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審階段被斃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如果不想論文在盲審階段被斃就要知道盲審被斃掉一般是因為什么?知道了原因,就能在投稿前做好相應檢查,降低盲審被斃的風險。盲審被斃原因有4個方面: ![]()
方面1、論文缺少一定學術水平。學術水平是盲審人員主要的扣分點。當然如果論文學術水平比較高在盲審人員那里也會成為一個加分點。當然,能寫出高質量論文的作者畢竟是少數。多數作者的專業水平還是有一定欠缺,因而論文水平會成為論文盲審被斃掉的一個主因。 方面2、創新問題。任何論文都是需要有創新點的,這個創新點可大可小。但是不能沒有,否則盲審時被斃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之所以論文要有創新點,是因為創新是論文靈魂之所在,是判斷論文好壞的關鍵。要知道有趣的靈魂是萬一挑一的,這放在論文中一樣適用。 方面3、實驗設計或是數據問題比較大。實驗不合理,或是給出的實驗數據不全面等,這些都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要知道根據實驗得出的數據是支撐論文的結論的主要依據。如果實驗或是實驗數據有問題,可能論文中的某些論點就不成立,這將影響論文的整體結論的。 方面4、其它一些問題比如:論文多次未達到修改的目的,一般不是特別大的失誤,盲審階段會給1-2次修改機會,并給出修改建議,由作者進行完善即可。但是,有些作者可能因為論文水平,或是不重視等原因,修改多次仍完不成修改。再有:文不對題,這種比較少,但是也有。 大家記住:盲審主要是對論文專業程度、論文創新性,以及實驗等三個方面進行評估的。一般做到這三點了,論文即使有點錯誤出不至于被斃。 更多SCOPUS/EI/SCI/ISTP/CPCI/SSCI相關問題,歡迎+V:xueshuzhish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