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哲學人生網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問題:“為什么有些人總有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其實,所有的優(yōu)越感都源于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 生活中,總有人試圖通過在他人跟前炫耀自己,來獲得他人的尊重。 有意無意地在言行中彰顯自己的優(yōu)越感,卻忽略了這種行為背后的膚淺。 殊不知,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人前的虛名,處處顯擺只會讓人更看不起。 人到中年,千萬別在朋友圈“顯擺”這三樣東西,看似厲害,其實很掉價。 01 財不外露 《道德經》中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錢財乃身外之物,金玉滿堂誰人都無法守藏,富貴而驕只會自食惡果。 一個人再有錢,也不要輕易外露,否則就會被有心人盯上,招惹災禍。 泰國北欖府曾發(fā)生過一起疑似劫殺的恐怖命案,讓人不寒而栗。 一名在泰國工作的外籍男子,在一日清晨被鄰居發(fā)現死于公寓內。 死者雙手被反綁,身上有多處刀傷,公寓內有打斗和物品翻找痕跡。 據悉,死者是從緬甸來泰務工,在附近工廠工作,在此合租已三四個月。 因為收入可觀,所以出門經常穿金戴銀,總有意無意地在別人跟前炫富。 警方并未在死者身上和家里發(fā)現任何金飾,遂推斷此案或為劫財奪命案。 人生在世,擁有財富固然好,但若肆意炫耀,就會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 錢多錢少都是自己的事情,沒必要跟他人談論,也不該成為炫耀的資本。 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生活就很低調,常年穿著普通的T恤。 他的代步車也只是一輛不到10萬塊的本田,出去就餐也總是去麥當勞。 越是有錢的人,越不愛到處炫耀自己的財富,他們只看重內心的富足。 人,要學會藏富,低調克制,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從而為余生鋪路。 02 友不在多 《極簡力》一書中說:“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時,人脈是不值錢的。” 人到中年,最愚蠢的事就是將人脈看得太重,錯把人脈當資源。 越是熱衷于鉆研人脈,依附他人,越是不堪一擊,終究難以成事。 YouCore創(chuàng)始人王世民在接受采訪時曾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他的太太曾就讀于MBA,在此期間結識了同班一位同學老楊。 老楊熱衷于人情往來,各種聚餐、比賽、晚會等他無一例外都會參加。 三年來,他將大部分時間用于社交,也的確與同學、教授的關系不錯。 久而久之,他結識了很多人,還以“人脈廣博”自居,總在人前炫耀。 然而,當他畢業(yè)答辯出問題時,他口中的人脈無人幫他,最終只得重修。 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我和XXX很熟”、“XXX是我的好哥們”...... 似乎因為結識的人很厲害,就會讓自己顯得比別人更厲害,更優(yōu)秀。 然而,誰都會結識幾個厲害的朋友,但遇到困難時真正幫忙的卻很少。 如果一味炫耀自己人脈廣朋友多,最終只會成為他人茶余飯后的笑料。 有太多關系經不起考驗,當一個人習慣依賴人脈,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凡事靠自己,專注提升自己,才能有一番作為。 03 才不自詡 培根說:“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應該是為了啟迪智慧。” 真正博學的人往往不顯山露水,只有內心淺薄的人才會自詡自夸。 為人處世,有才華是好事,但若是炫耀賣弄,終究會導致人生失敗。 朋友大偉畢業(yè)后進了一家還不錯的上市公司,平時與同事相處也不錯。 在交往過程中,他發(fā)現有一個同事很健談,但卻不怎么受其他人待見。 原來,這個同事自詡才能出眾,總以名校畢業(yè)高材生的身份顯擺自己。 和人聊天時喜歡評判別人,言語中總炫耀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了多少成就。 就連部門主管都被他批評過很多次,似乎不管別人怎么做都比不上自己。 久而久之,他肆意賣弄的行為令人生厭,同事們也漸漸開始排斥他。 成年人的世界,努力和成功固然可以引以為豪,但不該隨便炫耀。 當一個人開始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成就時,這個人也就變得不值一提了。 即便擁有恃才傲物的能力,也不要逢人便自吹自擂,要學會藏鋒守拙。 人的內心真正缺什么,便會不自覺炫耀什么,越高調,越沒真本事。 不隨意賣弄自己的才能,是做人最好的修養(yǎng),也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無論有多大才能,保持謙虛低調,踏實做好手頭的事,才能過好這一生。 ▽ 很認同這句話:“烏鴉再怎么用孔雀的羽毛裝飾自己,終究還是只烏鴉。” 人到中年,不要太看重虛名浮象,越是顯擺,越容易淪為他人的笑柄。 顯擺太過鋒芒畢露,終會招來災禍;謙卑低調謹言慎行,才能行穩(wěn)致遠。 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不隨意炫耀,專注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頭等大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