花教授等編著的《脊椎病因治療學》是我國脊椎病因學的奠基之作,1987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后,已再版了4次仍供不應求。脊椎病因治療學還被多家醫學院校列入本科生課程,國際上,世界各地數萬名醫學同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龍氏治脊療法,對各種頸椎、腰痛、腰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急慢性腰扭傷等病癥,療效確切。這套手法可以對脊椎病因引發的疾病進行辨證施治,其特點為:穩準、輕巧、無痛、安全,療效確切,現已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科研課題和成果推廣應用。

    圖片

    龍氏正骨第一代研究帶頭人——龍層花教授

    龍氏正骨第二代研究帶頭人——段俊峰教授

    圖片

    龍層花:著名脊椎病專家、教授;廣州醫學院畢業,從醫70多年,曾任廣州軍區總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香港骨傷學會終身會長、中華推拿學會、中國脊椎相關疾病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頸椎病研究會研究員、首屆中華脊柱醫學論壇大會名譽主席;創立有“脊椎病因學說”和“龍氏治脊正骨推拿療法”,發明了微機控制治脊床、頸椎牽引椅、龍牌保健枕,有龍氏脊椎牽引枕等4項國家專利,獲世界傳統醫學大會金杯獎4次,軍隊科技二、三、四等獎6項,國家級重點課題1項;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地講學,舉辦龍氏治脊推拿培訓班200多期,為全球培訓了2萬多名龍氏治脊醫師。龍氏正骨推拿已被列為醫學院校本科生課程,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全國適宜推廣項目并在在全國各地進行了推廣。

    主編及參編著作包括:《脊椎病因治療學》《頸椎病防治》、《腰骶椎病防治》、《龍層花都市病家庭推拿法》(VCD)、《實用理療學》、《簡明臨床理療手冊》、《實用脊柱病學》、The Studyand Treatment of Spinal Diseases,發表論文60多篇。

    段俊峰:(魏征教授和龍層花教授的研究生、指定接班人,七十年代初與魏征教授和龍層花教授開始從事龍氏正骨手法研究至今)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廣州軍區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外治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法微型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常務理事。全軍康復與理療學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頸肩腰腿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推拿理療中心顧問,廣州軍區康復理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物力醫學與康復學會副主任委員,省康復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脊柱醫學雜志副主編,中國臨床康復、頸腰痛雜志、中華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醫學理論與實踐雜志編委。

    段俊峰教授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北京醫科大學,70年代初與魏征教授、龍層花教授從事《脊椎病因治療學即龍氏正骨推拿復位手法》的研究與臨床實踐至今40余年,魏征教授和龍層花教授指定唯一繼承人。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課題,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微型外科”(微針介入)治療法,擅長于治療各種疑難性頸肩腰腿痛類疾病如各型頸椎病、頸性眩暈、頸性頭痛、頑固性肩周炎、網球肘、狹窄性腱鞘炎、肌筋膜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增生性骨關節炎、跟痛癥、骨關節損傷、軟組織損傷、強直性脊柱炎等,無需開刀,療效達國際先進水平,治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病人。

    龍氏正骨特色

    特色一:三步定位診斷法

    第一步:神經定位診斷;

    第二步:觸診、檢查診斷定位法;

    第三步:X線頸椎照片定位診斷。

    特色二:頸椎正骨四步十法

    1、仰頭搖正法

    2、低頭搖正法

    3、側頭搖正法

    4、俯臥搖肩法

    5、側向搬正法

    6、挎角搬按法

    7、俯臥沖壓法(旋轉分壓法)

    8、側臥推正法

    9、牽引下正骨法

    10、反向運動法

    特色三:胸椎正骨法五法

    1、單向沖壓法

    2、俯臥雙向分壓法

    3、俯臥旋轉分壓法

    4、肋骨平推法

    5、俯臥定向捶正法

    特色四:腰椎正骨法十法

    1、雙手重疊直接沖壓法

    2、雙手間接分壓法

    3、俯臥牽抖沖壓法

    4、俯臥牽引兜肚法

    5、俯臥搖腿揉腰(背)法

    6、坐式旋轉搖扳法

    7、側臥搖按法

    8、俯臥按腰扳腿法

    9、抱膝滾動法

    10、背晃法

    特色五:段俊峰老師開創的微型外科(微針介入)治療法

    微針介入療法是在古代“九針”以及小寬針、小針刀、針灸刀、銀質針、套管針的基礎上結合軟組織外科學、現代骨科影像介入學和藥物治療學,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而創立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上述特色療法雖然較多且都有獨到之處,但他們都有共同之點,即微型器械而治病介入體內,但單一種類的針或刀治療適應癥畢竟有限,其治療作用也不全面。我們在神經阻滯療法的基礎上,配合X線透視或超聲定位,根據不同的病變組織選用不同的微型針具刺入到病灶實施治療操作,提高了治療的準確性、增強了療效。

    龍氏正骨三步定位診斷法

    第一步,神經定位診斷,即癥狀定位診斷。詢問病情時,根據其主要癥狀表現的部位,分析屬于哪個椎間和哪種病理變化,作出初步定位;

    第二步,觸診、檢診定位診斷:根據術者進行脊椎觸診結果,與癥狀定位相符者,即可作出發病的脊椎、椎關節和錯位類型。觸診未能確定者,應進行骨科、神經科的檢診方法和實驗室檢查,作出鑒別診斷。必要時,請專科會診后確診;

    第三步,X線脊椎照片定位診斷:首先須排除治脊療法禁忌癥:腫瘤、結核、嗜伊紅細胞肉芽腫,有外傷史者,排除脊椎骨折、脫位。鑒別診斷:類風濕、強直性脊椎炎、痛風癥等。然后分析椎小關節錯位的部位、類型、椎間盤突出情況。應與癥狀定位診斷和觸診定位診斷結合分析,作出正確的定位診斷。

    龍氏正骨四步手法原理

    正骨推拿法的手法操作分為四步,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強壯手法及痛區手法。

    1、放松手法:其目的使患者頸椎上下6個椎間以內的軟組織充分放松,主要通過掌心和拇指揉法,也可應用擦法、按法和摩擦法,在棘突、橫突附著的肌腱緊張壓痛點處做震法。手法應柔和輕松,避開椎小關節腫痛處,或者使用輕手法。

    胸椎以掌揉法或用掖法順最長肌、菱形肌方向,由上而下或由內向外往返2~3遍,棘突旁多裂肌、棘肌部(華佗挾脊穴),以雙拇指揉法,椎旁痛點按法或震法左右側同法施術。達到背部緊張的肌肉、筋膜放松為目的。

    腰椎放松手法,因腰肌較健壯,急性損傷時,腰肌痙攣亦較重,用掌揉法和前臂揉壓法為主,或用擦法,如不易放松時,用“搖腿揉腰法”療效較佳,痛點(阿是穴)用按法、震法。

    2、正骨手法:胸椎/腰椎的正骨手法多為通用手法,要注意掌握椎間結構的生理特點,推拿手法的力度,正骨時定點的方向(角度)和著力點的選擇最重要。胸椎與胸廓的整體結構緊密,復位力度角度不當,常導致胸前軟骨或關節挫傷引發胸痛,應引以為戒。

    分快速復位法和慢速復位法兩種。前者多適用于青壯年及健壯者。后者適用于兒童及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對體質弱和急性期疼痛劇烈不能接受快速復位手法者,也可應用緩慢復位法。

    快速復位法應先選好“定點”及“動點”,在操作中加一個有限制的“閃動力”,以使頸椎關節因受短速有力的“閃動力”而復位。

    緩慢復位法的動作與快速復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閃動力”,重復3-5次的連續動作,讓關節在運動中受“定點”的阻力和“動點”的動力而還納復位。

    3、強壯手法:胸椎以雙拇指在棘突兩旁的華佗夾脊穴,自上而下作指壓法1~3遍,棘旁筋結彈撥法、最長肌揉捏法或提彈法,辨證選配穴位作點法(按病情選穴),以背部俞穴為主,配以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治脊療法治療內臟病時,常用“捏脊療法”作為強壯手法。腰椎的強壯手法,多用筋結彈撥法、深筋膜松解法、穴位推法、點法(腰和下肢選穴,或用阿是穴),拳叩擊法和掌擦法(加藥油橫擦兩側腎俞穴至溫熱為佳)。

    對于椎旁硬結粘連組織,可用彈撥、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結調理軟組織的平衡機能。對于松馳、萎縮的軟組織,可用指針點、捻、叩打、摩擦生熱等法,以溫熱補氣與強壯,并可選取一組穴位行調和陰陽,行氣活血的補益法。強壯手法對病程長,體質虛弱和老年病人尤為必要,同時對頸椎關節失穩有康復作用。

    4、痛區手法:腰背以外的痛區,按胸部或腹部癥狀,選用鎮靜手法或興奮手法。鎮靜手法用于止痛,例如,胃炎、腸痙攣、胸脅痛、肋間神經痛、哮喘等,在胸肋部作雙掌撫摩法、4指揉法痛點揉按法或震顫法。興奮手法用于功能低下者,例如,消化不良、糖尿病、腎上腺功能減退癥、便秘等疾病。按內臟功能減弱,用腹部穴位做拇指推法、腹肌提拿、抖法、摩法、下肢穴位重力點(拍瘀)法、胸部輕六拍打法、帶脈溫補法(藥油掌擦至溫熱)等。慢性支氣管炎、胸悶等,除胸肋部掌揉法外,適量的拍打法,配合呼吸脅部掌壓法。腰椎痛區手法,根據病情,治療下肢或腹部,下肢神經痛者,沿痛部由上而下施以拇指揉法或掌揉捏法、搓法、點穴法、胭窩拍打法、下肢關節運動牽抖法。下肢肌肉痛者,揉捏法、肌腱按壓法、震顫法等。下肢麻木者,麻木區拍打法為主(或用梅花針治療),相關肌腱提彈法,重力點穴法,神經干彈撥刺激法。腹部盆腔臟器疾病者,腹部撫摩法、穴位拇指推法、震法,或加足底按摩法等。

    脊柱病除椎旁疼痛外,由于神經、血管繼發性損害,還可在四肢、頭、胸、腹部出現癥狀和病癥。傳統推拿以病癥局部治療為主,治脊療法的正骨推拿法則是以脊柱部位治療為重點,只要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壓迫,臨床癥狀常可立竽見影地減輕或消除,局部病癥也可不治而愈。但對病程長,癥狀重的病人,在結束治療之前,于脊柱復位后,應在痛區局部常規施行簡易手法,起到促進局部組織康復的作用。根據局部癥狀可以選用補虛瀉實的手法。

    常用手法有揉法、搓擦法、捻彈法、捏拿法、震顫法、叩打法,點穴法和運動法等,必要時隨癥選用。正骨推拿的要領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隨癥變通選用。正骨手法的目的是達到復位。一般選1-4種正骨手法即可,治療時間短暫而快捷。揉法可以貫穿于整個手法治療的每個階段(開始、結束及每個重手法之后),故又稱調整手法。病情輕者只用放松手法與正骨手法即可,無頸椎關節錯位或關節錯位已復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強強壯手法。

    龍氏正骨頸椎十法操作方法

    圖片

    1、仰頭搖正法:適用于枕寰、寰樞關節的旋轉式錯位。(伸屈動作——轉頭動作)

    患者仰臥,低枕。術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頜,使病人頭部上仰(仰頭可使C2-7頸椎后關節閉鎖成'定點'),側轉,囑病人放松頸肌(緩慢動2-3下),待頭轉到最大角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即可使錯位的關節復位,此操作中有時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咯得'聲。也可取坐位操作。

    2、低頭搖正法:適于頸椎2-6后關節旋轉式錯位。

    患者側臥、平枕、低頭(上段約屈15度,中段頸椎錯位者約屈25度,下段頸椎錯位者前屈須大于35度),術者一手輕拿其后頸,以拇指按壓于錯位的橫突后隆起處下方作為'定點',另一手托其面頰部作為'動點',以枕部為支點,轉動頭部,當搖頭至最大角度時,動點的手用有限的'閃動力','定點'的拇指按壓成阻力,使關節在動中因'定點'的阻力而復位。緩慢復位法根據需要可重復2-3次。

    3、側頭搖正法:適于頸椎2-6鉤突關節旋轉式錯位及側彎、側擺式錯位。

    患者側臥、低枕、頭前屈,術者一手托其耳區頭部,另一手輕拿其后頸,拇指'定點'于患椎關節隆起點,將頭搬起呈側屈狀作搖頭活動,動作同低頭搖正法。側凸癥,先治健側(凸側在下,凹側在上),后治患側,逐個復位。

    4、側臥搖肩法:適用于第5頸椎至第2胸椎間的旋轉式錯位。(頸5、6,定點橫突——頸7~胸2,定點棘突)

    患者側臥、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術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夾于錯位關節的橫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搖動,'定點'作對抗阻力,使旋轉錯位在搖動中復正,此法與低頭搖正法復位原理及適應癥相同,只是'動點'在下,改為搖肩,使作用力易于達到頸胸交界處。尤其對上位頸椎失穩的患者,可避免因低頭搖正角度過大而損傷上頸段。注意搖肩時先將其肩向下推,以免關節閉鎖影響復位。

    5、側向搬按法:適用于頸椎1-6側彎、側擺式錯位的鉤突關節錯位(勾椎關節錯位)。

    患者仰臥,術者立于床頭,一手拿其后頸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橫突側方并向隆起處按壓(側擺者只按一點,側彎者由下而上按壓)。另一手托住下頜并以前臂貼其面頰部,兩手合作將患者頭向上牽引并屈向健側再屈向患側(讓錯位關節先開后合),當頸屈向患側至最大角度時,拇指'定點'不放松,并與'動點'手協同作牽、扳、按聯合'閃動力'以使錯位關節復位。

    有時病人可改用側臥位,去枕,用抬頭作側扳按動作,與側頭搖正法相同,抬頭角度加大。(側臥位,抬頭側搬法)

    C6-T2側擺、側彎式錯位者,可將'動點'改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須使錯位椎間側屈活動度加大才能成功。(頸6~胸2,動點改為推肩拉肩法)

    6、挎角搬按法:適于C2-4頸椎后關節“混合式錯位”,或關節滑膜嵌頓,且關節腫脹者。(頸2、3關節滑膜嵌頓者,需先做滑膜嵌頓誘導松解手法。)

    患者取健側臥位,低枕,將頭偏向健側前屈,充分展開患椎關節,術者雙手拇指輕力彈撥其頸部緊張肌腱(提肩胛肌、夾肌多見)作滑膜嵌頓的誘導松解,使嵌頓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頸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點'于腫脹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對側頭面部,將頭搬起屈向健側前外45度,再搬頭向患側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壓該隆突關節,重復2-3次即可復平。

    7、俯臥沖壓法(旋轉分壓法):適于頸胸交界區頸6~胸3(C6-T3)的關節錯位。

    (1)旋轉分壓法:用于旋轉式錯位。

    (2)手法牽引:用于牽開椎間隙、糾正向前滑脫式錯位和術后整理手法。

    (3)直接沖壓法:用于向后滑脫式錯位。

    (4)側向搬按法:用于側擺式錯位。

    (沖壓時,定點要放在棘突根至椎板部或橫突部,可免手法傷害。)

    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壓痛為例,患者俯臥于軟枕上,頭在床邊懸空,面向頸部放松。術者立于床頭,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側,力點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點,令患者深呼吸,當其呼氣時,術者雙手用有限度的沖壓力下按,右手'動點力'稍加大,可重復2-3次,由于術者雙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對旋轉式錯位較易復正。

    對滑脫式錯位,可改為雙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兩側,在雙掌牽位頭頸時雙拇指加按壓力,以達到牽引推正之目的。

    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錯位。

    8、側臥推正法:適用于各種前后滑脫式錯位,對頸軸變直,反張者有效。

    用于頸椎前后滑脫式錯位,尤其對頸軸變直反張者有效。

    患者側臥,平枕、低頭,術者用拇指、二指夾持后突棘突兩旁椎板處作'定點',另一手托其下頜,使頭作前屈后仰活動。當仰頭時,'定點'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動,使反張的椎體在運動中被推正。滑脫較重者,用牽引下推正較易成功,或取仰臥位于推正時加牽引力,亦可復正。

    9、反向運動法:用于松解肌痙攣和肌攣縮、肌性牽涉性痛(頸背部頑固性牽涉痛)。

    (1)斜角肌痙攣。

    (2)最長肌痙攣。

    (3)勾椎關節前移錯位。——“對頂法”。

    10、牽引下正骨法:適用于C2、3以下頸椎病或外傷致病者。

    用于頸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變性并發椎體及關節各類型錯位。

    (1)推正法:用于前后滑脫式錯位和左右旋轉式錯位。(棘突左偏按右側,右偏按左側。)

    (2)搖正法:用于中下段頸椎左右旋轉式錯位。

    (3)搬按法:用于頸椎側彎側擺式錯位。(“動點”用動頭或動肩,“定點”選棘突或橫突均可。)

    如,椎間盤突出并發多關節多類型錯位,鉤突增生并發錯位,頸椎椎間盤變性并發各類型錯位,頸椎傾位仰位式錯位或脊髓型頸椎病因故不能手術等疑難病癥。

    下分牽引下搖正法、牽引下扳正法、牽引下推正法。

    *牽引前,必須先復位寰枕和寰樞關節錯位,以防加重頭暈。

    龍氏正骨骶椎正骨手法

    圖片

    1、按骶扳髂法:適用于骶椎向后髂骨前旋的骶髂關節旋轉式錯位者。患者側臥位,貼床一側下肢屈髖屈膝,離床—側下肢向后伸直,術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掌根于其骶椎中部,囑患者放松腰臀部,術者用爆發力,雙手同時一推一拉進行扳按,可重復2~4次。此法亦可于俯臥位進行。

    2、提臀撞正法:適用于骶椎向后骶椎點頭的滑脫式錯位者。患者仰臥,雙下肢并攏伸直,術者站于其足部床上,雙手同時握住其雙踝部,將其雙髖屈曲90°從床上提起,使其臀部離床約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發生撞擊,先輕,而后可加大撞擊力。此法不宜用于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此法可在地上施行。

    3、仰臥旋髖按壓法:適用于骶髂關節旋轉式錯位,糾正“陰陽腳”。術者一手握緊“陰腳”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將此下肢做屈髓屈膝位的旋髖動作,“陰腳”旋髖由內向外,活動1~3下,將髖旋向外屈位時(將膝關節轉向同側肩部外側),助手固定”陽腳”髂骨及大腿部,術者雙手同時將其“陰腳”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壓2—3下(沖壓使髂骨后旋復位),隨即將其腿向下牽抖1一3下;

    “陽腳”復位時,不用做內收肌群手法,屈髖屈膝和牽抖法同“陰腳”.但旋髖方向不同,而是由外向內旋,沖壓方向將患者膝部屈向對側肩部按壓2一3下,(沖壓使髂骨前旋復位),隨即向下牽抖。此法可重復2—3遍。

    4、俯臥內收肌松解手法:將“陰腳”屈曲作“4”字狀(“4”字試驗陽性),術者將拇指按壓于內收肌群的恥骨附麗處(可免彈撥時,骨膜牽張劇痛),另手揉捏、彈撥其痙攣的內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緩解肌痙攣。此法適宜于仰臥旋髖拉壓法之前施術。

    5、側臥牽抖復位法:同時糾正“長短腳”和“陰陽腳”。患者取側臥位,“陽腳”在上,“陰腳”屈髖屈膝平放床上,患者雙手緊握床沿以固定上身,術者站其背側。以右下肢是長腳又屬陽腳者為例,術者立于患者背側,左手按在髂脊上(發力時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脊前部(發力時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做好牽抖姿勢(雙手握緊右踝上部)準備,術者口令”1—2—3”時,二人同時用力完成牽抖沖壓法,術者雙手方向不同,將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達松動錯位關節,助手發力向下牽抖1一3下,使關節在動中復位;患者翻身(體位同上述),術者站其前側,雙手放置其髂脊上方、前方,牽抖沖壓時,術者雙手用較強的推力,將髂骨既向下,又向后旋而達“復位”。第二助手用手使勁抵住骶骨。“長腳”用力輕,牽抖1—3下;“短腳”手法力重,牽抖3—5下。

    其他手法參閱胸腰椎正骨手法。

    骨盆旋移癥的混合式錯位者(同時兼有陰陽腳、長短腳和點、仰頭者)上述手法可綜合應用,由于骶髂關節內面的凹凸不平狀,尤在急性外傷后關節內的無菌性炎癥重,或錯位后已有軟組織粘連時,復位難度增大。必要時,可先做局部封閉后,用較重的牽抖沖壓力,才能達到完全性復位。此時,手法后應臥床休息2-3天。

    圖片

    骨盆旋移綜合征

    1、腰骶關節錯位、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骨盆旋移癥者

    搖腿揉腰法:用于胸腰椎綜合癥的各骨關節損害者。

    牽抖沖壓法:用于胸腰骶椎的椎間關節各類型錯位。

    雙向分壓法:用于腰椎前滑脫或傾位仰位者。

    直接沖壓法:用于腰椎后凸及側彎者。

    2、骶髂關節錯位

    側臥牽抖沖壓法(主治“長短腳”,兼治“陰陽腳”)

    屈髖屈膝旋髖按壓法(用于骶髂關節旋轉式錯位)

    俯臥牽抖沖壓法(用于骶椎“點頭、仰頭”的滑脫式錯位)

    胸椎正骨手法

    胸椎后關節呈冠狀面,胸肋關節和肋橫突關節與胸椎后關節相聯結,胸椎椎間盤前后等高,且較薄,加上胸廓的保護作用,故胸椎不易做旋轉動作。胸椎棘突細長并向下方重疊如蓋瓦狀,故在定位時棘突與椎體約差一節。正骨手法的施治時要注意這些生理特點。

    胸椎正骨推拿常用手法

    放松手法以掌揉法、擦法、平推法為主,與棘突旁拇指揉法結合使用。

    強壯手法以雙拇指棘旁撥筋法,最長肌提彈法,穴位根據病情選配,以背部俞穴為主。胸腹內臟病者,加用捏脊療法。

    痛區手法以腰背痛以外的痛區按胸部或腹部癥狀選用鎮靜手法或興奮手法。

    正骨手法常用的有五式:俯臥沖壓法式三式;捶正法二式。

    1、單向沖壓法:用于胸椎單椎后凸滑脫式錯位或側彎側擺式錯位。

    患者俯臥,胸前平放于薄枕上,術者單手或雙手重疊,掌根置于后凸棘突上(如向右側彎側擺者,術者站于患者右側,雙手用力方向偏左前方),囑其做深呼吸,呼氣時,術者用有限度的沖壓力,重復2~4次。

    (坐位加牽引力膝頂法)沖壓法亦可在坐位下進行。患者騎坐于木椅上,面向椅靠背,術者立其后,用右膝關節屈曲頂按于其后凸的棘突下方,術者雙手扶患者雙肩向后拉,同時右膝適當用力向前頂按。滑脫較重者,加牽引|力,患者雙手對抱,術者雙手從其腋下伸出抓住其前臂,復位時將患者向上端起并向后拉,右膝同時頂按。對合并旋轉式錯位者,頂按后,將患者大幅度向左,右旋轉上體復位。此動作由于術者前臂經患者腋下伸出,向左轉時將右手向上抬,左手向下,使患者同時做左側屈體位,較易成功。如法向右復位。

    2、俯臥雙向分壓法(亦稱間接沖壓法)用于胸椎向前滑脫式錯位或傾位仰位式錯位。

    患者俯臥,胸前墊高枕使成駝背狀,術者站其左側,雙手交叉以掌根部分置凹陷病椎其上下二椎棘突處,配合呼吸做由輕漸重的多次適度沖壓,由于術者雙手交叉用力方向相|反,與胸前高枕聯合作用、常可將凹陷的胸椎撬起。

    3、俯臥旋轉分壓法:用于胸椎左右旋轉式錯位。

    以T6棘突偏左、T7棘突偏右為例,患者俯臥,胸前墊薄枕,雙手放在軀干兩側,背部放松。術者立其右側,右掌根置其T7棘突右旁,左手掌根置其T6棘突左旁,配合呼吸,當其呼氣時,術者雙手用適度的沖壓力,由于雙手用力方向不同,使T6、7受到旋轉力而復位。術者緊接著轉體將左手下移定點于T7棘突右旁,右手移至T8棘突左旁,重復上述復位動作。如此將各椎間調整達到全部復正為止。

    4、肋骨掌平推法和按壓法(肋骨平推法):糾正肋骨隆凸變形,肋橫突關節、肋椎關節的復位。

    胸椎錯位,尤以向前滑脫者,其有關肋骨多見隆起或合并肋軟骨炎,復位時亦可借助肋骨的杠桿作用,術者用掌平推法和按壓法,將隆起的肋骨下按,按時囑患者深吸氣,有利于胸肋骨小頭關節的復位。并注意整個胸廓變形的矯正。

    5、俯臥定向捶正法(定向捶正法):此法比沖壓法安全柔和些,適用于體質虛弱的老人和兒童。

    患者俯臥,肩背放松,術者右手握拳,左食指或拇指置于偏歪的棘突旁,用拳捶于食指末節而震動其錯位棘突。亦可用器械(或用一特制指形小棒)代替手指捶正。

    捶棘突與捶橫突交替進行效更佳(實為兩種方法),以T3棘左旋,T4棘右旋為例:術者立其右側,以左食指“定點”于T3棘左旁,右手握拳捶擊左食指末關節部,以向右45°拳擊椎板與棘突根部使其向右旋移,繼而“定點”于T2棘突右旁外1橫指處,即T3右橫突后側,右拳捶擊方向垂直,使后旋的橫突受力前旋而達復位,此兩定點可交替重復2~3次。對錯位重的患者(如傾位仰位式錯位),本手法作為微量調正,最好在牽抖沖壓法后進行,椎體傾位或仰位錯位時,因關節突的擠壓,常致其上、下方的椎體向后隆凸,當左右偏歪捶正后,還以捶正法糾正,會加強療效。同例,先調正患椎上方椎體,術者站于右側,左手食、中二指,分別“定點”于T1-3棘突兩旁,右拳由上向下斜擊雙指,每椎捶1~2下,1~3椎捶擊2~5遍,由輕漸重,繼而站其左側,以同法將T7、6、5椎隆凸部,由下而上捶正,經上下捶正后,能使棘突間原增寬和變窄的棘間調正使復位完善。配合背部拍打法進行。此種病情,脊柱失穩較重者,應配合練保健功才能鞏固療效。

    6、懸吊牽引推按捶正法:適用于混合式錯位者。

    完成第一步放松手法后,囑患者雙手抓住單杠或肋木(無此裝置可在門框上或由助手將患者背起)使身體懸吊起來,術者用掌按壓推動其錯位胸椎和肋骨隆起處,或以拳捶正之。術畢,將患者緩慢放下,(不能跳下)以免發生新的創傷。此法旨在于缺乏治療床環境時,可利用門頭、樹木、鐵架等作懸吊工具,以替做“牽抖沖壓法”進行正骨復位。

    其他復位法可參閱腰椎及頸椎復位法。例如搖腿揉腰(胸)法、坐位旋轉復位法、提肩側擺推正法等。

    腰椎正骨手法

    1、雙手重疊直接沖壓法:用于腰椎后凸及側彎者。

    2、雙手間接分壓法:用于腰椎前滑脫或傾位仰位者。

    3、俯臥牽抖沖壓法:用于胸腰骶椎的椎間關節各類型錯位。對新創傷引起的椎間盤突出征,能促其還納復位。

    4、仰臥提臀沖壓法:用于腰椎滑脫癥(Ⅰo--Ⅱo)。

    5、俯臥搖腿揉腰(背)法:用于胸腰椎綜合癥的各骨關節損害者。是胸腰椎后關節左右旋轉式錯位和脊柱側彎的常規手法。

    6、坐位旋轉搖搬法:用于腰椎后關節左右旋轉式錯位。

    7、側臥搖按法:用于胸腰椎左右旋轉式和混合式錯位。

    8、俯臥按腰搬腿法(二式):

    一式用于旋轉并后突的腰椎后關節錯位、腰椎間盤突出。

    二式用于腰骶椎側彎側擺式錯位。

    9、抱膝滾動法(二式):

    一式用于胸腰骶椎向前滑脫式錯位,脊軸過伸者。

    二式用于骶椎點頭導致腰骶椎成角者。

    10、背晃法

    龍氏正骨常用的正骨手法

    (順序:①腰椎;骶髂;全脊。按錯位類型選用如下手法):

    1、搖腿揉腰法:糾正胸腰椎的脊柱側彎;

    2、側臥搖按法:糾正腰骶關節旋轉式錯位;

    3、側臥(俯臥)牽抖沖壓法:糾正骶髂關節側擺式錯位和旋轉式錯位;

    4、仰臥內收肌松解手法:解除肌痙攣,為復位手法做準備;

    5、仰臥旋髖按壓法:糾正髂骨旋轉式錯位;

    6、俯臥(側臥)按骶扳髂法:糾正髂骨前旋錯位(前圖76);

    7、俯臥按腰側扳法:糾正腰骶關節(腰椎間關節)側擺式錯位;

    8、抱膝滾動法:糾正腰骶關節滑脫式(骶椎點頭)錯位;

    9、俯臥牽抖沖壓法:糾正腰骶關節滑脫式(骶椎仰頭)錯位及腰椎退變、椎間盤突出并發關節各類型錯位;

    10、俯臥屈膝按壓法:調理腰骶關節滑脫式(骶椎仰頭)錯位。

    備注:

    1、圖中粗箭頭:表示其相關性。例如:伸屈運動后的箭頭,指向前后滑脫式錯位,表示在脊椎處于伸/屈姿勢下的損害(不良姿勢/外傷),會發生此類型的錯位。推正法前的箭頭,表示:

    (1)推正法適用于治療前后滑脫式錯位;

    (2)正骨時手法的動作:定點于患椎,動點讓該節段脊椎做伸屈運動,使錯位處在動中求正。因此正骨推拿法又稱為生理運動復位法。其下各項類同。

    2、圖中括號:三步定位診斷法包括神經定位診斷、觸診定位診斷、X線照片定位診斷。后兩項記錄見括號內,前一括號是觸診定位診斷簡法記錄,后一括是脊椎X線照片定位診斷記錄。

    以上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并不反映或代表生命物理學會運營者意見及觀點,敬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

    本文所有建議僅供讀者參考,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或處方,未經專業指導請勿貿然嘗試。讀者應謹慎評估自身健康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案。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郵件聯系:lifephysics@163.com,我們一定及時更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16女下面流水不遮视频|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第一页浮力影院入口|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午夜福利高清在线观看| 18禁午夜宅男成年网站|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在线| 果冻传媒亚洲区二期|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军人妓女院BD高清片|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A|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