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堂春夢》,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二廠1947年出品,湯曉丹導演,路明、藍馬、石羽、上官云珠、王蘋、劉琦主演。《天堂春夢》1946年寫成電影小說,在《中華時報》副刊發表,又由懷正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影片于1947年3月攝制完成,但遭到“中電”當局的八處剪刪,結尾改為丁建華茫茫不知去向。當時的電影評論贊揚了這部影片,認為丁建華的遭遇令人感到“無限親切”,“它正是'慘勝’后中國社會大悲劇的縮影”。 抗戰勝利后,建筑工程師丁建華(石羽飾)偕妻漱蘭(路明飾)返回上海,暫居遠親龔某(藍馬飾)家。龔原系包工頭,淪陷期間曾以物資資敵而致富,勝利后以五百根金條買得“地下工作者”身份,得以逍遙法外。時漱蘭將分娩,丁母(王蘋飾)臥病不起,丁多方奔走,仍找不到工作和住房。不久,漱蘭生一男孩,因無力撫養,準備送往孤兒院。龔某因無后,愿將嬰兒收留撫養。龔妻(上官云珠飾)對嬰兒任意虐待,漱蘭不忍,龔妻又將嬰兒擲還漱蘭。建華夫婦遂遷出龔宅,寄居一巨廈檐下。一天,建華發現巨廈為自己當年設計建造。拾階至頂,念在己身為建筑師,竟無棲身之所,悲憤欲絕,忽聞樓下喧嘩聲,緣門警正驅逐漱蘭,丁氣極失足墜樓,待眾人搶救,已奄奄一息。警察拾其遺落皮包,見建筑工程師證件,眾皆搖首嘆息。 ![]() 浪下三吳起白煙 湯曉丹(1910-2012),出生于福建華安,童年時僑居印度尼西亞,10歲回國。畢業于廈門集美農林專科學校。 電影傳奇-湯曉丹 沉靜如海 藍馬(1915-1976),原名董世雄,北京人。1931年后入北京人右商業專科學校、北京北華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34年參加中國旅行劇團。1939年隨中國救亡劇團赴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1942年在重慶參加中國藝術劇社,主演話劇《戲劇春秋》。1946年后參加上海劇藝社。次年轉入昆侖電影公司。1947年至1949年,他先后參加《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拍攝。1950至1956年,曾演出《控訴》、《三八線上》、《首戰平型關》、《萬水千山》等劇。 上官云珠(1920-1968),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原名韋均犖,電影演員。1941年因參加《玫瑰飄零》一片的拍攝走上銀幕,并參演《國色天香》、《黑衣盜》等片。抗戰期間主要從事舞臺表演,曾在《雷雨》、《文天祥》等多部話劇中飾演重要角色。40年代先后在“崑侖”、“文華”、“清華”等影片公司參加拍攝和主演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太太萬歲》、《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等重要影片,并成為當紅影星之一,并因《烏鴉與麻雀》一片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創作個人一等獎。解放后在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參演了《南島風云》、《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臺姐妹》等10余部影片,還主演了《紅旗歌》、《北京人》等多部話劇,是當時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演員。 路明(1919-2001),江蘇常州人,原名徐薇琯。路明的姐姐徐琴芳和姐夫陳鏗然都是著名的電影工作者,因此她深受影響,從小就是一個影迷。1936年她由姐姐介紹加入“藝華”,主演了《廣陵潮》、《女人》等片,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同年,她主演《彈性女兒》,演活了舞女的生活遭遇,她主唱的影片插曲也得到廣泛流傳,路明因此而一舉成名。抗戰前后是路明演藝生涯的黃金時期,她主演了幾十部影片,其中《影城記》、《打漁殺家》、《天堂春夢》等都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解放后,路明參加了一些電影和話劇的拍攝和演出,影響都不大。 石羽(1914-2008),出生于天津,1938年畢業于重慶戲劇學校,同年參加旅川上海業余劇人協會,參演《日出》、《阿Q正傳》、《奧賽羅》等劇。1939年加入中國萬歲劇團,參演老舍第一個劇作《殘霧》,并在《霧重慶》、《蛻變》、《屈原》、《虎符》、《大雷雨》等劇目中演出。抗戰勝利后,他參加過《清明前后》、《芳草天涯》、《歲寒圖》等劇的演出。1946年到上海,參加觀眾演出公司和清華電影公司,演出《天國春秋》、《北京人》,并參加《天堂春夢》、《小城之春》等電影的拍攝。尤其是1948年拍攝的電影《小城之春》,該片被譽為世界一百年電影史上的十部經典名作之一。 2008年2月25日,石羽逝世,享年93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