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天性不受拘束,缺乏自覺。
旁人無法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在教育路上,家長永遠別單純地指望孩子能夠“自覺”。
劉歡在歌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音樂領域絕對是“殿堂級”人物,但談到對女兒的教育,他卻有些無可奈何。
劉歡和太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崇尚“快樂教育”“放養教育”,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不強迫孩子做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在一次采訪的過程中,劉歡卻表示現在“后悔了”。
劉歡的女兒其實是個很有音樂天賦的人,小時候也很喜歡擺弄一些樂器,彈彈琴,但是卻不愿意去練琴。
當時劉歡夫婦覺得既然孩子不愿意練,那也不強求,現在看到身邊其他孩子都多才多藝,不免有些后悔:
“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后悔。其實你迫使她練一練,她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的。”
但是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果”這回事,孩子的成長也不能重來一次。
懶惰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家長一定要明白: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指望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是最難實現的愿望。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
什么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
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以前我也曾以為孩子就要放養,這樣她才能擁有更多自由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后來我慢慢發現,要教育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孩子養成自律自覺的前期,靠的就是父母監督。
只有父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教育、約束孩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