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清心(富書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 有句話說:“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總與他人論短長的人,生活定然諸多不如意,自尋煩惱不說,也不會有人共情。 活得清醒的人,都懂得專注自己的事,生活往往無處不驚喜。 自精彩乃王道,其他兼浮云。若懂,放下執念,不盲從、不比較、不內耗。
叔本華曾說:"一個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成年人的世界,孤獨是常態。 有些事,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才有價值;有些路,一個人走,才更有意義。 學會享受孤獨,不要對別人抱有太大期望,才是高級的活法。 ![]() 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請學生“聞聞空氣中的味道”。 有學生回答“是蘋果的味道”后,他再次從每位學生身邊走過,要求大家再仔細聞一聞,問道:“空氣中是否有蘋果的香味?” 結果只有一位學生回答:“什么氣味也沒有聞到!” 這時,蘇格拉底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只假蘋果。”這位學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很多時候,從眾是一種低風險選擇。 不做“出頭鳥”,不會“被槍打”,而習慣性盲從,慢慢就會“泯然眾人矣”。 不盲從,堅持自己的想法,發自己的光,開辟自己的天地,追尋自己想要的結果,善始善終,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知名主持人楊瀾解密她入選央視的原因時,說“不盲從,才讓我被看見”。 她分享自己大學剛畢業參加國家電視臺的第一次公開試鏡時,試鏡的還有數千名大學女孩兒,制片人對她們說,想找一些甜美、單純、漂亮的新面孔。 當輪到她的時候,她卻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么電視上女性的個性是甜美、單純、漂亮比較討好,為什么不能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聲音?” 她當時覺得好像有點冒犯制片人,但實際上她的話給制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她入圍了第二輪選拔。 七輪選拔過后,她成為唯一留下來的選手。 她說:“與眾不同并沒有那么難,從不同角度說,我們每個人都各不相同,但是我認為與眾不同是件好事,因為你展示了一種不同的觀點,你也許有機會去創造不同。” 一個人敢于打破常規,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人云亦云的社會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上學比成績,工作比職務、比待遇,結婚比家庭、比孩子,如果不懂收斂,就會常常將自己置于十分矛盾之中,得不償失。 知乎上有一個故事,一個非常優秀的學霸女生。 曾經的市高考狀元,后就讀美國一所頂尖大學的金融碩士,多少人羨慕的各種光環集其一身,前程可謂似錦。 她卻因種種原因,不曾全力奔赴未來,而是遮住了自己的光芒,放大了旁人的優勢。 在與曾經同窗的各種比較中身心俱疲,倍感壓力,造成內心焦慮、自卑和恐懼,曾一度因情緒問題陷入拖延,導致掛科,將自己陷入了惡性循環不能自拔。 比較的連鎖反應不可謂不讓人深思,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深陷其中后,能夠及時自知、自醒,安穩過好自己的生活呢? 北大“鎮校之寶”韋神韋東奕,出鏡形象是手提一袋饅頭和一大瓶礦泉水,頭發凌亂,衣著普通,看起來低調不善言辭。 據網傳他是從來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打游戲的,連追求他的學霸也置之不理。 曾被網友吐槽在北京買不起房,得知他的薪酬標準,以及他一個人曾包攬各種數學競賽的獎金高達數百萬后,網友們被打回現實。 他并非刻意隱藏實力,只是從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也不與旁人比較而已。 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專注自己的目標上,才有了在數學領域的成績斐然。 優秀的人各有各的優秀潛質,平凡的人也各有各的不平凡。 有句話說:“你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就行,一輩子都在跟別人攀比是人生的悲劇。” 不比較,常自省,努力提升自己所長,悄悄驚艷所有人,快樂自然不期而至。 不比較,常感恩,降低對別人的期望,把所有遇見當饋贈,人生自然更多圓滿。
一個人之所以陷入內耗,無非是經常性的自我否定,思慮過度、消極拖延、猶豫不決...... 作家脫不花曾說:"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么,不要反復推演,立即去做。" 內耗與不內耗之間,就差一個“立即去做”。 作家李筱懿曾是記者時,參加了一次行業會議。 有一位獵頭過來問她,愿不愿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總經理的秘書。 李筱懿內心驚喜,但對自己的能力各種懷疑——從身高上不了臺面,到外語還差點火候;從性格不合適,到專業不對口......糾結猶豫后,婉拒了獵頭。 那位二十幾歲的獵頭,特別不理解地對她說: “在別人否定你之前,請你先不要自我否定可以嗎?沒有任何機會會對你三請四邀的。” 然而,李筱懿還是沒有去那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去當記者。 5年以后,李筱懿恰巧有一個機會去采訪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彼時,這家公司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著。 在采訪結束之后,李筱懿開玩笑對老總說:“哎,五年前我差點成為你的秘書。” 老總馬上說:“你現在依然可以啊,要試一下嗎?” 她結結巴巴地說:“那我再想想吧……” 老總搖搖頭說:“機會不會等你第三次的。” 老總還順便提到了一件事,當年勸她“不要否定自己”的年輕獵頭,現在已是領域里最牛的大咖之一。 事過多年,再提及時,她仍覺得非常遺憾。 她說:“猶豫,是人生最大的內耗。它讓我們在搖擺不定里疲憊不堪,而最大的解放,就是立刻開干,只有做事才能成事,即使把事做錯了,也比什么都做不成強。” 想得越多越是徒增很多煩惱,也會錯失良機,立即去做才是治愈內耗的開始。 在做的過程中找方向,跟著方向找出口,當你找到出口,讓你內耗的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 冥想大師邁克爾·辛格曾說: “我們需要好好地活,更要清醒地活。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救的力量,而這個力量來自清醒的自我。” 活得清醒的人,一半是認知到位,一半是取舍智慧。 不盲從,守得住孤獨,耐得住繁華,抵得住誘惑,默默沉淀,厚積薄發。 不比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凡事多看開,做事多走心,簡單生活,靜待花開。 停止內耗,少想多做,不糾結不猶豫,凡事多找辦法,少找借口,你終將越來越優秀。 點個在看,愿清醒如你,自在隨你,好運伴你,保存自己熠熠發光的實力,精彩地過好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