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Vinca(富書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 曾國藩曾言:“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固是見識超卓。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意思是,人遭遇逆境是無可奈何的事,在逆境中隨遇而安,已是見識超群,而君子能在逆境中勉勵學習,借困境來磨煉自己,不會逆來順受。 人活一世,不免與逆境相伴。面對逆境,是逆來順受還是逆風而上,都在于自己的選擇。 逆境雖帶來困苦,但也促成長、磨心性。 困境往往看上去如洪水猛獸,當我們勇敢應對,事情往往會柳暗花明。 那些真正強大的人,都具有走出低谷、不斷破局的能力。 與其在困境面前瑟瑟發抖,不如鍛煉自己這6種能力。 能拆解:難題細化小目標 人難免會遇到困境,感到迷茫和不安,有些事看似簡單,也可能讓我們陷入低谷,自我懷疑。 將復雜的難題,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都會變得簡單很多。 作家斯蒂芬·蓋斯從高中起就想鍛煉身體,但10年來一直沒有堅持下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一度打擊了他的自信。 后來他為了達成每天鍛煉30分鐘的目標,重新思考:30分鐘很難達到,不如拆分小目標,先做一個俯臥撐,也是鍛煉身體。 目標縮小了,也簡單了,他迅速地趴在地上做了一個俯臥撐。 姿勢既然都擺好了,他又不自覺地繼續做下去。 當他做完起來時,20分鐘已經過去了。而身體也沒有很累,于是他又做了10分鐘的鍛煉,就這樣,30分鐘的任務完成了。 原本以為難如登天的事,拆成多個小目標時,反而更容易完成。 《道德經》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一件事情再難,也是由一件件小事雜糅而成。處理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開始著手。 將一個難題拆分成若干個小目標,也將操作難度減小了數倍。 完成一個個容易的小目標,難題也迎刃而解。 面對難事,學會抽絲剝繭,做好每件小事,自然成大事。 ![]()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長安的荔枝》中小吏李善德,被上司哄騙,接了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的差事。 兩地距離5千里,而荔枝三日就會變質,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巨大的困境,李善德陷入了思維的“牢籠”,一度很絕望。 一味沉浸在消極情緒中,往往是失敗的開始。 好友杜子美啟發了李善德,也讓他從消極情緒中脫離出來,轉換了思維——既然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常規運送方式不管用,他就自己研究。一邊利用自己的計算特長,測試最短路線;同時尋找更好的保險方式,雙管齊下。 結果,李善德發明了一套獨到縝密的鮮荔枝運送方案,成功地把新鮮荔枝送到長安。 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條路走不通,換一條就是了。 《周易·系辭》曾言:“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當我們陷入思維死角時,與其陷入絕望,不如換個視角,找條新路,繼續向前。 ![]() 重過程:不用太在意結果 威爾·史密斯11歲時,他的父親讓他和9歲的弟弟一起砌一面墻。 兩人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下手,父親走過來跟他們說: “你們不要想著砌這個世界上最大、最宏偉的墻,不要抱著這種態度。你們要想著努力將每一塊磚砌得盡可能完美。” 抱著砌好每一塊磚的態度,威爾·史密斯和弟弟每天用心砌好每一塊磚,一年半后,終于將一面墻砌好。 結果很重要,但過程,才更值得享受。 享受并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步,等到達某個時刻,自然會峰回路轉。 達成目標離不開努力的過程,而結果存在于過程之中。 結果如曇花一現,等待的過程更值得回味。 過分重視結果,則會忽視眼下的事,更容易使自己陷入低谷。 即便身處低谷,認真做好一點一滴的小事,內心會更加篤定地向上攀爬。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放平心態,努力耕耘,靜待花開。 ![]() 會取舍:做好最重要的事 取舍,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白居易詩曰“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眼花繚亂的繁花,有人迷失其中,有人取舍有度。 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從小就有文學天賦,很早就通過寫小說小有名氣。 但寫小說并沒有讓他生活優渥,反而時常陷入困頓之中。 為了生計,他曾在大學任教,生活雖然穩定而優渥。但他還是抑制不住對創作的熱情。 經過一番思考,他做出了取舍,他辭掉大學教師的工作。 即便可能面臨再次陷入經濟上的困頓,阿西莫夫依然選擇專心寫作。 他一生寫了近1000篇小說,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科幻小說家。 阿西莫夫舍掉了穩定的物質生活,選擇了“不穩定”的未知人生。 想要攀爬一座高峰,必然會經歷低谷,它可以是障礙,也可以是機會。 而這,取決于我們如何取舍。 身處低谷時,舍去那些芝麻小事,做好最重要的事,更易崛地而起。 舍掉的欲望越大,得到的真正重要的事情越多。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學會取舍,都是我們向上攀爬的有力武器。 取舍有度,當斷則斷,人生大智慧。 懂釋放:用愛好獎勵自己 亞當斯說過:“一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自娛自樂欣喜不已。” 它給人以滋養甚至救贖,成為人生至暗時刻的一束光。 朋友小伍是一名創業者,由于大環境的原因,公司瀕臨破產,每天幾萬塊的出賬讓她極度焦慮。 她花光了積蓄,公司依然沒有挺過去。從年入百萬到身無分文,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在這人生的灰暗時刻,她的愛好給了她救贖。 她一直喜歡烘焙,為了轉移注意力,她沒事就在家里烤制甜品,失敗、嘗試、再失敗、再嘗試。 小伍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心理安慰,它甚至比鼓勵的話有力量得多。 小伍也慢慢地從中找到了樂趣,找回了信心。 對于處在低谷的人來說,興趣愛好有時可以救命。 工作難免失意,但愛好可以為心靈留下一片純凈之地,不至于讓人生全部崩盤。 愛好是屬于自己的釋放渠道,也是給自己的一份獎勵。 常復盤:時刻調整易轉向 為什么要進行自我復盤?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 1.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形成方法論。 《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在提醒我們復盤的意義。 人都不完美,不斷地自省,才能發現自己的成長空間,成為更好的自己。 稻盛和夫曾在《干法》寫道:磨煉靈魂,提升心智,需要每天自省。 他有一種自誡意識,每當他稍稍顯出傲慢,或者吹了牛皮,沒有盡到責任時,夜里回到家或者清晨起床后都會進行自我反思。 內心宣誓,要繼續保持謙虛的態度,改正錯誤,重新開始。 他會對每天做過的事,老老實實地反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也是這樣的自誡,避免了他工作上的失敗。 我們的言行應權衡利弊,周密計劃,切不可輕率盲動,草率行事。 這,都是復盤在起作用。 常常復盤反省,可發現問題,也可磨煉心智、提升認知,幫我們規避諸多潛在風險。 我們常常習慣于“埋頭拉車”,復盤則幫助我們“抬頭看路”。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溝溝坎坎,像心電圖一樣,起起伏伏才正常。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當我們陷入低谷,請停止哭泣,做好這六件事: 逆境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低谷是人生的重大機遇。 低谷之后,便是上坡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