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茶涼了,可以續熱水;錢沒有了,可以去賺回來;心涼了,卻怎么也捂不熱。 我們總以為,一個家庭的悲哀,就是缺錢,殊不知,比金錢更重要的是“真情”,是“和諧幸福”的能力。 家和萬事興。只要家人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要不了多久,金錢有了,房子有了,光明的未來,也有了。 因此說,以下三件事,比貧窮更可怕,看你家有沒有?有則改過,無則加勉。 02 第一,幸福不能“分享”,自私自利。 在電視劇《人世間》里,兒子周秉昆找了對象,借著給父親洗腳的機會,透露了一點風聲。言外之意,希望父母能夠同意,把好事辦得更好。 可是,周秉昆的戀人鄭娟是一個帶孩子的離異女人,生活的負擔不說,還得被街坊鄰居指指點點,未來的日子,如何過下去?父母的臉面往哪里放? 父親毫不猶豫就否定了周秉昆的戀情。雖然,最后周秉昆的婚事,得到了家人的認可,但是其中的波折,令人心酸。 事實上,周秉昆從小就不被父母看好。在學習上,他總是比其他兄弟姐妹更糟糕。在父親的眼里,周秉昆只配在家里伺候老人、看孩子。
家庭矛盾,在所難免,但是很多矛盾,本來是好事。 兒女找了對象,應該一家人都會很開心。可是,知道對象是一個殘疾人、窮人、再婚的人、未婚先育的人......立馬就黑臉了。壓根就不會保持冷靜,分析具體情況,并且表示尊重。 孩子考試拿了六十分,父母不會分享“及格”的喜悅,而是馬上數落,憑什么隔壁家的孩子,那么優秀,自己家的孩子,愚笨得要命。父母從來沒有認真思考,孩子曾經不及格,現在及格了,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丈夫在單位拿到了獎金,雖然只有一兩百,但是已經體現了努力的成果。妻子拿到錢,嫌棄地說:“就這點錢,不夠塞牙縫吧。”丈夫立馬就拉下臉,想要哭泣。 老人住院了,然后出院了。健康真好。可是兒孫們卻在抱怨,花了那么多錢,值得嗎?健康的老人,忽然一下子得了心病。 看了以上種種情況,你就會發現,幸福家家有,只是我們一直站在對立面去思考。幸福頓時就變成了禍事。 究其根本,就是我們習慣了“一己之見、以己度人”。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把家人的幸福當成自己的幸福,幸福就會翻倍。若不然,家人的幸福和你無關,你還會因此和家人鬧翻,增加一倍的仇怨。 03 第二,困難不能“分擔”,明哲保身。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家人之間,也存在嫌貧愛富。在兄弟姐妹之間,誰家富有,誰就是老大,年齡的事實都忘記了;在父母眼里,誰有錢,誰就是“最好的”,不想去幫一把窮孩子;夫妻有錢時,互相欣賞,沒錢了,馬上開始鬧離婚...... 家庭的陋習,只能讓家庭越來越窮。 人生會起起伏伏,家庭會變來變去。如果不能在低谷時,凝聚力量,那么頂峰注定爬不上去。 在《河南商報》上,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四川80后小伙馮陽,在三十一歲時,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房產等領域,混得風生水起,成為了富豪,然后有了愛情,有了孩子。 后來,因為盲目借錢承包工程,導致負債累累。人生跌入低谷。 2016年,他收回了一筆借款,然后想著開始重啟人生,琢磨著做點小生意。令人氣憤的是妻子拿著錢,消失得無影無蹤。 很長一段時間,馮陽靠賣涼粉為生。 夫妻是什么?就是落難時的勇氣,幸福時的糖果,平淡時的清風明月。如果不是,那么困難就會沉落在一個人身上。家庭的重擔,真的很難挑起來。 04 第三,內外不能“區分”,刀刃向內。 總有一些人,在遇到家庭矛盾時,把家人當成仇人,把外人當成“合伙人”。甚至會做出帶著外人來侵擾家庭的蠢事。 有一些人,把好的臉色給了外人,把糟糕的情緒給了家人。寧愿買酒給外人喝,也不會孝順父母。 我的鄰居老張,聽人說,女兒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 女兒放學時,還未開口說話,老張劈頭蓋臉就罵了一頓。女兒很委屈,但只能流淚,連解釋的機會也沒有。 過了幾天,老張才知道,女兒被同桌拿走了文具盒,同桌還蠻不講理,導致了爭吵。 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一定是好的?自己家的孩子不行?父母千萬不要搞反了。因為家人天天相處,彼此都知根知底,丑陋面就暴露了;外人是隔著時空的,你不清楚他們的丑陋,只看到了幸福的外表。 孩子、父母、愛人、兄弟姐妹......都是自己的好。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伸出了手的人,多半是家人。 05 如果你的家庭,遇到了以上幾種情況,怎么破防? 建議你,加強和家人的溝通,建立好的溝通原則,把話說清楚了,大家一起想辦法,任何事情都好辦了;多讀書,提升認知,不要人云亦云;推舉出家庭的主心骨,在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有人有決定權;保持尊重的態度。 《周易》里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悲哀源自“惡念”,幸福源自“善念”,如何選,你應該很清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