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藏書樓,藏書最怕兩件事,一個是火災,一個是蟲蠹,天一閣藏書樓是如何預防蟲蠹的?據說是藏書樓的主人,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植物,蠹蟲遇到了這種植物,立刻避得遠遠的,您想知道事情的經過,小編下面就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天一閣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這里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地方,也是一個以書香之盛名遠揚的城市,而天一閣就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籍收藏機構之一,天一閣自明朝嘉靖年間始建,到現在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收藏包括了從古代開始到清末的各種文獻資料,不僅有唐代的《張果老傳》、明代的《紅樓夢》、清代的《莊子注》等珍貴文獻。而且還涵蓋了包括歷史、哲學、文學、科學、法律等等學科領域的珍貴圖書。 天一閣內珍藏了大量的古籍善本,他們都具有很高的文獻和歷史研究價值。藏書是一項很有意義的雅事,但是如何保護好藏書卻不是簡單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預防蠹蟲問題。 蠹蟲又稱書蟲,它以書本、畫冊等為食物。將書頁內的纖維消化后,便逐漸毀掉整本書。以至于很多珍貴的古籍善本,都因為蠹蟲的問題而被毀損,如何預防和防治蠹蟲問題,是每一個藏書樓,都亟待解決和必須解決的重要大事。 一開始,藏書樓的主人都遵循著,保持藏書環境的干燥和通風,避免潮濕,防止蠹蟲繁殖滋生等招數。還要在藏書樓內,放置桔皮、干辣椒等物品,雖然這些辦法,也可以有效地去除蠹蟲。但蠹蟲還是不能被消滅干凈,讓藏書樓的書籍,不會受到損害。 范欽生于1506年,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他建造了天一閣藏書樓,范先生在藏書過程中,也遇到了大量的蟲蛀問題。由于他使用古代的防蟲蛀技術,蠹蟲并沒有被徹底消失,而讓書樓的藏書損失較重,面對許多珍貴的古籍被蟲蛀的急迫現實。范欽開始積極尋找防蛀的方法。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發現了《書經新說》第六卷,這本書完好無損,而旁邊的古籍都受到了蟲蛀的破壞。范欽好奇地翻看這本書,發現書中夾有一株帶有香味的小草,經過他向經驗豐富的廣西藥農請教,藥農告訴他這種小草叫作靈香草,而廣西人常常將它放在衣柜里防止蟲蛀衣物。 靈香草有著翠綠色的葉子和紫色或藍色的花朵。是一種薄荷味道的草本植物,它生長在廣西溫暖濕潤的地區,被人稱為“香草之王”。 范欽非常驚喜,他在廣西購買了大量的靈香草,并在天一閣中,布置上了靈香草,書籍之中也放置上了靈香草,最終成功地防止了蟲蛀對古籍的危害。許多藏書家得到這個消息,便開始采用這種方法來防蛀,果然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并有效地保護了古籍。 可是有的藏書家,使用靈香草后,發現沒有效果,其實他們用的靈香草是假的,因為薰衣草與蕓香草和靈香草長得很像,有些不認識這種植物的人,便將薰衣草和蕓香草當成了靈香草,靈香草的葉片更加細長,呈現深綠色,而薰衣草和蕓香草的葉片較短,呈現寬闊的形狀。 雖然薰衣草和蕓香草都有一定的芳香味,但它們不能像靈香草那樣防蟲,因此不能替代靈香草。 一轉眼,到了現代,圖書館代替了藏書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需要面對蟲蠹的問題,經過生物學家和科學家的聯合公關,他們找到了更好的除蟲方法,比如恒濕恒溫,通風干燥,定期噴灑殺蟲劑等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防止書籍受到書蠹的侵害,可以讓書籍長久地保存下去。 相信經過生物學家和科學家的努力,一定可以發明更好的方法,讓蠹蟲這個困擾人類幾千年的難題,得以最終解決。讓我們更好地從書籍中獲得知識,讓我們插上知識的翅膀,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引用資料:《天一閣往事》作者:李天一,出版單位:敦煌文藝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文秀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