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是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并執行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組。免疫系統具有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與機體其他系統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 01、免疫防御:識別和清除外來入侵的病原體及其他有害物質(如病毒、細菌、污染物質等)。 02、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衰老細胞、死亡細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03、免疫調控: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使免疫系統內環境保持穩定,修補受損的器官和組織,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 免疫系統的分類 非特異性免疫則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免疫力,什么細菌、病毒都能防。 特異性免疫是后天獲得的,是人生下來之后,通過服疫苗、打預防針或接觸病原微生物患過某種疾病而獲得的某種特定的免疫力。 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器官 根據分化的早晚和功能不同,可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包骨髓和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發生、分化、成熟的場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 骨髓可以生成多能造血干細胞,多能造血干細胞經一系列衍化形成T細胞和B細胞,最后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骨髓是B細胞分化發育和成熟的場所。 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后、心臟的上方,是T細胞分化發育和成熟的場所,對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具有調節作用。 人胸腺的大小和結構隨年齡的不同具有明顯的差異。胸腺于胚胎20周發育成熟,是發生最早的免疫器官,到出生時胸腺約重15~20g,以后逐漸增大,至青春期可達30~40g,青春期后,胸腺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退化,到老年時基本被脂肪組織所取代,隨著胸腺的逐漸萎縮,功能衰退,細胞免疫力下降,對感染和腫瘤的監視功能減低。 外周免疫器官: T、B淋巴細胞定居、增殖的場所及發生免疫應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扁桃體、淋巴結、脾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脾臟: 脾臟人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血液的倉庫,具有過濾,凈化血液的作用,清除死亡的血細胞和病原體。 淋巴結: 人全身有500~600個淋巴結,遍布全身。淋巴結是一個擁有數十億白細胞的小型戰場。機體感染時,外來的入侵者和免疫細胞都聚集在這里,淋巴結就會腫大,作為整個軍隊的排水系統,淋巴結肩負著過濾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人體內的淋巴液大約比血液多出4倍。 免疫細胞 俗稱白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分類如下: 特異性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 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 T細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 來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細胞,在胸腺發育成熟。T細胞在淋巴細胞中數量最多,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如直接殺傷靶細胞來發揮細胞免疫的作用、輔助或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對特異性抗原和促有絲分裂原的應答反應以及產生細胞因子等。 T淋巴細胞分為CD4和CD8兩大類。CD4T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是免疫應答的“指揮官”,與其它細胞交換信息,發號施令。CD8T細胞為殺傷T細胞,能夠直接殺傷被微生物感染的宿主細胞。 B細胞(囊依賴淋巴細胞): 來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細胞,并在骨髓發育成熟。B細胞約占外周淋巴細胞總數的20%。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會增殖分化出大量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并在血液中循環,發揮體液免疫的作用。 T細胞不產生抗體,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細胞免疫”。B細胞是通過產生抗體起作用??贵w存在于體液里,所以B細胞的免疫作用叫作“體液免疫”。大多數抗原物質在刺激B細胞形成抗體過程中,需T細胞的協助。 在某些情況下,T細胞亦有抑制B細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細胞因受感染、輻射、胸腺功能紊亂等因素的影響而功能降低時,B細胞因失去T細胞的控制而功能亢進,就可能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并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活動性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同樣,在某些情況下,B細胞也可控制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 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 來源于骨髓淋巴樣干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熟。是與T、B細胞并列的第三類淋巴細胞,數量較少,約占外周淋巴細胞總數的15%。NK細胞較大,可非特異直接殺傷靶細胞,這種天然殺傷活性既不需要預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體參與。NK細胞殺傷的靶細胞包括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較大的病原體(如真菌和寄生蟲)、同種異體移植的器官、組織等。 免疫分子 包括: 膜型分子: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分子;細胞因子受體。 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補體;細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Ig): 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分子相似的球蛋白。而抗體(Ab)是指機體由于抗原(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刺激而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包括: IgG:標記微生物,這樣其他細胞可以將之識別并進行處理; IgM:殺死細菌; IgA:集中在眼淚和唾液等液體中,保護身體的門戶; IgE:對抗寄生蟲,也會導致過敏; IgD:和B細胞結合,幫助其開始免疫反應。 補體: 是一個具有精密免疫調節機制的蛋白質反應系統。其廣泛存在于血清、組織液和細胞膜表面,包括30余種成分,如C1,C2,C3…。 功能包括: ⑴溶菌、溶解病毒和細胞的細胞毒作用; ⑵調理作用; ⑶免疫粘附; ⑷炎癥介質作用。 細胞分子: 是由免疫原、絲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細胞所產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質,為生物信息分子。包括: ⑴白細胞介素; ⑵趨化因子; ⑶腫瘤壞死因子; ⑷集落刺激因子; ⑸干擾素(IFN); ⑹其他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等。 具有調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促進造血,以及刺激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免疫異常 免疫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有些情況下會發生異常。免疫異常主要分三類: 免疫缺陷:免疫系統的某個或者某幾個部分功能不良,可能是因為年老、肥胖、酗酒、營養不良或者艾滋病等疾病,也有遺傳性的;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健康的細胞,即免疫識別出現異常,比如乳糜瀉、1型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 過敏反應: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損害健康細胞,如果對過敏原的反應太強烈了,甚至會危及生命。 |
|
來自: 跳跳cj343dqva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